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遊吟草並注(七絕組詩)

來源: Kastalia 2019-10-18 21:49: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532 bytes)

         寶島遊吟草並注

 

 

瀛洲逢春寶島秋,追雲跨海不勝愁。

明朝得遂疇昔願,待解鬩牆兄弟仇。

【十月三日從澳洲啟程赴台灣島自由遊,此夙願也。民間交往隔閡似已消,唯兩岸官方恩怨至今猶無解。

 

氤氳溫湯憶驪山,別館他占舊惘然。

欣喜熱溪今易主,平民身共享汍瀾。

【北投溫泉,為著名青磺泉,日占時開發,故築室多日風。但而今俱向民眾開放,或供觀光或容洗浴,並另有興建,風景異昔。

 

古國千年文脈係,吉金美玉讚琳琅。

獨憐書畫名家少,南下當年總倉皇。

【台北故宮博物院。浩浩中華,器物莽莽,得觀文化魂脈今古傳承前所未見之麵。館藏青銅鼎彝和曆代玉飾豐富多彩,惜畫無上品,書法真跡唯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及元趙子昂一中堂可稱。

 

鬼斧運風開巨嶽,神工造物任天由。

已成千仞莊嚴壁,卻換清源變濁流。

【太魯閣在花蓮西北,因原住民太魯族得名。山勢峻拔,巨石嶙峋,到此心胸為之一廣。但山穀中潺潺流水,疑山石為石灰石,皆由清泉變為灰濁水。

 

雲起海湄天水合,風生礁岬魚人歌。

藍鯨出沒蓬萊遠,隱約仙居醉女魔。

【從花蓮到台東,車行環島公路,多在海岸線上。海水遙接太平洋,然雲霧籠罩,遠望引人遐想。

 

“親不知子”猶知誰,獻心剖膽終相違。

休作尋常傳說看,人群孤獨難言悲。

【“親不知子”乃台東海岸一斷崖景點。據原住民傳說,有母背負幼兒過此斷崖,戰戰兢兢過後,竟不知孩兒已丟失。其象征血緣親情之負麵,可與勞倫斯《兒子與情人》、莎士比亞《李爾王》等名著同參。

 

萬千期待到墾丁,欲抱海濤洗心清。

奈何礁灘黑潮湧,一段纏綿不了情。

【墾丁在寶島南端,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和太平洋環抱三邊,久享盛名。但極少良好沙灘,兼以風急浪高,幾無海水浴場,在此遊泳之想不得不作罷。遺憾之餘,仍依戀不舍。

 

終究全島最南端,地標子午比肩看。

同留白發皤眉影,更有詩魂一片丹。

【全島最南端實在墾丁之鵝鸞鼻,因海灘遍布黑礁石,不容下行,另立帆形石雕為地標。又途中曾經過北子午線,亦有地標高矗。兩處均自拍留念。

 

阿裏山徑曲且長,輕霖神木獨瞻仰。

猶記豔陽山美部,懸浮橋畔野花香。

【阿裏山遊多在曲折山路中。遊覽區以高大古老的紅檜著稱,號稱“巨木”,有的稱“神木”,獲名“千歲檜”、“香林神木”等。遊伴失路,故獨自冒雨趕到巨木群區,並獲見“櫻王”、“三代木”兩名樹。山深處氣候多變,午前在山美部族的達那伊穀觀賞懸浮吊橋尚陽光燦爛,午後即細雨霏霏。

 

賞罷山花品茗茶,瓷甌晶碗亦堪誇。

苦香融入高峰雪,盈綠分來秋水霞。

【在阿裏山茶鋪品高山茶,色、香、味俱佳,即購入兩種。茶與咖啡與酒,為餘三大飲品。

 

邃深全仗層巒托,蔥鬱應憑煙雨滋。

千古潭波日月在,餘今輕越一航之。

【日月潭周邊樓廈矗立,商販雲集,風景殊惡。幸四圍峰巒疊障,林木蔥蘢,尚有可觀處。乘遊輪穿行潭中,清波蕩漾,始覺怡然。

 

玄跡驚聞護伽藍,虔心叩拜攀青山。

求真豈止佛家事,舍利塔前思惻慚。

【日月潭畔山頂有玄奘寺,供奉法師舍利。法師為闢謬說,求真經,孤身往返荒漠野山,留古印度十七載,學貫中外,名震遐邇,回國後主持譯事,開創法相唯識宗,名符其實一代宗師,素所欽仰,心香膜拜。聞訊當即不辭疲累,前往參拜頂禮。反觀當下,虛偽、虛飾、虛假肆虐,暢行無忌,又見誰力挽狂瀾?能不心痛如割,愧怍而無地自容?

 

生涯已曆紫橙紅,仍持癡心貫雨虹。

歸去隱廬休笑我,浮塵執著不老翁。

【餘生年七十有四,世事滄桑經曆頗豐,塵間凡事亦多看破,然素心未改,原道不休。雖移居澳洲後即以隱士自居,鮮少與人往來,但仍關照現實,參悟今古,並常形諸筆端。是可笑乎?非可笑乎?嗬嗬!

 

                                                              2019、10、3-17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佳作欣賞! -閑者__- 給 閑者__ 發送悄悄話 (788 bytes) () 10/19/2019 postreply 08:37: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