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從前受氣候限製,沒有南方那麽多蔬菜水果,一年中倒有小半年是冬天,天氣冷大家都習慣吃個大鍋燉菜,像著名的白肉燉酸菜,小雞兒燉蘑菇。
其中小雞兒燉蘑菇還有一個典故,說是準女婿上門,丈母娘第一頓必須得殺個小雞兒給整個小雞兒燉蘑菇,所以後來就有個說法叫“女婿進門,小雞兒斷魂”。
這道菜燉的蘑菇也講究,最好的是鬆蘑,鬆樹林裏采來曬幹,用繩子穿起來掛牆上,吃的時候拿水洗幹淨,也不用泡,直接下鍋跟小雞兒一起燉就行,蘑菇吸了雞油嚼在嘴裏又筋道,真是比肉還好吃,要是沒有鬆蘑,榛蘑紅蘑也可以,就是口感不如鬆蘑好。
不過這道菜到底是給上門女婿吃的,過去家家都窮,所以這不算是道家常菜,隻有逢年過節桌上才能有。那家常都燉啥菜呢?燉白菜,燉豆角。
秋天的大白菜一顆十多斤,拿來切一半燉大鍋裏,不用有肉,加一勺白白的葷油,再切塊凍豆腐,完事!這一鍋夠個三口之家吃三天,上頓熱下頓熱,還越熱越好吃,這上哪兒說理去!
對了,南方人經常驚訝東北人買白菜成百上千斤地買,其實三百斤這樣的大白菜也就二十來顆,去了積酸菜的,剩幾顆冬天吃還遠不夠呢!
再說燉豆角,前麵的這兩道菜其實都是鋪墊,我最愛吃也是最懷念的家鄉味道其實正是這鍋燉豆角。首先咱說東北的豆角那真是好,現在給起的新名叫架豆王的那個品種,綠油油的,又粗又長,圓圓滾滾,皮厚豆不很大,最適合拿來燉排骨土豆,沒排骨切點肉片進去也行,不放土豆放細粉或寬粉更好,
還有一種叫白蓮豆角,不長,寬點扁點,顏色白白的,裏麵的豆更小,肉不像架豆王那麽厚,燉起來特別好進味兒。
這燉豆角可不是個湯菜,講究的是最後要把汁燉到隻剩個鍋底,油汪汪的浸著豆角和粉,那才叫好。崴勺油湯澆到米飯上,一勺米飯,一口豆角,一筷子粉,豆角軟糯但有嚼頭,粉吸滿了油汁也糯糯的而且順滑,米飯更不用說了,東北的大米,顆顆晶瑩飽滿,咬在嘴裏都彈牙,有勁道,配著這鍋豆角我能吃兩碗米飯。
對了燉豆角也可以不必有肉,更不能像燉白菜那樣放葷油,伺候豆角得用大豆油,東北盛產黃豆,主要的用途就是榨油,大豆油通常是深琥珀色,有種特有的豆腥味,很獨特,用它來燉豆角才是正對路呢!
這些兒時的美食,雖然不精致,不講究,但是卻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味蕾上,思念這些熟悉的味道,正是思念當年的故鄉,那北風,那大雪,那些我愛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