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JKC10 Comments on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讀議

來源: 姚順 2021-03-14 04:21:1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98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姚順 ] 在 2021-03-14 04:34:1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JKC10 Comments on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讀議

 

 

這樣當回事地談,很覺著份量。

 

中國的文章和詩詞,五四前是一段,之後是另一段。我說的是五四前的那段。

 

小說散文等文學概念是由歐美日傳入中國的。沒有邏輯學和在邏輯裏的倫理學,不會有自覺意義上的文學審美意識。中國沒有。五四後,中國人用進口的這些,總結出中國的文學。

 

激動等導致的詩文寫作,是文學。詩言誌和文以載道之下,也會產生激動,譬如家國情懷等等。我要說的是這種情懷在中國文學中幾乎涵蓋了一切,它使得中國的文學直至五四,幾乎停滯。

 

另,這種文學,幾乎與活人的靈魂無關。魯迅有言:“【 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但除了印度——時,往往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

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僵屍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 深以為然。

 

“豪放派”們的東西,往往正是這類東西。

 

中國的文章與“豪放派”者流的種種,往往是種假關懷,假情緒,假思考。漁樵之於屈原之勸所謂“眾濁濁?你獨醒?”(意思),其實是要把他從假關懷中拉進切實的人生關懷;“思無邪”的角度太大,走向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才是尋常要說要看的;“壯誌饑餐胡虜肉”是出門才能喊的口號,“喚起兩眸清炯炯”是到哪兒也不減的記憶;“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紅雨隨心翻作浪”“我哭豺狼笑”至“今天過上好日子”“難忘今宵”,都是程度不同的哈巴狗朝著城牆叫,哪塊城磚昰你的”的假激動。

 

詩莊詞媚,詩之莊,說成詩之裝,有點過,但也不是空穴來風;詞之媚,是人的“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就是想歪了,想蕩了,還是。

 

都說詩是詞之源,看上去,真是。細了想,該說成詩是詞的絆才對。假關懷,假情緒,假思考至李清照等,才被剝落,還原成真。

 

總之,激動,有質量的差異。在所讀過的清以前的文字中,還覺得,激動還有不同程度的真假差異。所寫的蘇詞讀議貼,不過想說點這上麵的話。

 

安祝!

 

 

 

所有跟帖: 

謝謝姚老師 -青鬆站- 給 青鬆站 發送悄悄話 青鬆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4/2021 postreply 20:53: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