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談用韻

古人作詩填詞,是否時時從袖中掏出詩韻按韻寫作已無從考究。比較合理的推測是因人而異。同樣比較合理的推測是大多數不會。為什麽?因為一氣嗬成也好,苦吟也罷,古代詩人寫詩注重的是意境而非那個韻腳。詩韻對詩人而言十分重要,但詩韻隻是對前人用韻的一個總結,供參考用。隨著語言的變化,詩韻無法一成不變,於是新詩韻問世。可見,詩韻因時而變。
王維的“陽關三疊”中,韻腳“塵”和“新” 按當代普通話念顯然不合韻。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中,“回” 及“催” 和“來”按當代普通話和粵語念皆不合韻。所引二例都說明語言變化對韻的影響。是否要放棄古韻呢?南來客認為不必。格律有助於詩詞的音韻美,同時也是一大束縛。還是放鬆點好。
那麽今人作詩填詞,是否會對著詩韻寫作?同樣是因人而異。南來客不會。早在1967年夏,南來客就在廣州外文書店買到一本榮寶齋1963年版的“袖珍詩韻” (文革期間,漏網之魚),但南來客寫詩填詞從來不先查平仄詩韻。得句,記下來,成詩後慢慢推敲、對對平仄,隻有不確定或想不到韻腳時才查查詩韻。用韻完全按排韻規則。不嚴謹?誰能說出一東與二冬發音上有何不同?無論是對詩人詞人還是對讀者,念上去還是聽起來?
這裏說的是南來客自己如何寫詩填詞,不是應該如何寫詩填詞。條條大路通羅馬,別管怎麽寫,寫出來的是好詩就行。不過,好詩未必是格律詩。詩如果出律太多,還是別掛律詩的招牌為好。那塊招牌掛錯了地方不會增光隻會減色。詩壇不少詩友是寫格律詩的高手,對新格律詩(for want of a better term) 有些看法不足為怪。南來客也有同感,沒說出來罷了。

所有跟帖: 

古人因為有科舉的原因,對這些韻大概是要背下來的。曆史上曾經有過用錯一個韻字被貶下下等,還差點取消幾年科舉資格的例子。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344 bytes) () 01/21/2016 postreply 09:49:04

BTW, "回” 及“催” 和“來”,在日語中還是押韻的,想來是跟唐人直接學的。hwai, tsai,lai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1/2016 postreply 09:57:10

韻腳韻腳,平水韻是三寸金蓮,新韻是旗人天足,而詩韻新編則是裹過又放的解放腳。孰好孰壞,蘿卜白菜。但最好不要混用。 -wuwei09- 給 wuwei09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1/2016 postreply 10:04:10

哈哈,妙言,問候無畏兄!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1/2016 postreply 16:48:51

新韻必須標明,平水韻就不標出來,至少也是不平等吧,不知民主自由寬容這些精神不知到哪裏去了。 -王武- 給 王武 發送悄悄話 王武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1/2016 postreply 19:08:33

王兄,標不標是個人的事。我覺得求同存異較好。其實韻腳是小事。不講平仄對仗粘等是大事。 -南來客- 給 南來客 發送悄悄話 南來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2/2016 postreply 09:34:14

俺的感覺正好相反:韻腳最重要,平仄在其次。韻腳不對,就不成其為傳統詩歌了。而古體詩不講平仄講韻腳,一樣佳作多多,朗朗上口。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143 bytes) () 01/22/2016 postreply 10:50:55

不按套路出牌,那得是高手中的高手才行。 -wxclcc- 給 wxclcc 發送悄悄話 wxclc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2/2016 postreply 18:52: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