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兩語說“對”“粘”

來源: 南來客 2016-01-28 18:01:3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28 bytes)

有詩友就一首詩提到“失粘”。談談看法。

近體詩以聯為單位,由出句和對句組成。一聯中,出句和對句要“對”,而聯與聯要“粘”。通過“對”和“粘”,句與句和聯與聯間的平仄安排有所變化,形成對照,避免了千篇一律,從而增進詩歌的音韻節奏美。

失對和失粘都是近體詩的大忌。可是王維、李白、杜甫詩中都有出現過失及對失粘的情況。疏忽說難以服人。個人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是當時格律還不是那麽嚴格。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王維、李白、杜甫寫詩大多一氣嗬成,詩成後才雕琢,而天然去雕飾出自清水的芙蓉更美。蘇東坡也一樣。在這些超一流詩人眼裏,格律就那麽回事。學許國璋英語,語法很講究。現如今用英文寫作,為了修辭等原因,違反語法規則的多了。在詩就是以意害律。杜甫的“白帝”首聯用兩個“帝”字,可謂失對,同時重複用字。老杜這樣做自有其道理:意為先。

古時候,詩是吟詠的。通過吟詠,可以減低失對失粘造成的對音韻節奏美的損害。很簡單。《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中“公買公賣”唱出來買賣不分。有鑒於此,為了意,偶爾失對失粘又何妨。

一首詩失對失粘,還能是好詩嗎?當然。粘對規矩隻適用於格律詩。六朝詩就有不少失粘的,齊梁體就更不用說了。好詩失粘對仍不失為好詩。惡詩粘對再好依然是惡詩。

那麽,為什麽一首失粘對的好詩聽上去沒大礙?這裏涉及兩個問題:習慣和認知(awareness)。古典音樂會上,一般情況下觀眾隻聽不參與。流行音樂會上,和者數百數千,手舞足蹈。約定俗成。你要說是絕句,就這詩壇都有不少人(包括南來客)聽著有點不對勁。更多的人聽不出來或聽出來了並沒感到不對勁,這可能是認知原因。隨著新詩的普及,還有多少人對格律詩平仄變化的效果這麽敏感?然而古人在兩聯四句或四聯八句中轉悠,要避免音韻格式雷同,能不講究平仄及對粘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好文!欣賞了!謝謝!:) -湖墅STL- 給 湖墅STL 發送悄悄話 湖墅ST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0/2016 postreply 09:01:34

謝! -南來客- 給 南來客 發送悄悄話 南來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16 postreply 05:24: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