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美……大觀園最美的青春畫卷

來源: 菲利斯 2021-06-17 11:40: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262 bytes)

 

古典奇書《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它一反正統的儒家道統,為閨閣女兒立傳, 為青春唱讚歌。說起《紅樓夢》,人們必會想到如詩如畫的大觀園,腦海中也必會浮現出一些唯美的經典畫麵,即便沒讀過全本小說,也能脫口說出“黛玉葬花”、“共讀西廂”、“寶釵撲蝶”、“湘雲醉眠”等代表詩意青春的唯美畫麵。蔣勳老師說,《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就是一個秘密的青春王國,深以為然!

大觀園原為元妃省親耗巨資所建,典雅美麗,四時景致如畫,疼愛弟妹並深為自己遺憾的元妃,把它安排成了寶玉及姐妹們的住所,因此而成就了一個純潔美好、獨立與汙濁世俗之外的青春花園。正當青春年華的寶玉及姐妹們,終日在園中有閑無心,或讀書寫字,或吟詩作畫,或遊戲玩耍。共讀《西廂記》,同品《牡丹亭》,戲彩蝶,葬殘紅,結海棠詩社,作菊花詩,諷螃蟹詠,製風雨詩,編柳絮詞,述今懷古,吟詠桃花,割腥啖膻,賞雪讚紅梅,爭即景聯句,醉眠芍藥裀,詠秋月感懷,有歡笑有淚水,有歡樂也有憂傷,一幅令人向往的絕美青春場景!對比園外的世俗與肮髒,這裏真可說是一個純潔無暇、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人生如是,夫複何求?而曹公筆下的大觀園從此也成為文學史上一個青春王國的典型意象,一場場的青春盛宴在此演繹著。

如若再細品,便可覺知《紅樓夢》作者對統治人們數千年的傳統儒家文化是深惡痛絕的。和西方文化不同,我們幾千年的封建文化是從不鼓勵青春的,西方有數不清的文學作品謳歌青春,讚美愛情,如《羅米歐與朱麗葉》,而希臘的雕塑作品也處處洋溢著青春之美。而縱觀中國曆史,正統的儒家思想曆來為統治者所需所用,以君臣父子綱常禁錮人們的思想,鼓勵學習的是四書五經,《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及《三國演義》等等,是一部充滿了心機、權謀和爭鬥的曆史,處處充滿了中年的滄桑與城府。我們從小被教育要聽話,要守規矩,要成熟穩重,要有心機,有城府,這樣才能適應社會,才能更好的生存,而唯獨缺少對純潔無暇及恣意飛揚的青春的讚美、理解、包容和尊重,更缺少愛的教育,我們的生命缺失了最美麗的青春時光。毫無疑問這極大地扭曲了作為人的自然天性,無形中也讓人失去了年輕時的那份純真可愛。書中寶玉每次見其父,都如同老鼠見了貓兒一般,對代表正統儒家的父親之懼怕可想而知,這種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甚至在《紅樓夢》中一些年輕女子身上都有體現,最典型的莫過於寶釵,襲人,甚至豪爽率真的湘雲也難免受其影響。正因為此,象征青春理想國的《紅樓夢》大觀園,在我們的文學史上是多麽的難能可貴!

我們不妨都認真地問問自己,到底什麽才是青春?是嚴冬過後楊柳枝頭的第一抹綠?還是百靈鳥在樹梢的第一聲鳴叫?是明媚燦爛的驕陽?是天空翱翔的雄鷹?還是嬌豔動人的春花?是柔嫩緋紅的麵頰和活力四射的身軀?還是心中永不磨滅的激情與夢想?青春應該是懵懂青澀,是純潔美好,是單純無畏,是瘋狂勇敢,是不知天高地厚,是不虛偽,不做作,不世故,是讀"西廂"、品"牡丹",是對愛情對欲望充滿了幻想和渴望,對人生對未來滿懷著憧憬和期待,同時又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既自卑又自傲,既甜蜜又憂傷,種種矛盾,一會兒天堂一會兒地獄,青春如花般嬌豔,又恰似琉璃般美麗又脆弱。青春無疑是生命中最華彩的樂章,青春之美,就在其天真浪漫,純潔無瑕,恣意灑脫,率真自然。下麵我們一起來細細欣賞一下《紅樓夢》大觀園裏最美的青春畫卷……

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春光爛漫之日,寶玉在沁芳閘橋下的桃花樹下重讀《會真記》(即《西廂記》),上有桃花盛開,下有溪水潺潺,寶玉正讀到“落紅陣陣”,一陣風吹過,桃花紛紛飄落,寶玉不忍踐踏,便用衣襟兜了,抖到水裏。正在此時,畫麵中黛玉肩扛花鋤,手拿花帚,嫋娜而至,見寶玉讀書,便不由分說,自己接過,細細品讀,但覺詞句警人,餘香滿口,寶玉見黛玉喜歡,滿心歡喜,一時忘形,便用書中句子打趣黛玉,惹惱了妹妹,又忙不迭地作揖打恭賠不是,於是兩人和好,一同收拾殘花,埋妥不提。這段描寫,畫麵感極強,桃花滿枝的樹下,玉樹臨風的寶玉和貌若天仙的黛玉並肩賞讀西廂,一道掃埋落花,美如仙境的景致,一對如玉的璧人,端的是賞心悅目,人間至美亦不過如此!接著寶玉有事離開,黛玉獨自一人回去,恰聽到小戲子唱的《牡丹亭》裏的幾句戲文,“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隻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黛玉不由感歎,又聯想到方才《西廂記》裏的“花落水流紅 閑愁萬種”,再想到自己如落花般易逝的青春,真是心痛神馳,沒個開交處。所謂青春閑愁,正是如此。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塚飛燕泣殘紅”,此回將書中兩位女主角一起比對著寫,將寶釵比作豐滿富態的楊貴妃,將黛玉比作消瘦輕巧的趙飛燕,倒是別致而貼切。這日正是芒種節,女孩子們都要擺設各色禮物,祭餞花神,平日裏謹慎拘謹的寶釵,在園中見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起舞,十分有趣,意欲撲了來玩,便取出扇子,追趕著忽起忽落、盤旋翩躚的蝴蝶,直追得是香汗淋漓,嬌喘細細……好一幅動感十足的寶釵撲蝶的畫麵,果真是春色撩人,連素日穩重矜持的寶姐姐都不由得童心大發,玩性大起。

跟著寶玉不見了黛玉,看著落花滿地,便兜了起來,直奔和黛玉一起葬花的花塚處,人尚未到,隻聽得一片嗚咽聲中唱道,“花謝花飛飛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豔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 花落人亡兩不知。”一曲浸透著生死交替的滄桑感,且蕩氣回腸的“葬花吟”,從自小失祜、寄人籬下的黛玉口中唱出,怎不令人肝腸寸斷?寶玉聽到此,不覺癡倒,慟倒在山坡上。試想以林妹妹的花容月貌,推及寶釵、襲人等,到無可尋覓時,此花,此景,此園,此柳,亦不知當屬誰姓日,自己又身在何處?寶黛的這段悲傷正到了無可開交處,令人頓生同病相憐之感。反觀自身,誰的青春沒有特屬於這段年華的不可言說的傷春悲秋?好一幅傷感到極致又驚豔到極致的黛玉葬花圖!

第六十二回,“憨湘雲醉眠芍藥茵”,此回正是怡紅公子寶玉的生辰壽宴,恰巧賈母、王夫人等長輩們另有要事不在家,大觀園的孩子們仿佛去了緊箍咒的孫猴子,沒了管束,那個恣意快活。眾姐妹和眾丫鬟齊聚怡紅院,摯花簽行酒令,隻見滿廳紅飛翠舞,玉動珠搖,滿耳都是呼三喝四,喊七叫八,好不熱鬧。誰知突然不見了湘雲,眾人去尋,卻見湘雲臥於山石僻處的一塊青石板上,“已是香夢沉酣,四麵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滿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掉在地上也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鬧囔囔的圍著,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旁人看了,又是愛,又是笑,待推她時,嘴裏兀自嘟囔著酒令…“泉香酒冽…醉扶歸, 宜會親友”……此情此景,正是一幅絕佳的活色生香的美人醉臥圖,又怎不令人愛煞湘雲?

《紅樓夢》中唯美的青春畫卷,遠不止這些,海棠詩社的每一場詩詞比拚,均迸發著聰慧與才情,詩意盎然,更有“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及“廬雪亭爭聯即景詩”。每幅情景的影像畫麵都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向往。 獨立於汙濁塵世之外的大觀園,給了這群少男少女們一個隻屬於他們的青春王國,也給讀者帶來了最美的詩意想象及美輪美奐的閱讀體驗。幸好有一部《紅樓夢》,讓我們的文化不至於缺失了對無瑕青春的歌頌和讚美,而我們的青春也因此未曾缺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