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有些責備張:自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僅此一條,難以稱將,遑論為帥乎?彼時東北軍裝備甚好,日軍較差且人數極少

本文內容已被 [ 沁文----古來客 ] 在 2014-09-18 09:56:1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當時的曆史context是:日本內閣仍然是文人執政 (直到後來東條英機任首相後軍人才正式走上前台、實現軍國主義)--- 不同意進攻東北(至少擔心其勝算)。

日本少壯派軍人一定程度上是“違背”文人內閣(和天皇的正式旨意)而貿然行事,因此實際(從日本政府得到的)士兵人數和裝備極其有限,有些孤注一擲的態勢 --- 一旦日本於918失敗,則軍人派係將(至少暫時)下沉。

據傳當時東北軍人數至少十倍於日軍,而且占據地利、人和(東北畢竟被張作霖統治多年,而且大帥對東北百姓很好),如果當時痛擊小股初犯之敵,或會挫敗日本少壯軍人之銳氣,從而令其於日本朝野失去後援的。

當然,上述分析純粹是“事後諸葛亮”。然而,為軍之帥者,大抵應該有些超於常人之識的。


歸結起來,又回到了日前的話題:中日近代之慘敗,大抵並非軍力,而是國民之精神麵貌、製度、和思想。

詳見沁文早前類似觀點:“我一直在有意回避一些沉重話題:政治家是樂觀的,曆史學家是悲觀的(我非曆史學家,僅僅癡迷曆史,但甚悲觀)”---http://bbs.wenxuecity.com/poetry/598608.html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