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錦瑟》新解(六)

來源: yuanxiang 2016-07-10 15:06: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232 bytes)

李商隱的《錦瑟》新解(六)

沅湘        2016/7/10

 

主體攸關全局拿,

恰如錦瑟憶年華,

象征關係巧穿插。

 

巧在情聯天人地;

妙於思及物我她。

通盤考慮美詩家。

 

 

一般來說,理論的著力點不同,解讀的意義和效果也就不同。再以“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為引子說明這點。從語法結構上看,這一聯的關鍵詞是“此情。”因為它不僅是主句的主詞,也是從句的主詞。更重要的是,它指代並總結在前麵三聯對解讀者/作者產生的影響。它出場就不比尋常,而且到終場時也是與眾不同的。如果出場的特殊性是由數字表達,那麽終場的特殊性就是由一個矛盾的修辭結構表達:在時間上,“此情”一方麵值得在將來回憶與回味,一方麵在演奏的當時卻沒產生任何作用。如果從形式上探討“此情”當時沒有產生任何作用的原因。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作者對演奏雖有共鳴,但演奏對聽者沒任何影響。這可以看作是“自喻”說的邏輯基礎。於是錦瑟可以看成是作者/解讀者的才華的象征。在時間關係上,這個“當時”與演奏發生的時間是共時性。可以解釋成作者/解讀者有求於某人於是寫了(吟誦)這首詩。另一個可能性是,說“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這句話時這個錦瑟不存在了。這個“當時”晚於錦瑟演奏之時。這是“悼亡”說可以成立的時間關係。因此錦瑟可以假定成已逝的愛人、貴人、或某個重要人物的象征。但是,無論是悼亡還是自喻或者其它與之類似的說法都有個論證上的弱點。即在文本裏麵找不到把這個曆史人物或作者和錦瑟聯係起來考慮的直接證據。

當代理論與之不同。它認為意義存在於文本的內在關係中,並且堅持這些內在關係才是判斷意義的直接證據。把作者的身世或者詩歌的寫作背景看作意義賴以存在的根據沒有邏輯上的說服力,因為它們隻是旁證。而且這種考證方法在認知結構上有個錯誤的假設前提,即把文學事件等同於曆史事件。把再現(藝術)等同於呈現或者作報告(生活)。於是我們又得回到從句法上研究這首詩的意義。從句法結構上看,首聯、頷聯和頸聯是一個較長的複雜複合句。從句子擔當的作用看,它一邊執行“訴華年”這個動作,一邊表演“訴華年”的內容。因此它是一個具有表演性質的行為語句。與之相比,“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則是一個判斷真偽的陳述句,對前麵的行為語句所表演的藝術作出了有意義因而是有價值的判斷。於是我們可以看出,前麵三聯六個分句的所有思想內涵和全部感情質量都落在了“此情”這個指代上。用A代表“此情”,那麽這個句子的意義結構可以解析如下:

(A1,A2,A3, A4, A5, A6)=A可成追憶(即有意義,價值為真)。

顯然,A作為形式是所有內容(A1—A6)的概括和象征。由於“此情”是指代錦瑟演奏的所有的真實情感和認知,因此錦瑟是藝術的真實的象征。(無獨有偶,西方文學作品中也有類似句法。不過,中文古典文學理論似乎沒有專門討論這類句法。這也說明實踐總是先於理論,知其然總是先於知其所以然。)。

那麽,什麽是藝術的真實?試以形式邏輯上的一個重要例句“法國國王是個禿子”為例說明。常識認為,這個句子沒有意義和價值,因為法國是共和政體,沒有國王。但是這個句子的外在形式和內在語法和邏輯結構卻是來源於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表達,因此仍然在邏輯上陳述真偽,盡管這是種間接的真偽。形式邏輯對語言學和文學研究有許多重要的言外之意。比如說,無論是實指和虛指,語言隻是種形式,不是直接的真實。不過,語言形式裏麵有豐富的內容,如內在的邏輯和語法結構。正是這些關係在邏輯上組成了一個獨立於作者/說話人而存在複雜結構。因此在邏輯上判定一個語句的意義與真偽價值不是看說話人本人或者他人所聲稱的用心或者目的,而是根據這一語句的各種內在關係判定。形式邏輯之所以成立的根本前提是語句的內在關係而不是其它才是直接的、有邏輯效力的證據。

如果承認文學是虛構,那麽“錦瑟”和“法國國王”一樣就是個形式。因此重要的不是要為這個形式的真偽價值爭論,而是要對形式的內容與價值進行探討。除非你要進行文學考古,否則對在李商隱生活中可能存在也可能不要存在過的錦瑟本身進行研究或者索隱就沒有必要。不過,《錦瑟》也必須有自己的邏輯真實。它的人物、情節和時空等等也要和“法國國王是個禿頂“一樣是對生活的虛擬性的模擬或者仿真。也就是說,藝術的真實就是用似像非像、似真非真的模擬似仿真再現生活的真實。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文學理論說藝術必須是生活的鏡子。什麽是生活的真實?把表象原封不動的記錄下來不等於真實,而是機械的記錄---如錄影機、錄音機等等的記錄。通過某種關係把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串聯起來形成結構才是生活的真實,如偵探利用因果關係把重要的證據串聯起來從而找到作案的罪犯。戀人們也知道愛情的真實是兩者之間的忠誠與信任關係,願意為對方作犧牲。與做一道菜有關的生活的真實就是用食材、溫度和步驟等要素在腦子裏組成一個較為穩定的結構。因此,真實是由各種要素和關係組成的認知結構而不是世界的表象,其中必然包括邏輯、語法、修辭和專業知識。生活的真實一般分為兩種,科學的真實和敘述的真實。科學的真實是說當甲和乙等因素出現時就必然出現丙。這是個穩定的結構,讓我們直接到達真理。敘述的真實主要是與個人和社會的成長有關。把某個人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細節全都記錄下來,這不是真實,而是流水帳。不過,如果把這個成長過程當成一個結構來敘述,如有開頭,結尾,高潮和結尾的轉變,就有可能揭示一個真實:即當甲和乙等因素出現時就有可能出現丙。和科學的真實相比,敘述的真實需要不斷完善,不斷修正,不能一下子就到達真理,是種在動態中求穩的結構,也就是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不管是科學的真實還是敘述的真實,它們都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生活的真實能讓不帶功利情結的審美主體感覺到一種莊嚴又壯麗的美。例如當你看到一輪明月掛在天上,知道是引力使得它和地球隔著遙遠的距離不即不離。這時你在心中會有莊嚴又壯美的感受。又如當某個人,某個組織或者社會,按照某種對自己對同事對社會大眾反複講述的敘事的真實,通過持久的努力開創出一個新局麵時心中的喜悅,也給人一種與命運拚搏的壯美。第二個就是誰掌握了生活中的真實誰就能用它們創造出好的效果或者影響。真善美因此是三位一體的統一,不可以分割開來。不是真的就不是美的,也不能產生好的結果。當然,打動感官的聲色形有許多。但是,如果不是以真實為基礎,就不美不善。

向讀者或者聽眾宣傳或者匯報生活的真實往往是采用口頭報告或者呈現或者呈示的形式。在這類形式中,我們要關注的重點是作者/說話人要表達的意思。說話人之所以是解讀本人意思的權威是因為話語隻是說話人本人意思的再現,有失真的可能。所以我們在這時候要注意的是說話人究竟說的什麽意思,而不是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與日常說話或作報告不同。它是藝術的再現生活的真實,因此文學批評要關注的是語言藝術的內在關係和結構,也就是藝術的本質。如不這樣,文學批評就不可以成為一種專業的知識,而是說話人對文學作品的表象的主觀感受或者直接印象。重要的事情說三次:文學批評必須研究文學的內在本質,文學的內在本質,文學的內在本質,否則就不能成為一門學科。

另外,對於呈現要直接表達的意思,再現可以用不同的體裁間接的說,歌頌著說、諷刺著說、魔幻的說、抒情的說、象征的說,等等。不過,不管怎麽說,文學的內在結構都必須再現生活的真實,否則就沒有積極意義(善和美)。和生活的真實不是細節的羅列一樣,文學的真實更不是細節的羅列,而是更有藝術的組織和結構,因而可以更加接近真實。正是在這種意義上,藝術的真實可以高於生活的真實。《錦瑟》就是一部這樣的優秀文學作品。為什麽呢?因為它向我們表達了幾個重要的藝術的真實。第一,藝術的形式要有特殊性,與眾不同,甚至獨一無二。我們製造意義要善於區分不同事物間的差別。在此基礎之上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第二,表達的意義的方法是藝術的再現,要說的好聽,演的好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藝術欣賞是一個由主體/藝術/客體組成的互動的審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真實。因此,更廣義的說,錦瑟 有這樣一個敘事結構:每個人都像錦瑟一樣具有再現某一獨特真實的能力或者潛力,但是要讓這個能力實現其價值卻是一個比較難的過程。它不僅需要主體具有莊生夢蝶的癡迷和杜鵑啼血般的摯愛找到再現這個價值的載體,也需要客體(泛指不出場的人物或聽眾甚至整個社會)要有相應的關切才能從土地或者大海等表象的裏麵發現渴望著被發現的珍寶的價值,使它們重見日月。即使暫時沒被認可,仍要堅持對真實的追求,堅信有一天客體會認識到這個追求的價值。這是與屈原的“雖九死而不悔”的求真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異而求同,再現,求真,這些當代批評中的流行詞匯所表達的概念怎麽會跑到很久以前的李商隱的頭腦裏去了呢?事實當然不是如此。也許應當這樣說,錦瑟和法國的國王一樣,作為一個形式或者符號進入一個由曆史和文化沉澱組成的語言係統之後就自動具有豐富的虛指和泛指,同時也自動具有許多有複雜關係組成的結構。這些虛指和泛指還有複雜的結構並不是作者本人的發明,而是曆史的社會和文化慷慨賜予的禮物。作者本人並不全部知道或者能從理論上闡明這些複雜的結構。運用當代理論從這部作品中整理出包蘊著這些概念的藝術結構正好說明李商隱對藝術不但有敏銳的直覺和傑出的形象思維的能力。這也說明中國古典文學並不缺乏有思維深度和豐富結構的優秀作品,隻是缺乏以理性為基礎的批評理論。

注重深層結構、或者說以語言的深層結構為解讀基礎的當代批評理論強調讀者要學會用理性進行文學批評甚至社會批評。什麽是理性呢?用通俗的話說, 理性就是:是什麽就說是什麽,不是什麽就說不是什麽。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原因有兩個方麵:一是因為政治、經濟、臉麵等其它厲害關係,有時故意把對的說成錯的,或把錯的說成是對的;二是有的東西以前被認為是對的,到後來被認識到實際上是錯的。不過,隻有理性才能使人類收獲真正的知識和自由。偏離理性就是錯誤,就是違背真理,隻能成為錯誤的奴役。那麽如何判斷一個概念是否正確呢?當然是要以事實(即什麽是什麽不是什麽)為證據。應該強調:判斷一個概念是否正確一般需要對證據進行分析而不是某個人的武斷結論,不管這個人是什麽身份。而且就證據的效力而言,直接證據要高於旁證。

 

所有跟帖: 

佩服! -北極湖- 給 北極湖 發送悄悄話 北極湖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16 postreply 16:06:54

謝謝北極君賞讀 -yuanxiang- 給 yuanxiang 發送悄悄話 yuanxiang 的博客首頁 (347 bytes) () 07/11/2016 postreply 17:42:42

欣賞!!沅湘君的新解有理有據!甚喜這樣的好文!! -荷花清香- 給 荷花清香 發送悄悄話 荷花清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16 postreply 22:07:34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yuanxiang- 給 yuanxiang 發送悄悄話 yuanxiang 的博客首頁 (80 bytes) () 07/11/2016 postreply 17:29:23

欣賞!新周愉快! -湖墅STL- 給 湖墅STL 發送悄悄話 湖墅ST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16 postreply 03:48:15

謝謝。問好1 -yuanxiang- 給 yuanxiang 發送悄悄話 yuanxi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16 postreply 17:48:48

初讀就有收獲了,等旅遊回來細讀。如有學習體會還要向遠兄討教。 -潛東籬- 給 潛東籬 發送悄悄話 潛東籬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16 postreply 11:26:26

祝旅途愉快! -yuanxiang- 給 yuanxiang 發送悄悄話 yuanxiang 的博客首頁 (50 bytes) () 07/11/2016 postreply 17:48:21

欣賞學習! -一劍天涯- 給 一劍天涯 發送悄悄話 一劍天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16 postreply 11:35:22

謝謝一劍君鼓勵! -yuanxiang- 給 yuanxiang 發送悄悄話 yuanxi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16 postreply 17:49:33

欣賞學習,多謝分享! -寒硯- 給 寒硯 發送悄悄話 寒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16 postreply 16:24:37

謝謝寒硯君! -yuanxiang- 給 yuanxiang 發送悄悄話 yuanxi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16 postreply 17:51: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