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來客談格律,意在支持寫格律詩要遵守基本格律的看法,同時談談自己寫格律詩的原則,具體來說,字的平仄歸類和韻部。南來客一直認為各人有各人的原則取舍,隻要遵守基本規律,沒有什麽宜不宜的。當然,掛羊頭賣狗肉不可取。
掛羊頭者有些是羊狗不辨,羊頭好看些,故掛羊上,反正賣的都是肉類不是魚類。對這類詩友,南來客想說一句,先弄清楚賣的是什麽肉。如果你家的狗肉香,真不必掛羊頭。詩貴在意境,也在音韻,不在招牌。你完全可以按七律或浣溪沙詞牌什麽的字數寫首七言或寫首詞,不掛七律或浣溪沙的招牌,隻要意境好,有佳句,讀者就會欣賞,也不會貽笑大方。
另有掛羊頭者,不僅羊狗分明,賣得也是羊肉,且不近狗肉,如在下南來客。唯所掛羊頭,與傳統掛法有所不同,可能有人會認為此羊頭非彼羊頭,也是掛著羊頭賣狗肉。
這裏有個問題,南來客所掛是否羊頭,誰說了算。李杜蘇辛還是毛澤東?還是哪個權威?初學格律詩,當然要先掌握基本格律,寫詩盡可能不要出律。可是詩壇多數詩友,特別是參與討論的各位詩友,不是初學寫格律詩的吧(都不必謙虛,敢論詩的當然不是初學者)。對於詩人來說,意律難以兩全的情況下怎麽辦?是以律害意還是以意害律?大家不妨看看古代大詩人如何處理,為何出律。寫詩寫不過李白,李白就不能學?隻要有所本,偶爾出律有何不可?無故出律,意境何辜。詩無意境,格律何辜。有意有律,詩人無辜。詩寫不好,什麽借口也沒用。
格律是約定俗成後定製的。就七律而言,字數、平仄、對仗、用韻、粘等要求沒有多大變化,必須遵守。韻部歸屬則不然。詩有用韻規則,但除了官家試貼詩,誰規定用韻一定要用平水韻?平水韻問世前的詩人又怎麽說?編新韻書是好事,但隻是做參考用。誰有權威說非按它用韻不可?語言是不斷發展的,許多字讀音古今不同。南來客也想唱陽春白雪,無奈曲高與否,早已失傳,縱詩壇高手如雲,試問有幾位能以古韻吟詩?“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讀者又有幾位能以古韻念詩。詩人讀者皆以今調吟詠,用韻平仄上卻不與時俱進,稍作鬆動,一昧墨守成規,豈不怪哉?
後記:
“準學術”探討,無意冒犯任何人。語言不當之處,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