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一篇律詩對仗“四避”的文章

來源: 林間曲徑金秋時 2014-11-02 04:51:0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089 bytes)

    律詩對仗是門學問,也有很多爭議的地方。不久前有帖質疑本壇的水平。好,那就讓俺們多多努力。轉此文與眾詩友共勉。


律詩對仗“四避”辨析

王振權

    陳中寅先生《律詩要精於對仗》(《中華詩詞》2004年第8期)一文,對律詩對仗應注意的問題作了認真的分析與歸結,指出:“律詩作者必須精於對仗,堅持‘三審四避’。” “三審”是:審音,審詞,審句;“四避”是:避“合掌”,避“正對,避“同字對”,避“四言一法”。

但是,文章闡述“四避”的有些觀點,筆者不敢苟同。為明辨是非,筆者不揣淺陋,且陳拙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    

    先談避“合掌"。作者說:“精於對仗,先得看重實字對(此處的‘實字’依舊說,指意義比較實的名詞),在名詞的門類上分清高下,力避‘合掌’等毛病。…… 同一門類的事物相對,極有可能造成兩個意義相近的名詞互為對仗,從而易犯‘合掌’的毛病。”同時指出“豪傑”對“英雄”,“浪”對“瀾”均屬“合掌”。作 者認為,隻有名詞同義互對才屬合掌。此見不夠全麵。何為合掌?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及《蔡寬夫詩話》均指出:對仗要避免“上下句一意”之病。 元明詩論家則拈出“合掌"其名。清施閏章《蠖齋詩話》說:“元薩天錫詩 ‘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膾炙於時,山東一叟鄙之,薩往問故,日:‘此聯故善,聞、聽二字一合耳!’ ”明王世懋《藝圃擷餘》說:“郎士元詩起句雲:‘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合掌可笑。”二者所指合掌“聽”對“聞”,“豈堪聞”對“不可聽”,均非名 詞。況且作者說:“廣義的合掌,是指出句和對句基本同義或完全同義。”而詩句成分一般並非惟名詞充當(個別也有),若僅名詞同義互對,其“出句和對句’, 能“基本同義或完全同義”嗎?此說不能自圓。筆者以為,無論何類詞,隻要同義互對,皆為“合掌"。而對於合掌之避,  古今詩人多嚴於實詞而寬於虛詞(此處實詞與虛詞依今說)。

    作者接著說:“兩個意義相近的名詞互為對仗”,“此係狹義的‘合掌’,廣義的‘合掌’是指出句和對句基本同義或完全同義。”此 說欠妥。合掌是對仗中同義互對的避忌,可分多種:有字合掌,如“紅娘”對“赤子”之“紅”與“赤”;有詞合掌,如“觀”對“視”,“渝州”對“重慶”;有 詞組合掌,如“到長城”對“臨紫塞";有句合掌,如“群賢共譜箴婿調,眾彥同謳警世聲”。上述合掌,一般趨前者偏輕而偶見,趨後者偏重而罕見。若謂名詞合 掌為狹義,句子合掌為廣義,那麽其他各類詞之合掌,字或詞組之合掌又該何屬?其實,合掌一般不論廣狹義,若論之,似乎應為:狹義之合掌單指“合掌”,廣義 之合掌兼指“同字對”。(因為同字既形同且義同)

    作者又說:“舊時的《詞林典腋》一書把名詞劃分為天文、地理、人物、飛禽、走獸、昆蟲等三十個門類。 根據名詞的這種分類,同一門類的事物相對被認為‘最工’,相鄰或並列門類的事物相對隻能算‘工整’。……為了少犯合掌的毛病,今天不宜力倡同一門類的事物 相對仗,而應提倡相鄰門類或並列門類的事物相對仗。”此說失之偏頗。同門類事物相對,若稍留心,未必“易犯合掌”。至於用何門類事物相對,應視內容、平仄 等需要靈活掌握,強調什麽“不宜力倡”,“而應提倡”,不切合實際。例如清楮人獲《堅瓠集》載,明太祖朱元璋微服視察太學,見桌上有藕,出上聯“一彎西子 臂”令對。一江西學者對以“七竅比幹心”,太祖極為讚賞,賜之以官。此聯“一彎”與“七竅”屬數目對;“西子”與“比幹”屬姓名人物對;“臂”與“心”屬 形體門,對仗最工。如果因其為“同一門類的事物相對”,擔心“易犯‘合掌而持懷疑或者否定態度,無異於因噎廢食。出現“合掌”是治學欠嚴謹的表現,我們對 此應該積極地去消除,而不該消極地去回避。作者還說:“至於類概念的事物與種概念的事物相對仗則被視為不‘工’。常見對仗聯‘華夏風光好,衡州氣象新,之類,‘華  夏’與‘衡州’同屬地理門類”而“‘華夏’涵蓋。‘衡州’”,所以 “對仗不工”。此說似乎過嚴,一般無需如此苛求。以古人詩為例:王維“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句中“百”對“一”,屬數目對而“百”涵“一”;孟浩然 “茂林予偃息,喬木爾飛翻”句中“木”對“林”,屬草木門而“林”涵“木”;李白“素女鳴珠佩,天人弄彩球”句中“人”對“女”,屬人倫門而“人”涵 “女”;杜甫“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句中“國”對“家”,屬地理門而“國”涵“家”;白居易“寅年籬下多逢虎,亥日沙頭始賣魚”句中“日”對“年”, 屬時令門而“年”涵“日”;李商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句中“心”對“身”,屬形體門而“身”涵“心”。詩律古嚴今寬,似此唐代著名詩人律 詩中尚且屢見不鮮,何以言其“不工”?然古人亦有以此為“合掌”者,明謝榛《四溟詩話》說:“耿沛《贈田家翁》詩‘蠶屋朝塞閉,田家晝雨閑’,此寫出村居 景象,但上句語拙,‘朝’‘晝’二字合掌。”對於此說,周振甫《詩詞例話·對偶》認為:“‘朝寒’是早晨寒冷,不是一天到晚冷,所以和‘晝’字並不重複; 要是以‘朝’與‘晝’內容部分相同也算合掌,那就立論太苛刻了。”其實,此乃謝氏一家之言,詩聯界多不認可,故不必避忌。

   次談避“正對”。作者說:“從虛字(次處的‘虛字’也依舊說,指除意義比較實的名詞以外的動詞、形容詞、副詞、方位詞等)的對仗來看,古人雖未對虛字詳細 分類,但卻提出了一個重要標準,即:‘反對為優,正對為劣’。”並以古今詩句為例,指出“中”對 “外”,“開"對“合",“湧”對“垂”乃“‘反對為優’的顯例”;而“走”對“流”,“行”對“動”,“鳴”對“響”,“共”對“同”則屬於“正對”。 作者以“虛字(指名詞以外的詞)”反義互對為反對,同義互對為正對。此說非也。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麗辭》說:“反對者,理殊趣合也;正對者,事異義同 也。”並舉例:“仲宣登樓雲:‘鍾儀幽而楚奏,莊舄顯而越吟。’此反對之類也;孟陽七哀雲:‘漢祖想粉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對之類也。”同時指出:“幽 顯誌同,反對所以為優也;並貴共心,正對所以為劣也。”劉氏所謂“理殊趣合”,乃意義不同,情趣一致;言鍾儀被拘,莊舄顯達,處境相反,同懷故鄉,故日 “幽顯誌同”。所謂“事異義同”,乃事例不同,意義一致;漢祖、光武是事異,同為皇帝,皆思故鄉是義同,故日“並貴共心”。根據劉氏反對、正對之界說及舉 例,結合當今詩聯界及語文界之觀點,筆者認為:反對與正對乃就上下句關係所分的兩種對仗。(另有串對)反對為上下旬意義相反相映,對立統一之對仗,好比異 性之夫妻關係,如蘇味道句“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李白句“東樓喜奉連枝會,南陌愁為落葉分"。正對為上下旬意義相關相諧,並列互補之對仗,好比同性 之兄弟或姐妹關係,如杜甫句“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崔顥句“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反對與正對,均指“對句",如《辭源》“對句”條釋:“舊體詩賦中,兩句的意義互相對照的叫對句。如言對、事

  對、正對、反對等。”而作者卻認為係指相對之“虛字(名詞以外之詞)”。把“句”說成“字(詞)”,概念不同,顯然有錯。至於劉氏例句中出現後世律詩對仗所忌之“合掌”(“吟”對“奏”,“思” 對“想”)及“同字對"(“而”對“而”),此乃古詩及駢文中常見之“對文”,故不以為“病”。例如:王羲之:“仰觀宇宙之大,俯  察品類之盛。”王勃:“直旦故郡,進壑新府。"《古詩十九首》:“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謝靈運:“江南倦曆覽,江北曠周旋。”(加·表示同字對,加——表示合掌)。 作者還認為,劉勰“反對為優,正對為劣”之“正對”是“病”,不能“犯",要“避免 正對”。此說不當。許慎《說文解字》釋:“優,饒也。”“劣,弱也。”饒為有餘,弱為不足。劉氏“優”“劣”之說,乃相對而言,指反對較正對為優。若將其 絕對化,認為“劣"即“壞”,是“病”,顯係對劉說之曲解。反、正對仗,隻用其一,則單調呆板,若能兼用,則變化生動。古今對仗,反對很少而正對較多。倘 以正對為病,緣何古今詩人皆常用不避呢?正對非病,而合掌乃病。正對中有犯合掌者,如“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句之“雙”對“兩”,“僧是愚亡民猶可 訓,妖為鬼蜮必成災"句之“為”對“是”; 反對中亦有犯合掌者,如“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句之“孤”.  對“一”,“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句之“豪傑”對“英雄”。

    再談避“四言一法"。作者說:“古今某些詩人寫的律詩,中二聯四個句子采用了同一句法,嚴重雷同。明王世懋在《藝圃擷餘》中把這種毛病稱為‘四言一 法’。”並以唐司空曙詩句“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賊平後送人北歸》)為例,指出其“兩聯四個句子皆為偏正名詞+動詞+偏 正名詞組成的二一二句式,缺少變化,故而犯了‘四言一法’的毛病”。此說與王氏原意相悖。王氏說:“詩有古人所不忌,而今人以為病者。……岑嘉州‘雲隨 馬’‘雨洗兵’,‘花迎蓋’‘柳拂旌’,四言一法。"其實,岑參“四言一法"原詩句“朝登劍閣雲隨馬,夜渡巴江雨洗兵。山花萬朵迎征蓋,川柳千條拂去旌" (《奉和杜相公發益昌》)隻是四   句主要內容的表述大致相似,而作者卻把司空曙“中二聯四個句子采用了同一句法"之詩當作“四言一法",這是張冠李戴。那麽中二聯句式相同稱作什麽 呢?元楊載《詩法家數》說:“中間兩聯,句法或四字截,或兩字截,須要血脈貫通,音韻相應,對偶相停,上下勻稱。有兩句共一意者,有各意者,若上聯已共 意,則下聯須各意,前聯既詠狀,後聯須說人事。兩聯最忌同律。”楊氏認為,律詩中二聯之內容及句法,皆須有所變化;兩聯句式相同,謂之“同律”。清劉熙載 《藝概·詩概》說:“律詩中二聯必分寬緊遠近,人皆知之。”若不分寬緊遠近,則兩聯句式相同,便是楊氏所言之“同律”。

    另外,談談避“同字對”及避“重字”。

    作者在文章開頭提到避“同字對”,但後麵卻未具體闡述。“同字對”即對仗中出現同字互對之病,例如:“池開吞漢分黃道,龍向天門入紫微’’(沈儉 期);“一指指應法,一聲聲爽神”(常建);“帝情多豔逸,春意倍相思”(孟浩然);“津書猶在壁,淳妾已辭房”(杜甫)。此種例句在唐人律詩中絕少,可 見其忌諱之深。

    至於避“重字”,作者雖未談到,但亦應特別注意。對仗中的“重字,,有合律及違律之別,合律者稱“重字對仗”,一般有三種:一是雙擬對(掉字對), 如王維“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杜牧“芳革複芳草,斷腸還斷腸”;二是連珠對(疊字對),如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三是聯綿對(銜 字對),如杜牧“行樂及時時已晚,對酒當歌歌不成”。違律者一般有三種:一是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相重,如“休因弓短非他作,應取其長補己文”;二是一句中 出現重字而另一句未以重字相對,如“培李牆桃樂,嘔心瀝血辛”;三是中間兩聯之間出現重字,如“還聞田司馬,更逐    李輕車。蒲類成秦地,莎車出漢家”(王維)。一般所謂避“重字”,即指避違律之重字。

    據上所析,筆者以為,律詩對仗之“四避”,應該是:避“合”  掌”,避“同字對”,避“重字”,避“同律”。

所有跟帖: 

林間兄早安!好文收藏學習。謝分享! -歲寒鬆柏- 給 歲寒鬆柏 發送悄悄話 歲寒鬆柏 的博客首頁 (24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5:54:28

謝林兄分享!收藏學習!問好! -膠老爺- 給 膠老爺 發送悄悄話 膠老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7:13:34

學習!正是時候。謝謝。 -寒青- 給 寒青 發送悄悄話 寒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7:19:26

避“合” 掌”,避“同字對”,避“重字”,避“同律”。記住了。謝謝! -白九- 給 白九 發送悄悄話 白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7:37:40

拜讀林兄所分享之妙論!同意文中觀點:"擔心易犯合掌而持懷疑或者否定態度,無異於因噎廢食;出現合掌是治學欠嚴謹的表現" -沁文----古來客- 給 沁文----古來客 發送悄悄話 沁文----古來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8:17:26

好文, 吾當細讀。 -橄欖一葉- 給 橄欖一葉 發送悄悄話 橄欖一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9:31:57

多謝分享,收藏學習! -寒硯- 給 寒硯 發送悄悄話 寒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9:32:29

謝謝林兄分享好文! 很有道理,這幾個原則我基本讚同的,隻是覺得部分要求太嚴苛,另外有些例句其實很不錯的:) -王武- 給 王武 發送悄悄話 王武 的博客首頁 (133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09:32:54

“隻是覺得部分要求太嚴苛”:亦有同感,畢竟專業科班人士(料其畢生沉浸於此),故亦reasonable^_^ ,"擇其善者而從之" -沁文----古來客- 給 沁文----古來客 發送悄悄話 沁文----古來客 的博客首頁 (6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0:36:30

律詩的誘惑和挑戰就在於其嚴格的定式。隻是法律是死的,詩人是活得。就像現實生活中一樣活人可以去挑戰死的法律。 -林間曲徑金秋時- 給 林間曲徑金秋時 發送悄悄話 林間曲徑金秋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5:02:01

但挑戰者需要精通法律,才能去挑戰法律。如果能在法庭上征得陪審團的心,挑戰成功,就有了讓人可循的先例。 -林間曲徑金秋時- 給 林間曲徑金秋時 發送悄悄話 林間曲徑金秋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5:13:00

突破律詩上的各種限製,是從學習掌握開始的。當然,不能讓學習束縛了,凡事按部就班,突破的可能就小多了。 -林間曲徑金秋時- 給 林間曲徑金秋時 發送悄悄話 林間曲徑金秋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5:19:03

林兄上麵所述有一定道理,謝分享。又得向您道別、下周末方可得見? 。。。 -沁文----古來客- 給 沁文----古來客 發送悄悄話 沁文----古來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5:56:53

好文學習。長見識了 -樂天陶陶- 給 樂天陶陶 發送悄悄話 樂天陶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1:03:48

謝謝留言。祝各位新周快樂! -林間曲徑金秋時- 給 林間曲徑金秋時 發送悄悄話 林間曲徑金秋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5:21:38

各位兄台高見;竊以為過於追求平仄對仗,有點舍本求末啊。 -yxtjy2010- 給 yxtjy2010 發送悄悄話 (12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6:02: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