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1)·春景》
蘇軾
花褪(2)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3)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秋千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 “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2 褪:凋謝。
3 柳綿:柳絮。
蘇軾(1037—1101年),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政治家。蘇軾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嘉祐六年通過製科考試,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宋神宗時,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後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高太後垂簾聽政時期,蘇軾出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在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為官。隨著宋哲宗親政、新黨執政,蘇軾被貶惠州和儋州。宋徽宗時,蘇軾獲赦北還,病逝於常州,享年64歲。南宋時期,他被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他在詩、詞、文、賦、書、畫等方麵均取得極高的成就,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和罕見的的通才,也被很多人認為是總體上對中國文化貢獻最大的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邁,居宋詩最高水平之列,與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開豪放一派,與南宋辛棄疾合稱“蘇辛”;他的散文揮灑自如,語言平易,使之占“唐宋八大家”一席;他的書法筆觸精到,字態雅致,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北宋四大書法家”;他擅長文人畫,尤工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甚至在醫藥、烹飪、水利方麵也顯示才幹。蘇軾在世時已在朝野享有很高的聲譽,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軾的身上集中地體現了宋代的人文精神。
蘇軾在詞的創作方麵貢獻尤其巨大,他是繼柳永之後第二位對詞體進行重大改革的詞人。蘇軾“以詩為詞”,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改變了詞的文學地位,使之從音樂作品的一部分轉化為獨立的抒情詩體,從而根本上改變了詞的發展方向。
蘇軾自著《東坡七集》、《東坡集》、《東坡詞》等。南宋因高宗和孝宗的推崇,又整理出版了《蘇文忠公詩合注》和《蘇文忠公全集》。另外,宋人王宗稷編有《蘇文忠公全集》。蘇軾現存詩2700多首,存詞340餘首。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 9.
宋雨:說到宋詞的豪放派,人們必然想到蘇軾和辛棄疾。然而細究起來,豪放詞其實隻占了蘇軾共340首左右詞作的不足20%;而辛棄疾的豪放詞更是不足他存世約630首詞中的10%。由於宴樂歌詞的音律、長短句、常押仄韻等特點,詞幾乎“先天”就是婉約的。要寫豪放詞,則需要詞人特殊的考量和努力。
唐風:今天我們聊的《蝶戀花·春景》就是蘇軾婉約詞的代表作之一。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假如你現在是第一次讀到這首詞,我讓你在蘇軾,柳永、晏殊和歐陽修中選擇,你認為最有可能是誰寫的?
宋雨:雖說四個人都有可能,我更傾向於晏殊和歐陽修。不大可能選柳永,柳永的詞太苦情了,他的作品少有這首詞的明快。而且詞風也不太像
唐風:其實柳永的風格是比較寬的,比如他的《少年遊》和《望海潮》就不苦情。而且,前人恰恰是把東坡這首《蝶戀花》與柳詞相比。清初著名詩人、學者王士禎在其《花草蒙拾》中說:“‘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大意:“枝上柳綿”這樣婉約,以柳永詞柔靡也未必能超過它。誰說東坡隻會作“大江東去”啦?)這個評價被後人反複引用,可見是中肯的。
宋雨:“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 本詞的一開始就是一幅春意闌珊的景色,讓人讀起來心情歡快。這一句作者用了 “紅” 、“青”、“綠”好幾種色彩。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想象,比如黛瓦粉牆的“人家”。天空中燕子忽高忽低地飛來飛去,地上綠水潺潺繞著房舍等等。
唐風:這首作品通常被理解成一首比較複雜、具有多層次意向的詞。“花褪殘紅”的暮春景象帶有幾分感傷之情,花大多已經凋零,樹上隻有星星點點的殘留。換成花間派詞人,就可以沿著這個路子進一步傷春了。但蘇軾馬上用“青杏小”這個新生命的勃勃生機來衝淡和平衡花謝導致的落寞。接著又用“燕子”和“綠水”兩句進一步讓氣氛變得歡快。作者將目光從一花一樹移向遠方,用了寥寥幾個個字,勾勒出燕子飛翔和綠水繞舍的動感。反映出生命的愜意,也為下闕寫人作了鋪墊。
宋雨:“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是流傳千古的名句。這句中“又”字,我的理解是春風吹落全部柳棉需要多日,不是一次完成的。但有人的解釋“又”的意思是“又一年”,即新的一年的春風吹落柳絮。你怎麽看?
唐風:我同意你的理解。枝頭上的柳絮一次次隨風遠去,越來越少,傷春的氣息似乎再次濃厚。然而,夏日到來,處處芳草萋萋,有什麽值得為春的離去而傷感呢?東坡再次以一抑一揚的語句加以平衡。“天涯何處無芳草”其內涵和外延都有無與倫比的魅力。因此,它又成了近一千年來安慰愛情上的失意者,或愛情失意者自我安慰時使用最多的一句話。
宋雨:不能說這句話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心靈雞湯。蘇軾本人不也是在這樣的自我激勵之下,以樂觀曠達的態度直麵自己坎坷的人生嗎?當然在另一方麵,人生和愛情能否如意,也並不完全取決於自己。有的人,過盡千帆,難有一舟悅目;還有人,曾經滄海,再無片水隨心。
唐風:哇,“過盡千帆,難有一舟悅目;曾經滄海,再無片水隨心。”原創佳對耶!其實“芳草”一句並不完全是蘇軾的原創,而是從屈原《離騷》中“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一句化用而來。而且後半句又被蘇軾化用在《定風波》“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句中。蘇軾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在他的作品中,前人的妙語、典故隨手拈來。我們看到的不是投機取巧的彎道超車,而是高妙的再創作。
宋雨:與上闋寫景迥然不同,下闕寫人。“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 作者在行走之中,來到了距綠水人家不遠的小路上。秋千架從牆上露出來,秋千索在搖擺,牆裏傳來姑娘的歡聲笑語。看來作者浮想聯翩啦,聽到姑娘笑聲就想到了“佳人”。
唐風:這應該是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刻意為之的。他隻寫露出牆頭的秋千和姑娘的笑聲,留給“行人”和讀者巨大的想象空間。這種表現方式並不少見,比如辛棄疾在他的《青玉案·元夕》中“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一句,也僅僅描寫元夕燈光下朦朧的頭飾、陣陣的笑語和襲來的暗香,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這恐怕也反映那個時代士大夫對年輕女性的審美情趣。
宋雨:最後一句“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是一個值得玩味的結尾。對前半句有人們有兩種解釋,一是行人遠去,佳人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二是佳人回到閨房,笑聲就聽不到了。根據後半句,我認為第二種解釋更有道理,即多情的行人駐足,不忍離去。
唐風:應該是姑娘們已經回到房間,但牆外的行人卻感到失落與煩惱,心緒無法平靜下來。最後一句常被當成單相思式的愛情來解讀:行人對佳人產生了愛慕之情,而後者卻渾然不知。行人無計可施,便產生了莫名的煩惱。其實,作者在這裏要表達的東西是朦朧、曖昧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許表達的是自己無法挽留青春年華的逝去,也許暗示空有報效朝廷之心而不被重用,還有可能表達自己的某種哲學思索。究竟是什麽寓意,就看讀者自己的解讀了。
宋雨:我知道你不欣賞詩詞中字和詞的重複,如上次我們聊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和李白的《靜夜思》,雖是大家名作,你對其中詞的重複也不以為然。但本詞下闕重複很多,“牆裏”、“牆外”分別重複;“笑漸”/“聲漸”和“多情”/“無情”中也有字的重複。
唐風:這裏的情況稍有不同,詞的重複錯落有致,讀起來富有節奏和韻味,我倒是很能接受。顯然作者是以環環相扣的字詞重疊,來反映“多情”遇到“無情”後的糾結與煩惱。這樣的處理,與本詞上闋中反複以初夏的生機去衝淡和平衡春天消逝的落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宋雨:東坡的詞常有詞題或詞序。在他的名作中,創作背景完全不可考者不多。然而這首《蝶戀花·春景》恰恰就是這樣一首作品。詩詞評論家有其作於密州時期、黃州時期、惠州時期等多種觀點,不一而足。因此一些選本不在這方麵糾結。
唐風:鑒於本詞暗示人生的某種喪失與煩惱,我認為密州時期的可能性不大。又因為惠州時期蘇軾已經很少寫詞,所以本詞寫於黃州時期的可能性最大。那時,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5年,這期間也是他的詞創作最活躍的時期。
宋雨:北宋僧人惠洪寫過十卷本的詩論著作《冷齋夜話》,其中包括了蘇軾生平的一些珍貴資料。因為惠洪是蘇軾的同時代人,所以記述是較為可信的。書中說東坡在有一次在惠州的合江樓讓與他相濡以沫20餘年的愛妾王朝雲唱這首詞。剛唱完“綠水人家繞”,朝雲已是淚流滿麵。東坡問其故。朝雲答:“奴所不能歌,是後麵兩句‘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這也暗示此詞與東坡的身世沉浮有關。
唐風:傷春與傷情是婉約詞的主要題材。東坡這首詞涉及了兩者,卻未見悲涼哀怨。我們讀到的是一首既深情又明快的婉約詞。詞的上片寫春景,在紅消香減的暮春,作者用初生的青杏和遍野的芳草顯示樂觀與曠達。
宋雨:詞的下片寫人,描述了牆外“行人”對牆內“佳人”的眷戀和後者不經意的淡漠。“行人”的傷感與無奈令人歎息。在這裏,作者很可能有所寄托,但“行人” 、“佳人”究竟代表什麽意向,我認為不應該由詞評者武斷地加以定義,而更應由讀者自己去解讀。
唐風:總之,這是一首清新、優美的中調。即便簡單地把它作為描寫景與情的作品,我們也能充分領略東坡高超的詞作技巧。若進一步考慮本詞可能的寫作背景及其隱喻和象征,它更可以讓我們多幾分思索與感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