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阿留兄的設想。分享一篇舊作,其中論及韻部及平仄,及新詩和舊詩等。卑之無甚高論,歡迎拍磚。

本文內容已被 [ 近仁1995 ] 在 2016-10-13 01:42:5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中國實為詩歌的國度﹐舊體詩詞為中國文化中公認之瑰寶。漢民族語言為一種

以元音為主的單音節語言﹐並有抑揚頓挫之四聲﹐先天適宜於吟哦歌詠。漢語中更

有許多同音異義字﹐使詩句易於押韻。兼之文言文精練典雅﹐本身即具備詩歌美學

之諸要素。故中國歷史上詩歌發達﹐文人學者大都有較深的詩詞造詣。文集中詩詞

往往佔十之三四﹐甚至大半。舊時下至舉子士紳﹐上至帝王將相中精於此道者比比

皆是。而民間歌謠亦往往情致蘊籍而朗朗上口。

 

   “五四”以來的新文學運動﹐提倡白話文﹐居功厥偉。然同時提倡之新詩﹐因

違反詩歌美學之本性﹐不甚押韻﹐也不注重典雅凝練﹐遣詞造句多索然無詩味。其

等而下之者﹐故弄玄虛﹐言之無物﹐玩弄文字遊戲﹐竟有通篇不知所雲者。除有舊

學造詣的人創作了一些有詩味的作品外﹐總體而言﹐新詩近百年來成就乏善可陳。

更有當今所謂的“詩人”﹐相互為文吹捧﹐頗類“皇帝的新衣”也。反觀現代散文

中上乘者多引用舊體詩詞中膾炙人口的佳句以增添其文彩。小說或電影的標題亦常

直接借用舊體詩詞中名句。這些事實在在令人深思。不幸今日尚能作像樣的舊詩者﹐

直如鳳毛麟角矣。中國文化中的璀燦明珠 ─ 舊體詩歌﹐終將成為“廣陵散”乎﹖

靜夜思之﹐不禁感慨萬千﹗

 

       然而在廿一世紀寫作舊詩﹐亦不可一成不變。因語音隨時間有所變化﹐押韻

或不應全拘泥於古代韻書。所謂“一東﹐二冬”者以現代語音而言(所謂自然韻者)並

無差別。另外若為了嚴格照顧平仄而使語句雕飾造作﹐亦頗失詩歌之本義。自“三

百篇”以降﹐“楚辭”﹐“古詩十九首”﹐曹氏父子﹐蕭氏父子﹐陶淵明等人的詩﹐

乃至李白﹐李賀﹐白居易相當部份的詩作﹐雖不甚符合東晉﹐南北朝時始提倡的詩

律平仄﹐卻絲毫無損於其不朽之藝術價值。反之﹐如詩律完美無瑕但詩意蕭索﹐則

隻能稱為韻文而非詩歌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