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清多慮了^_^,沁文自己不願(於壇公開)評論國事而已(以防引起爭端^_^),其實私下亦曾和他人探討^_^.多謝您分享高論

本文內容已被 [ 沁文----古來客 ] 在 2015-09-25 21:06:5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記得大約去年此時和膠兄、留侯於壇討論過必然和偶然的關係(幾乎占據了半個版麵^_^) 。。。

沁文傾向於認為個體乃必然之偶然表現,例如秦皇之前分封製、秦皇開始之郡縣製實乃生產力水平所決定之必然。換言之,並非周天子不欲集權,卻是由於彼時交通工具(有生產力水平所決定)所限而鞭長莫及,被迫采用分封製而下放權力,結果造成 “仆人的仆人並非自己的仆人”之現象,遂有大夫篡卿、卿篡國君,國君(諸侯)欺侮天子之 “禮崩樂壞” 局麵 。。。

及至戰國、尤其秦皇時期,生產力極大改進,交通工具便利,遂有秦皇由鹹陽直通塞北之 “秦直道” --- 彼時高速公路,乃鞭長可及於遠域,故可實現中央集權之郡縣製。

同理,秦亡之後項羽必敗於劉邦之一個原因, among other important factors,是他欲恢複秦皇之前之分封製,而且項已自封西楚霸王、劉邦為漢王、等等其他諸王;其實,此乃違背曆史發展之趨勢,所謂的開曆史倒車^_^ 。。。

以上僅僅列舉兩個例子解釋一些事情的必然性 。。。其實,沁文一言以蔽之所欲闡釋的是:許多人以及其言行或許大抵是整個文化所決定,所謂 “沒有張三、亦有李四” 。。。於此而言,沁文傾向於不評價單個個體之功過,卻感覺文化需要深刻探討和反思 --- 因為文化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製度,製度決定科技。士清或許還記得沁文以前關於此四者關係的一段論述文字(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730/201410/12216.html) :【滄桑百載一循環(平平仄仄仄平平):科技 ===》製度===》思想,如今停步於科技一節】--- 我一直在有意回避一些沉重話題:政治家是樂觀的,曆史學家是悲觀的(我非曆史學家,僅僅癡迷曆史,但甚悲觀)

沁文雖然極其喜歡詩詞駢賦,但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存在許多致命弊端,已然極不適應當今這個時代  。。。因此,沁文無複關心國事、認為無解可得(“過了那個村,沒有這個店”了) --- 國家太大、曆史太久,尤其人口太多(人口甚少之台灣模式或許難以複製 。。。) 。。。惟有為家國默默祈禱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