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滅的煙蒂
黑夜裏
一個摁不滅的煙蒂
躺在地上
目光如炬
倔強的尾巴徐徐升騰
鐮刀形的月光
傘狀的火焰
靜臥如烏鎮的石橋
淺唱似桐鄉的流水
然後,酒神般舞蹈
衝出地平線
……
在變異與回歸
分離與合璧中
引體向上
夜幕很厚重
卻在煙蒂的朗笑中謝頂
2 戲劇人生
才露尖尖角的琴蛙
在萬千蟲鳴中失身
傾盆前夕的悶雷
引爆了幹渴的涼爽
淫雨潑不滅的竹筍
炒熟後
鮮活在人們口中
尷尬照麵的哈哈鏡
不經意地自嘲
詮釋出藝術的本質
令知音齊齊淪陷
寂寥中急促的敲門聲
叩出一串串璀璨的星星
讓惝恍迷離退隱黑夜
深海裏的一彎鐮月喲
帶著地獄的刺青
升入新約的天堂
3 讀你的瞳孔
寂寞是風趣的種子
痛苦是超越的標杆
音樂是藝術的聖母
繪畫是裸奔的赤子
文學是礙口識羞的處女
間或又是災難的沉鍾
然《聖經》是沉鍾的另類
友情是乏味的鹽井
創作是解饞的佳肴
信念是沉澱的教養
死亡是累及的安樂
(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中國當代文學大師、畫家,在台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於浙江桐鄉烏鎮東柵。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世紀50年代被打成右派後至文革期間先後三次入獄。他在監獄中,憑著機智頑強的品質,偷偷寫下《監獄日記》,並縫進棉褲內,最終帶了出來。1981年獲得平反,1982年在友人的幫助下定居紐約。幾十年來,他在文學藝術上孜孜不倦地耕耘。他說,如果不這樣,就對不起曾經的藝術修養;他還說過,我就是這個強脾氣。有人越是想毀滅我,我就越是不讓他毀滅。他的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令讀者敬仰不已。
2011年12月21日3時逝世於故鄉烏鎮,享年84歲。
2014年2月14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溫故》第二輯紀念專號,首次發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燈(序)》。[1]
2015年11月,由貝聿銘弟子、紐約OLI事務所岡本博、林兵設計督造,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巨匠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全程曆時四年的木心美術館開館;館內設計與布展,由OLI設計師法比安主持,為期一年半。全館建築坐北朝南,以修長的、高度現代的極簡造型,跨越烏鎮元寶湖水麵,與水中倒影相伴隨,成為烏鎮西柵一道寧靜而清俊的風景線。現任館長為著名藝術家、作家、文藝評論家陳丹青先生擔任。從2016年開始,這一係列特刊易名為《木心研究專號》,向有誌於研究木心先生的讀者朋友竭誠開放。依循過往的體例,專號共分三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