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聽過此事,個人感覺:若林投蔣則確會有變數,然或難改局勢:(1)民心(2)粟裕可以匹敵林、比林更靈活。解釋見內

來源: 沁文----古來客 2014-10-17 17:19: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86 bytes)
林自己亦承認 --- 他(和彭總)多年(尤其長征開始之湘江血戰時兩人擔任左右翼)擔負直接保衛中央的重大責任,因此不知不覺地(亦必須)養成了作戰保守的習慣(稍有疏忽即會毀掉中央機關),從林後來於遼沈戰役之前的逡巡猶豫的決策過程(反複了幾次,幸虧羅榮桓在旁作“監軍”、政委 --- 故您亦知因此毛尤其讚羅“戰錦方為大問題”)即可看出。

與林對比,粟裕多年遊離於中央之外(和陳毅一起作新四軍打遊擊,而陳毅差點兒於梅嶺被燒死:“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 可見當時粟裕和陳毅是如何的人單勢微),危險、艱苦、弱小境遇造就了粟靈活多變、膽大心細的作戰風格,從其蘇中“七戰七捷”和之後的孟良崮戰役百萬軍中取張靈甫(當然亦由於張平日裏驕橫跋扈、對友軍不敬而遭棄無援,但隻需想想還有哪一個人敢直曲取張靈甫即可知俗語之膽大而又心細:粟裕把時間計算得如此精確絕倫 --- 殲滅張之後來不及打掃戰利品即撤離,再晚大約30分鍾即被蔣之各路援軍圍殲)即可見之。

林、粟皆超級戰將,當軍力勢微時,無疑粟可勝林 --- 因為林生性狐疑、敏感(故建國一開始故意韜光、遠離政局)、多變(例如您提及的曾欲抗戰之時效忠老蔣)、且易悲觀放棄(如遼沈戰役之逡巡猶豫於決策,以及井岡山初期的悲觀、提出“紅旗能夠打到多久”的問題,急得老毛回複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當軍力強大之時,粟亦可敵林 --- 粟指揮(大家皆知,其實淮海戰役與鄧關係不大:政委、監軍而已、而且出於分離、非一起之狀態)的淮海戰役規模勝過遼沈戰役(共軍70萬打國軍55萬)和平津戰役、且以少勝多(淮海戰役中共軍60萬對國軍80萬,當然共軍有幾百萬民工後勤支援 --- 但這恰好反映了開始沁文即已提及的第一條因素:民心 --- 故蔣必敗無疑、即使林投靠了蔣)。

如上隻是沁文淺陋理解,僅供武兄雅閱。
遙祝武兄周末愉快!與您談史,甚快樂。

所有跟帖: 

比較讚同沁文兄的觀點。不是共產黨有多牛,而是國民黨自己把自己打敗了。。。歎。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7/2014 postreply 18:34: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