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俺以前看到的一個轉貼:
孤平:
定義一:除了韻腳的平聲字外,隻剩一個字是平聲字,稱為『孤平』。
『孤平』是清朝學者歸納前人作品,所得出的一種近體詩大忌,最早見之於李汝襄的《廣聲調譜》,近代學者王力給孤平下了這個定義,張夢機、許清雲、李德超等學者也都沿用此一定義。根據此種說法,孤平隻有兩種形式:
1.仄平仄仄平
2.仄仄仄平仄仄平
但是,王力也說七言句第一字用平聲是不中用的,並舉例說明『平仄仄平仄仄平』也須救孤平,因此,學者何文匯根據王力此說衍伸出第三種孤平的形式:
3.平仄仄平仄仄平
定義二:被仄聲所夾的單一平聲,稱為『孤平』。
清朝董文渙《聲調四譜圖說》將此種狀況稱為『孤平』,此即張夢機教授書中所提到的「平聲不可令單」(今之學者何文匯稱此為『夾平』,以與前一定義作區別)。根據敝人觀察,台灣詩壇多採此一定義,如林正三先生《詩學概要》雲:
『所謂「孤平」,即是句中前後字皆為仄聲,而中間夾一平聲之謂。』而敝人昔在師範大學就讀時,學院師生亦用此一定義,如邱燮友教授《新譯唐詩三百首》雲:『一三五字的平仄,有時還是要講求的,目的在使合乎「凡平不可令單」的原則,否則造成「孤平」的現象,是詩家的大忌。』,
第二種定義之『孤平』,比第一種定義較為嚴格。台灣的聯吟活動(作詩比賽),不論大專院校之「全國大專青年聯吟」,或是民間詩社的各式聯吟,對於格律大多採取後者較為嚴格的規律。
***依拙論定義一的推衍,總共有三種犯孤平的句型,其救法如其右側:
1.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2.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3.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三、依拙論定義二的推衍,還得再加上五種犯孤平的句型,其救法如其右側所列:
1.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此處不救亦無妨,古今詩家皆不忌)
2.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此處不救亦無妨,古今詩家皆不忌)
3.平平仄仄仄平仄------------於下句用※仄※平平仄平救轉
4.仄平仄仄仄平仄------------於下句用※仄※平平仄平救轉
5.仄仄仄平仄------------於下句用※平平仄平救轉
〔※〕符號代表可平可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