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148)

本文內容已被 [ 清衣江 ] 在 2021-07-26 10:41:2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Years ---- The Reminiscences of My Workers-Peasants-Soldiers -Students’ Life from Autumn1973 to Spring 1977 (148)

 

照片為西南師院校園及北碚城區的照片   攝影:清衣江

我完全不敢苟同有些英美漢學家的論斷,聲稱:“1949年之後的30年內,很難找出什麽有影響力的中國現代文學的作品來。對中國本土文化有意義的文學作品,對英語讀者來說卻很難有什麽意義,因為他們對那些隻能偶爾被委婉提及的問題壓根兒就不感興趣。

 

 

新中國成立以後的30年間,作家們很少能夠公開談及一些重大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沒有多少機會去任意玩弄些無傷大雅的文字遊戲,或盡興謳歌人士的悲歡... ... .. ....。”

 

 

這裏有個文學創作的問題是以工農兵生活為唯一的題材呢?還是以寫城市富裕家庭子弟生活和知識分子為題材?此問題這樣答複為好:寫工農生活自然是建國以後30年間首屈一指的題材,但要寫工農生活卻不能憑空去寫,要你深入工廠,深入農村,深入戰士保衛的邊疆,要你有切實的調查和體驗然後才可以寫,而且可望寫好。

 

城市生活和知識分子依然是可以寫的。而對於城市的中小工商業者和知識分子有切實的的調查和體驗,我們當然可以寫,而且可望寫好的。問題不在於寫什麽,而是怎麽寫,以什麽題材寫。

 

 

假使堅決地站在人民的立場,即使大資產階級,大地主,買辦的大軍閥等的生活都是可以寫的。曆史的題材,也應在容許之列。再重複說一遍:問題不在於寫什麽,而是在怎麽寫,題材的確立和選擇可以有相當的自由,而主題的定位絕不容許脫離人民的本位。

 

 

堅決地走著現實主義寫實的路,一定要有充分的研究,深湛的體驗,然後才可以執筆寫。空頭的工農兵文學,和庸俗的市儈主義,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不少英語國家的學者對於中國現代文學的了解幾乎為零,甚至有很多人連魯迅的名字都沒聽說過。這種說法並不完全符合事實,這隻能說有很多英語國家的學者對中國古典文學或現代文學是一無所知的。

 

 

我還是讚同一位英國漢學家論斷,即便是如此,我們也不能把中國現代文學在英語國家的地位和它在國際上的地位混為一談。如在歐洲,就有很多國家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品有所了解。過去幾年,德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遠遠多於英美商業出版社的總合。

 

除了世界上以中文為母語的地區之外,日本在普通教育中,既讓人們學習本國豐富的文化傳統,又欣賞中西方文學,大多數日本作家和學者很了解魯迅,深受魯迅的影響。如上個時代的日本作家太宰治,又稱之為一個時代的迷惘與絕望的作家,與我們同時代的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隻是其中的兩例而已。與英語國家的學者相比,日本學者更傾向於將各個時代的中國文學視作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文學價值是不存在的;隻有閱讀原著的道地的英譯文之後才能真正領略文學之美。不過現在,有很多人對應該怎麽衡量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的“國際地位”持有不一樣的觀點------中國過去很落後,如今正在崛起;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數量很多;中國人口眾多,中國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國外讀者的賞識,能立於世界文學之林;

 

 

有些中國作家令人敬佩;他們在世界文學上還是占有一席之地。中國的現代文學,在現代的各個曆史時期的發展曆程不盡相同,而都是迂回屈折的一點,卻是毫不例外,尤其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期,可以說是整個地形成了一個大後退。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是了解中國觀念和價值觀的寶貴資源,因此忽視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是不公平的。這裏我們可以輕易地找到這樣兩個有趣的例子恰恰能說明上述的兩個觀點----有些備受中國讀者推崇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在英語讀者那裏卻受到了冷遇(例如巴金的大部分作品);有些在西方獲得高度評價的作品(例如亨利·詹姆斯晚期的小說),對於大多數中國讀者來說卻是一文不值。

 

英美的漢學家不會試圖對一部中國長篇或短篇小說進行書評。因為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這讓英語讀者了解中國現代文學所發揮的作用並不大。在英格蘭,大學教授在講授英國文學時,有時會提到法國,德國,俄羅斯以及歐洲其他地區的文學,因為這些都與英國文學緊密相關。

 

 

不過英美學者們仍有可能在漫談中國紅極一時的十八世紀古典小說時,對《紅樓夢》和《儒林外史》隻字不提,盡管這兩部小說都已經有精彩的英譯本問世,因為這些中國古典文學與英國文學沒有緊密相關的聯係。而受到一些英美學者的冷遇和漠視。

 

 

但在這裏,一位英國漢學家要向我們推薦幾位受到英美讀者喜愛的中國作家的作品。研究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魯迅的《呐喊》和《彷徨》中收錄的短篇小說,有無數的理由值得推薦-----這些短篇小說對中國20年代的年輕讀者產生過莫大的影響;對於改變中國人的民族和文化意識起到了曆史作用;勝過同時期大部分中文小說;

 

 

需要把魯迅的作品看作一個整體,因而不應該把他的任何一部作品排斥在外;魯迅這個人具有很多特質;中外評論家堅信,魯迅的這些短篇小說是20世紀中國文化和文學的豐碑。於是,理應居於中國現代文學中心地位的小說,就這樣被輕易地濃縮成了區區25篇短篇小說。

 

 

至於其他1949年之前成名的作家,沈從文值得推薦給英美讀者,尤其是他描寫湘西的作品,藝術氛圍濃厚,肯定符合與眾不同的標準。他的文學世界不僅和現代西方的不同,而且和外國人心中傳統的中國形象也相去甚遠。

 

 

和沈從文筆下的山水相比,老舍的長篇和短篇小說小說中寫到的小市民也很有特色。接下來,蕭紅的作品也值得推薦給英美讀者,比如說《呼蘭河傳》和《生死場》。這兩部作品的語言極富張力,而且善於渲染氣氛。此外,她的文筆經過英美漢學家英譯後仍然很美。

 

 

如果要想讀到好的中國現代文學小說的英譯本,英美漢學家會在20世紀40年代以後的作品中選擇一部小說-----路翎的《財主的兒女們》。這部小說是中國20世紀文學中的傑作,雖然行文有些條理不清,漫無邊際,我們可以把它當做路翎的傑作來讀,也可以把它看作一部作家成長的小說來讀。

 

 

書中男主人公的世界在日本人侵略鐵蹄下崩塌了,他拋開富裕家庭生活,遠離了從小生長的上海和蘇州,小說所表現的是男主人公對世界的探索。這部作品兼具寫實性和表達的複雜性。

 

 

外國讀者已經讀慣了表現迷惘的年輕人尋求生命真諦的小說,所以對此並不陌生,也能夠接受,隻不過書中描寫的世界有些遙遠罷了。(在英國作家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1930--2009)的小說《太陽帝國》中,日本人1941年底攻占上海公共租界使得僑民們失去了他們的世界;而日本人的侵略也同樣摧毀了路翎的世界。把這兩個故事比較一下,也挺有趣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