1. 在各種格式裏,業餘者覺得七律最高深,其實七律最好寫,隻要排好平仄,中間兩聯一對仗,就完事兒了。就算中間兩聯離題千裏,隻要對的好,大家就覺得是好詩。當然這種看法是錯的,真正好的七律也不好寫。其實是五絕最難寫,原因自己體會。
2. 各種拗律,包括折腰體什麽的,很容易把人嚇到,覺得很高深,很厲害,其實就是半成品。說明白一點兒,就是作者本來想按著格律來寫,想好了一個句子,但不和律,又想不出更好的句子,隻有寫成拗體。這和盛唐時候詩人為了格律的探索而寫的拗體不一樣。
3. 有些人其實不是作詩,而是填詩,就是先找好韻,然後往裏湊句子。也許偶爾有佳句,但詩的整體一般都不理想。如果這方麵想提高,建議多讀讀杜甫的《北征》和《抒懷》、白居易的《長恨歌》等。
4. 詩詞會越來越沒落,雖然令人心悲,但是事實。古人要科舉,從小要背四書五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加古文,寫起詩來才得心應手,引經據典,一氣嗬成。現在不存在這個環境了,從小學的是數理化。現在就算出個詩詞天才,也隻是對格律掌握的好一些,用詞更精準一些,句子更優美一些,但意境上永遠比不上古人。
5. 盛唐是七律的最高峰(思考一下原因),中唐和晚唐也好,每個時期都有代表,偶像太多,不用說了。唐末就開始走下坡路,韋莊、羅隱算是代表。兩宋300年,也就黃庭堅、陸遊、陳與義等幾人的還行,宋詩的七絕有自己的特色,但七律確實就那樣。明清就不說了吧,連“大將南征膽氣豪”都能入選《千家詩》,水平可想而知。從盛唐到現在,反正就是一條線往下走,如果談複古,難,真想複古,複到哪裏?我覺得就算做不到,也應該以唐朝(特別是盛唐)為目標,明清沒什麽值得學的。
6. 大家如果認為自己是詩詞愛好者,多討論討論,但是別爭吵,點到為止。咱們又不是專業的,寫的差的別怕說,寫的好一點兒多鼓勵和幫助初學者,才能共同提高。
7. 有人覺得好像我這兩天在找事兒,其實我覺得冤枉了,我隻是偶爾來一下詩壇,基本上不發表言論,這兩天寫的多,都是我的那個關於“疊buff和死韻”的問題引起的,然後被罵“奴性不改”,我也脫不了俗,不得不有所回應。每個人對寫詩有不同的看法,都應該尊重,不存在怕格律而偷懶的問題,如果怕格律,還學詩幹啥,更何況格律也不難,幾天也就掌握個大概了。
8. 最後說說格律,我的觀點基本上和馬凱一樣,除了我以前那篇文章裏的總結,他文章裏還提到了鄰韻通押的問題,我也讚成,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大家不要計較他的身份,起碼他還是個詩人,看觀點就行了。郭沫若、胡適、茅盾、巴金、徐悲鴻,哪個沒有個身份?有個身份就否定他的一切?太絕對了。汪精衛的詩也不錯(就是格局有點兒小),不計較身份的,如果感興趣也可以看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