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夕照》
無聲落葉萋萋草
(平平仄仄平平仄)
沁文(古來客)
2020.09.06
山臨曲水映蘭亭,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序述紅塵落雨萍。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晚景還添雲漠漠,仄仄平平平仄仄
朱顏未惜草青青。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
依 舊時平水韻 之 下平九青
曲水、蘭亭:即 當年 王右軍、謝安 等人 之 曲水流觴 事也 。。。世間風雅,莫過流觴。
序: 名詞,王右軍 所賦且書 之 《蘭亭序》。
序述: 【亦】 諧音於 “【敘】述”^_^
雨萍: 偏正結構 ( 故與上句之 “蘭亭” 嚴格對仗 ),雨中之萍 。。。無論 青春 如何靚麗、功業 如何輝煌,【終究】蛻落 得 如雨中之萍 ---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辛稼軒 《永遇樂 - 京口北固亭懷古》) 。。。又 南宋 文 丞相 天祥 《過零丁洋》 有雲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蘭亭序》全文 針對 人生之 感慨 唏噓,恰此況味 。。。
晚景: 黃昏、晚照餘暉 之中 諸般景物 。。。寓意 人生 暮年 。。。想起 李商隱 《樂遊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雲漠漠: 啟發、借用於 唐 之 名僧 貫休 靚句 “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 ( 【巨】喜 此二句:十餘年來 令 沁文 心心念念 --- 總期盼 著 有朝一日 去遊覽 一番 雁蕩山、【隻】為領略 此 二句之 【非常迷人】景象 ) 。。。又 李太白《菩薩蠻》( 或傳係他人 冒名偽作 。。。《唐宋詞鑒賞詞典》 所載之【第一首】詞 )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朱顏: 紅潤麵色,指代年輕歲月、風華正茂。南唐 李後主 《虞美人》 “雕闌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又 歐陽修 《秋聲賦》 有雲 “【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未惜草青青: 年輕人 ( 尤其 信奉 儒家 文化者:“鼓著腮幫兒、鼻尖兒冒汗、腦門兒發亮、氣喘籲籲地”) 自以為是、躊躇滿誌、自欺欺人地 追求 【所謂】 功業之時,不會留意 也 不屑於 那 青青草色 。。。待朱顏已去、功業如浮雲褪色遠走、晚景淒涼之時,才想起、有時間去 看看夕陽餘暉之中 緩緩浮動的萋萋芳草 。。。但,“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 李商隱 著名七律《錦瑟》) 。。。
【嚴格】而論, “【顧】” 優於 “惜”: 《三國演義》 中描寫司馬懿 “鷹視狼【顧】” 。。。 【顧】 者,【回頭望】 也 ( 即包含【兩個】連貫的動作) 。。。 年輕之時 不屑於、沒時間、未【顧】及 【向後】 回望、卻隻 想著 【向前】看 和 衝 。。。
考慮到 最多化 讀者,乃於此 終選 “惜” --- 因其含義 必比“顧” 之 【原始、舊時】含義更易於理解 。。。 但, “【顧】” 顯然 比 “惜” 更加 【虛】筆 --- 更加 【去 情感化、無 生命化】。。。
西漢 武帝 時期 No.1 大儒 董仲舒 有 “目不【睽】園” 故事 ( 連續 數月 冥思苦讀、未曾出戶、亦未曾 稍瞥一眼 後花園 之 景物 。。。) 。。。睽 者,看也 。。。與 “【顧】” 之 含義 以及 意味 極似 。。。
《蘭亭集序》
東晉 -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嚐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