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將丹青描汗青
意匠慘淡任經營
人間自有董氏筆
曆史從來最無情
南來客“換個角度”一文的跟貼中,網友yfz9465 和Guerrilla 分別提出了“曆史道德觀”和“真實的曆史和史學的曆史”說。南來客願就二說與有興趣的網友探討一下。
討論問題首先要定義關鍵詞,就此達成一致,否則永遠說不到一塊。我與網友探討蔣是否投降派“見好就收”,除了理性探討中已經闡明自己論點論據,更重要的原因是網友所說的投降派如果我理解正確指的是主和派,和我認同的傳統定義上的投降派不是一回事,繼續探討雙方(不是二人)有get it personal 之虞。在本文中,“真實的曆史“指的是客觀發生的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比如,日本某年某月某日偷襲珍珠港。“史學的曆史”指的是史學家、政治家、乃至草民眼中的曆史,也即曆史加上對曆史的看法。“曆史道德觀”指的是真實記錄曆史的態度。
曆史是由人記下來而不是編造的。這說明曆史是客觀存在。史官應該秉筆直書,盡量客觀地在史書中還原曆史而不是因個人立場、政治壓力、不同動機、不同喜好等因素選擇性地還原曆史或歪曲曆史。古代良史(官)給後人作出了很好的榜樣。文天祥“正氣歌”專門提到“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良史前赴後繼,為捍衛史實不惜一死。但曆史是人寫的,人受立場、壓力、動機、喜好等因素影響,寫史時很難不參雜個人情感,就是太史公也未能免俗。身為漢臣,太史公為項羽立傳用的是本紀,皇帝待遇。別忘了項羽死官方是以魯公禮葬之。這就涉及史學的曆史,也即對曆史事件的看法:為什麽曆史的結局是這樣而不是反過來?項羽該不該自刎烏江?項羽是英雄嗎?劉滅項真是因為世無英雄?從而涉及到對道與德的討論,涉及到曆史道德觀。曆史道德觀要求修史者以對曆史負責的態度盡量客觀忠實地還原曆史事件,也要求論史者以盡量公正公平的態度看待評論曆史事件。
回到太史公。太史公修史記,真實的曆史和史學的曆史是分開的。發生的事件小心求證客觀還原。個人看法,比如對項王成敗的惋惜同情、對韓信遭遇的感慨,用春秋筆法或太史公曰的後記形式另外表達,與史實區分開來。如何論史未必是史學家的責任,因為各朝對前朝曆史有不同看法;但真實記錄曆史是史學家的責任。古代良史都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沒有良史據實記錄曆史,後人如何知道南宋主戰派張清遠一出而輒敗、韓詫胄再出而又敗的史實?寫曆史難,據實寫曆史更難。國人好以成敗論事,也好因人廢言。曆史道德觀在一些人看來並非真實記錄曆史的態度,而是史為今用、史為我用的政治態度。韓詫胄北伐大敗虧輸,辛棄疾詞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後人論北伐也有“書生穩講文理,不揣時勢,未有不誤人家國者”;毛若評,必曰:曆史教訓,不打無準備之仗。換了那誰(不是“蝴蝶翩翩朱五狂”那位),說同樣的話,能接受嗎?
後記:此文及跟帖發表在另一論壇,皆理性討論,得網友讚許。今晨被刪,不知何故。感而賦詩一首,冒昧附上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