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韻》26.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周邦彥

來源: 唐宋韻 2023-06-29 22:31: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249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唐宋韻 ] 在 2023-06-30 09:36:5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玉樓春(1)·桃溪不作從容住》

 

周邦彥

 

桃溪(2)不作從容住,秋藕絕(3)來無續處。

當時相候赤闌橋(4),今日獨尋黃葉路。

(5)中列岫(6)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

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7)粘地絮。

 

  1. 玉春樓:詞牌名,又稱“木蘭花“、“春曉曲”等。
  2. 桃溪:此處不作現實中的地名,而是出自東漢劉晨、阮肇遇仙的典故。
  3. 絕:斷。
  4. 赤闌橋:不做特定地名用,而是泛指情人約會之處。
  5. 煙:此處指霧。
  6. 岫(xiu4):山洞或山峰。此處指後者。
  7. 雨餘:雨後。“餘”同“餘”。

 

周邦彥(1056-1121年 ),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學家、詞人、音樂家、官員 ,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周邦彥出身於下層書香之家。周邦彥自少性格疏散,但勤於讀書。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神宗詔增太學生額,周邦彥遂“以布衣西上” 成為太學生。後撰《汴都賦》,歌頌新法,受到神宗賞識,升任太學正。此後十餘年間,外放任廬州教授、溧水縣令等。宋哲宗親政後,周邦彥回到開封,任國子監主簿、校書郎等職。宋徽宗朝一度被提舉大晟府,負責譜製詞曲,供奉朝廷,後又外調順昌府、處州等地。周邦彥於徽宗宣和三年(2121年)在南京應天府(即河南郡,今河南商丘)去世,享年65歲。

周邦彥是北宋後期博采眾長的詞作大家,其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周邦彥詞語言流暢,精美雅致,格律謹嚴,用詞、格律極盡工巧。他的長調尤善鋪敘,精於章法,善於化用典故和前人詞句,並且能夠化雅為俗,化俗為雅,使兩者在一首詞中融為整體。因此,周邦彥詞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

周邦彥詞集在南宋已有傳世,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21著錄有《清真詞》2卷、《後集》1卷,曹杓注釋。現存周邦彥詞集有《片玉集》10卷和《清真集》2卷加《集外詞》1卷。當代有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的吳則虞校點本《清真集》,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5年出版的羅忼烈《清真集箋注》等。 《全宋詞》第二冊收周邦彥詞180餘首。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 5.

 

宋雨:周邦彥宋詞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之一,也是北宋最後一位(不跨兩宋的)詞作大家 。周邦彥出生於江南一個下層讀書人家庭。其名邦彥出自《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大意是:這樣一個人,是國家的賢士),可見父輩對他的厚望。周邦彥自少性格放浪,不守禮節,但他勤於學習,博涉百家之書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八月,神宗詔增太學生額,周邦彥遂“以布衣西上”,成為太學外舍生。

唐風:當時正是是王安石變法期間,周邦彥作為太學生向神宗獻上長達七千字的《汴都賦》,既讚美首都勝景,也歌頌變法新政,因而大獲賞識。周邦彥也因此名滿天下,升任太學正。太學正不僅類似於今天的“學生幹部”,輔佐教授執教,而且它又是正九品學官。因此周邦彥在太學時就已經入仕。

宋雨:周邦彥生活的年代,朝廷新舊黨爭持續了幾十年。作為中下層官員,又寫過應景的《汴都賦》,有時難免宦海沉浮。在舊黨得勢的時候,他便常常做“教授”之類的官職,被朝廷外派到地方上的學堂去教學。

唐風:到了哲宗、徽宗的時候,周邦彥的仕途便一路順利,特別是大觀元年(1105年),徽宗設大晟府(專門掌樂律的官署),命周邦彥等討論“古音審是”。到了政和七年(1117年),周邦彥接替蔡攸提舉(即掌管)大晟府。周邦彥以他的音律知識並吸收民間樂工曲師的經驗,搜集和審定了前代與當時流行的八十多種詞調。他創作的詞精雕細刻,極盡工巧,格律、音律嚴謹,是當時歌詞的上品。

宋雨:現在專家評說宋詞的詞派,有一類詞人被歸為“騷雅詞派”,又稱格律詞派、雅正詞派等,是指一些詞作家主張和創作以典雅工麗為藝術特色,並且把詩人的筆法融入詞中,以抒發自我感情為主要特點,其藝術淵源為《楚辭》中的《離騷》,也正因此,人們稱它為“騷雅詞派”。

唐風:騷雅詞派的泰鬥是南宋詞人薑夔,但其先導期卻是北宋末年的周邦彥。他身處柳永和蘇軾之後,婉約詞和豪放詞均已盛行詞壇。他既不滿足於柳永婉約詞的俚俗,又對蘇軾豪放詞的不合音律難以接受,於是另辟蹊徑。然而,此時宴詞已經成熟,早已湧現出多位大家,要獨樹一幟是很不容易的。而且,縱觀周邦彥的詞,從題材來講格局並不大,內容不外乎傷春悲秋、離愁別恨等。他的成就主要在於兼收並蓄,博采諸家之所長,並加之個人獨特的工巧。

宋雨:的確,在周邦彥的詞中,既有溫庭筠的濃麗,韋莊的清豔,又有馮延巳的纏綿、李煜的深婉,還有晏殊的溫潤和歐陽修的秀逸。至於柳永長調的鋪敘縝密和纏綿悱惻,乃至東坡詞清新曠達,在周邦彥的詞中都能有所反映。因此,周邦彥的詞深得後人讚賞,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當代詞學家唐圭璋先生說“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是很中肯的。

唐風:看詞評,現今人們似乎首先要問王國維,特別是他的《人間詞話》。薄薄一本小書, 充滿了灼見。然而我很遺憾王國維對周邦彥的評價卻是“精神分裂”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周邦彥 “惟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歐陽修)、少遊(秦觀),雖作豔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周邦彥),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宋雨:王國維把周邦彥踩到這個地步是不公平的。他評周邦彥創意少,這是他個人觀點,再嚴厲也沒有問題,但把人家比作倡伎就侮辱人了,他這麽說我看是降低自己的格調。但你說他“精神分裂”,何以見得呢?

唐風:在他的《清真先生遺事》中,王國維則又從功力方麵讚美周詞:“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王維),耆卿(柳永)似樂天 (白居易)…… 而詞中老杜,非先生不可。”同一個文學家,難道其創意與文字功力可以如此截然分開而評(創意淺薄如倡伎,功力深厚如老杜)?這樣的說法放在一起實在有失水準。不過,王國維在《人間詞乙稿序》中又說:“美成晚出,始以辭采擅長,然終不失為北宋之詞者,有意境也。”我認為這個評價是客觀的。

宋雨:當年李清照“少女氣盛”,在她的《詞論》中,她把前代的幾乎所有大詞人都數落了一遍。她說柳永“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即格調不高),又說晏殊、歐陽修和蘇軾的詞“皆句讀不茸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 (前半句的意思是讀來如同未經雕琢的詩歌。)然而,她對於周邦彥卻隻字不提。這其中的原因,雖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依照李清照標準,周邦彥的詞比較完美。

唐風:現在我們來看看這首《玉春樓》。乍一看它就像一首七律,共八句,每句七字。但其實兩者很不相同,平仄格律完全不一樣,而且,七律是押平韻的(近體詩一般都押平韻),【玉春樓】卻是押仄韻的。把它與七律(比如我們不久前分析過的杜甫的《蜀相》)比較一下,差別便一目了然。

宋雨:詞又被俗稱為“長短句”,然而並不說所有的詞牌句子都是參差不齊的,除了【玉春樓】之外,你還能舉出幾個其他詞牌,句式也是整齊的嗎?

唐風:除了【玉春樓】之外,句式完全整齊的有【生查子】(如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和【浣溪沙】(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另外,相當整齊、隻缺一個字的有【搗練子令】(如李煜的《搗練子令·深院靜》)和【鷓鴣天】。以【鷓鴣天】為詞牌的名篇很多。

宋雨:本詞的第一句“桃溪不作從容住”中,“桃溪”用了東漢劉晨、阮肇遇仙的典故。相傳二人入天台山采藥,於桃溪邊遇兩個女子,姿容嬌美,於是愛慕相悅。留居半年後,因為思念家鄉而回歸塵世。他們發現人間的子孫已經過了七代。這句暗示詞人曾有過一段銷魂的愛情,但無法長久廝守。

唐風:周邦彥用字很考究,即使不知道那個典故的人,也可以大致體會到作者的意思:桃溪比喻春天,桃花溪水是無比美好的良辰美景。然而“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世外桃源終究不能長久地悠閑居住(“從容住”)。

宋雨:第二句“秋藕絕來無續處”,雖說是寫藕,卻不是常說的藕斷絲連,而是徹底斷絕。春天時遇到的佳人及那段愛情到了秋天便無處可尋。這讓我不禁想起一段歌詞,“走過了春,走過了夏,飄雪時節你又在哪兒?”雖然在不同時代人類的故事並不一樣,但對愛情刻骨銘心卻是相通的。

唐風:“當時相候赤闌橋”一句中,“赤闌橋”並非特定的地名,而更像是與戀情和春水相關的一種意向,它在唐詩中多處出現過,比如“正是玉人腸斷處,一渠春水赤欄橋”(溫庭筠《楊柳枝》)、“水邊垂柳赤闌橋,洞裏仙人碧玉蕭“(顧況《葉道士山房》)等等。

宋雨:而“今日獨尋黃葉路”中的那條路,其實與春天是同一個地方的同一條路,而此時詞人卻是獨自一人,淒涼悲苦,在追憶中重溫破碎的舊夢。這一聯中,當時/今日, 相候/獨尋對比強烈,情深意切;赤闌橋/黃葉路,一暗一明,分點春秋。

唐風:“煙中列岫青無數”一句中,“岫”這裏指山峰。“青無數”寫春天的山巒疊翠,生機勃勃,它又是與下一句“雁背夕陽紅欲暮”中大雁南歸的秋景相對比。而且夕陽西下帶來的落寞與傷感尤其痛徹…… 作者在這裏寫景,其實運用的是詩歌的比興手法,引出並烘托本詞的結尾。

宋雨:我在讀第七句“人如風後入江雲”的時候,一度不能確定作者是形容自己的命運如風天的雲彩不能被自我控製(於是戀情不能長久)呢,還是形容情人飄然而逝、音訊絕無呢。考慮到這是對偶句的上聯,而下一句顯然是寫自己的,因此我現在傾向於認為此句是形容佳人已去,無處尋覓。

唐風:末句“情似雨餘粘地絮”,讓人想起晏幾道《玉樓春》“便教春思亂如雲,莫管世情輕似絮”,但這裏作者寫法有別,意思相反,即柳絮在雨後粘在地上不再輕飄。表明自己的愛情忠貞不移。這是各處賞析文的解釋。周邦彥的這個表達,可能化用比他稍早的僧侶詩人道潛的《口占絕句》:“寄語東山窈窕娘,好將幽夢惱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 ”。然而,情如果不再飄了,是不是又可以理解成心已傷、情已滅呢?

宋雨:嗯,你這種說法似乎也有其道理,也作一解吧。我倒是另有一個問題:道潛作為僧人,他不在廟裏麵好好呆著,卻去寄語“窈窕娘”,挺奇怪的。有什麽緣由嗎?

唐風:道潛是蘇軾早年在杭州任通判時結識的老朋友。蘇軾熙寧十年(1077)至元豐二年(1079)任徐州知州時,道潛曾前往探訪,蘇軾設宴款待。他跟道潛開玩笑,席間讓一個年輕貌美、舉止輕浮的藝伎向道潛求詩,道潛便隨口吟出這首詩。詩中“襄王”指戰國時期的楚襄王。

宋雨:哈哈,東坡這個老不正經…… 咱們回到周邦彥這首《玉春樓》。縱觀全詞,即便宋詞的唱法已經失傳,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一首近千年前的好歌的韻律和美妙。比如在第三至第六句中,在對應位置,赤/黃、青/紅這些色彩的運用如同絢麗的係列山水畫。從句子的含義來看,第一、三、五都是懷春,而二、四、六都是悲秋。整首詞在景物色調以及情感上都是呈現明顯的對照,顯示了作者的功力和良苦用心。

唐風:你分析得好。我再補充一點:玉樓春與七律差別很大,它不僅是押仄韻,而且中間四句並沒有對仗的要求,大多數詞人寫的【玉春樓】也無對仗句。但是,周邦彥這首【玉春樓】除頭兩句之外,其他三聯都是工整的對仗,這的確反映了他“窮極工巧”的不凡之處。

宋雨:周邦彥在曆史上名氣很大,是詞史上最富盛名的幾個大家之一。可是如今,普通宋詞愛好者非常了解周邦彥的並不多,有的人甚至完全不知道此人。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麵的,你我也有一些這方麵的交流,你簡單地說說吧。

唐風:今天的時代是一個文化快餐的時代,即便是詩詞愛好者,國學和古文基礎大多較薄弱,因此對雅詞和典故的理解就比較困難。而周邦彥詞恰恰是在這方麵見長,而且其作品的妙處多在層層鋪敘和總體結構中體現,較少我們耳熟能詳的佳句。諸如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天涯何處無芳草”等這種名句,在周邦彥的詞作中並不多見。簡而言之,周邦彥詞的風格及美學特點,與當代普通人的鑒賞興趣和鑒賞能力可能有一些不契合,這恐怕是周邦彥詞在今天受到相對冷落的原因。但這並不影響其作品的價值和曆史地位。 

 

所有跟帖: 

當時相候赤闌橋(4),今日獨尋黃葉路。這句似乎可以成為名句。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30/2023 postreply 13:54:19

我認為早已算是名句,但對一般人不那麽有名。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30/2023 postreply 16:47:07

謝謝詩友分享。周邦彥屬於花間派吧? -盈盈一笑間- 給 盈盈一笑間 發送悄悄話 盈盈一笑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30/2023 postreply 16:11:30

謝謝。我認為不可以把他說成花間派。他離那些人已經200年,他吸收了花間派的一些技法,但也也吸收了其他前輩的特色。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30/2023 postreply 16:50:44

我認為樓主認為的王國維評價周邦彥“娼妓”之說應該從上下文來理解。王最看重的是詞的境界,所以他特別欣賞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 -Backcountry- 給 Backcountry 發送悄悄話 Backcountry 的博客首頁 (476 bytes) () 07/04/2023 postreply 12:25:5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