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老師好!俺覺得拗處必須有充分的理由;如果不理解前人的理由,就跟著機械地學習,那就有點東施效顰。比如一首歡欣鼓舞

來源: 阿留 2016-03-18 08:43: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9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阿留 ] 在 2016-03-18 10:03:4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比如一首歡欣鼓舞的律詩非要學杜甫的《送遠》,用個五仄,那就不大好。

特拗"平平仄平仄“,個人認為一是可以在絕句第三句或律詩第七句用,類似歌曲結束前的變奏,別有風味;二是可以在無法替換的時候用,比如“昔聞洞庭水”,總不能改成“庭洞水”;“故人具雞黍”,總不能說“故人雞具黍”。寧可律有拗救,不使意義有拗。

另查了一下杜詩,現在看到的特拗絕大部分首、尾兩聯出句使用,蓋因這兩聯本來意義上就無須對仗,所以格律失對也不是大問題。一個例外是“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在頷聯上,但此聯本來就沒有工對。從對仗的角度講,應盡量避免在頷、頸兩聯使用特拗。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