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古奇書《紅樓夢》,曆經輾轉,命運多舛,書名也是幾經變更。在書的開篇提到,此書本名《石頭記》,曾被空空道人改名為《情僧錄》,又被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又題曰《金陵十二釵》,而《紅樓夢》這書名則應是因“太虛幻境”演繹的“紅樓夢”仙曲而得名。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
都隻為風月情濃。
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
寂寥時,試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懷金悼玉,便奠定了《紅樓夢》的悲劇基調。按作者開篇之言,“曾曆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一書也。……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來……更於篇中間用‘夢’、‘幻’等字,卻是此書本旨,兼寓提醒閱者之意。並題詩曰: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書的主旨落在一個“夢”字上,“紅樓”象征富貴榮華,“夢”則昭示著一切皆是夢幻虛妄。所謂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悲歡離合無非是荒唐一夢。
《紅樓夢》中有多處夢境描寫,或長或短,或詳或簡,或渲染氣氛,或伏筆暗示,每個夢都意味深長,有的人夢醒後被點化了,參悟了,而有的人卻依然是冥頑不靈。下文就來細細評說一下書中幾個重要的夢。
一、甄士隱的“通靈”之夢。開宗明義,此書開篇第一回便是“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甄士隱和賈雨村都應是書中提綱挈領的人物,名字也各有其諧音暗示,本書假托真事隱去,假語村言,便是這二人名字的寓意。而說起甄士隱的人生經曆,實在是太令人唏噓。書中道,甄士隱本也是當地望族,“秉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隻以觀花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物”,膝下隻有一女,乳名英蓮。一日午睡,甄士隱朦朧中見到一僧一道,正談論著絳珠仙子(黛玉)和神瑛侍者(寶玉)的來曆,說要到“警幻仙子”宮中將這仙草及美玉交割清楚,待這一幹風流孽鬼下世……”,甄士隱於夢中跟著這一僧一道來到“太虛幻境”,隻見一幅對聯寫道: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亦真亦假,很是玄妙,並非作者故弄玄虛,虛虛實實、真假莫辨,這就是作者的本意,欲以此增加人生的荒誕感和虛無感。甄士隱正欲跟過去,此時忽然天崩地裂,甄士隱從夢中驚醒,暗含天機不可泄露,也因他此時尚未醒悟,故而無法跨越這真假幻境。轉回現實中,見乳母正抱著女兒英蓮,便接過來逗女兒玩耍,卻見那邊來了似夢中所見的一僧一道,一見到這女孩兒,便大哭,又說:“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裏作甚?”聽著是瘋話,實則是預言。果真後來發生的一切全都應驗了這一僧一道所說,女兒英蓮被拐,夫妻二人幾乎喪了半條命,又逢隔壁葫蘆廟炸供起火,房屋燒盡,隻好將田地折變,投奔嶽丈,卻遭勢利的嶽丈嫌棄,兼半哄半騙,家產盡失,一轉眼便落到貧病交攻的地步。而命運與之正相反、受甄士隱大恩的賈雨村,卻因甄士隱的慷慨解囊而飛黃騰達,由一介窮困潦倒的書生變成官府太爺,轉眼成為了“人上人”。真所謂盛衰無常,貴賤無定,人生悲喜變幻莫測。此時,曆經痛失愛女及世態炎涼的甄士隱又見到一跛足道人,口中唱著“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好即是了,了即是好” ,很有些佛家的了脫思想。這甄士隱還是有些夙慧的,一聞此言,當下心中大徹大悟,隨即便跟著跛足道人飄然而去。這是本書第一個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既道出了 “木石前盟” 的由來,又點出了全書的宗旨,並點化了甄士隱看破紅塵。功名利祿也好,繁華富貴也罷,好似大夢一場,醒來一切皆是空。
二、賈寶玉的“太虛幻境”之夢。 第五回的“賈寶玉神遊太虛境 警幻仙曲演紅樓夢”,是本書的第二個夢,也是點明本書主旨並預示書中主要人物命運走勢的最最重要的一個夢。男主角怡紅公子賈寶玉睡夢中跟著秦可卿來至“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太虛幻境,和甄士隱不同的是,甄士隱夢中已到幻境門口卻不得入,而寶玉則得太虛幻境主人警幻仙姑親自款待。夢境中警幻仙姑帶著寶玉翻閱了“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釵”中的部分冊子,冊子上有水墨畫及判詞,一一暗含著書中主要女子的命運結局,都是寶玉最熟悉最親近的女子,仙姑欲以冊子中暗示這些美麗女子的悲劇宿命令寶玉警醒,可此時尚未經曆任何人生曆練的富貴公子寶玉如何能明了此中深意?接著警幻仙姑又請著寶玉品“千紅一窟”茶,飲“萬豔同悲”酒,並請寶玉一同欣賞了十二支紅樓夢仙曲,每一曲都更明確地闡釋了金陵十二正釵的命運走向,欲借此進一步點醒寶玉,無奈尚不知世事的寶玉依然是癡迷不悟。最後警幻仙姑便以其妹兼美(兼具釵黛之美)、表字叫可卿的(似暗指秦可卿?),許配給寶玉,令其領略仙閨風光,並囑咐寶玉此後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為何警幻仙姑如此器重寶玉?原來仙姑受榮、寧二公殷勤囑托,望其警醒家族中唯一一位可寄托箕裘克紹希望的嫡孫寶玉,再加之她本人亦看重寶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她稱之為“意淫”的,有別於那些皮膚爛淫之蠢物,故令寶玉曆飲饌聲色之幻,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秒曲,再配以佳人,希冀寶玉一悟,然癡兒寶玉依然是懵懂不解,夢境中還差點誤入迷津。若從警幻仙姑的原意上講,她受榮、寧二公委托,欲借此夢境警醒寶玉,讓他從此不再沉溺於小兒女私情,轉而留意孔孟經濟之道,殊不知這與寶玉至情至性的天性格格不入,寶玉最終也沒能成為他的祖輩希望的可為官做宰、擔負家業之人。
此乃本書中最長的一個夢,作者以魔幻現實寫法,別出心裁地預先告知了書中主要女子的命運結局,使整本書充滿了“宿命論”的思想,更烘托出了全書的悲劇性和幻滅感。故事的結局當然是“飛鳥各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 ,恰似那離合無定數,悲歡亦難測的人生。大多世人寧願在夢中,執迷於幻像,直至萬劫不複,卻不願醒悟,如同此時的寶玉。但在曆經所有的悲歡離合、遍嚐失去摯愛至親的痛苦之後,寶玉終於醒悟過來,看破紅塵俗世的幻像,遁入空門,和甄士隱一樣,寶玉也是個從幻夢中醒來之人。
三、王熙鳳的預警之夢。書中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秦可卿突然重病而亡,死前托夢給她的 “閨蜜” ,榮府的管家王熙鳳,夢中告誡王熙鳳,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 “登高必跌重” ,並囑咐鳳姐應於榮時籌劃將來衰時的世業,以常保永全,還具體告之如何謀劃, “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產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將家塾亦設於此……便是有罪,己物可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 最後又強調“盛宴必散”,殷殷贈別鳳姐兩句話“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亦善”,秦可卿此番臨別贈言,足稱得上是遠見卓識,處處體現了對家族現狀的深切擔憂,並預見到將來家族的“樹倒猢猻散”的結局,欲借托夢來警告鳳姐,並將拯救家族的殷切期望,寄予精明能幹之鳳姐,但可惜這位“脂粉堆裏的英雄”王熙鳳卻貪欲過盛,執迷不悟,無長遠眼光、也無過人見識,絲毫未能領悟秦可卿的擔憂和切切囑托,更看不到家族的危機所在。秦可卿在夢裏的籌劃亦終是一場空罷了。
四、寶玉的“木石前緣”之夢。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雲軒” 。寶玉遭父親鞭笞後一直在園中將養,夏日綿長,一日寶玉午睡,寶釵前來探望,襲人做針線久了,便出去園中走走,於是寶釵便拿過襲人的針線活計,坐在床邊接著做起來,場景很有些旖旎。這時突然聽得睡夢中的寶玉罵道, “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麽金玉良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 寶釵一聽怔住了,夢中吐真言啊!這可是寶玉心心念念又不敢說出口的心思,偏此時於夢中說出,又恰被寶釵聽到,作者此番安排真真好巧妙的心思,既明白地告訴了寶釵寶玉的心中所想所愛,又為將來寶玉和寶釵結婚後,寶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作注解,更為寶玉將來的懸岩撒手,遁入空門留下伏筆和暗示。可惜聰慧的寶釵此時也未能領會此夢的深意,對寶黛二人之間那份堅貞不渝的深情亦缺乏理解,依然會按照家族的安排,走上自己命定的悲劇人生路。
五、柳湘蓮的醒悟之夢。第六十六回,“情小妹恥情歸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門”。冷二郎柳湘蓮經賈璉保媒,答應娶尤三姐為妻,並以家傳的鴛鴦寶劍為聘,過後聽說尤氏姐妹名聲有些不堪,便悔婚欲索回寶劍,不料尤三姐竟是個天下少有的有情有義的烈性女子,此生發誓非柳湘蓮不嫁,一聽二郎悔婚,萬念俱灰,憤然拔劍自刎,一時驚呆了冷二郎。昏昏默默中,似夢非夢,柳湘蓮看到一座破廟,旁邊坐著一個瘸腿道士,便出言相問,“‘此係何方?仙師何號?’…道士笑道:‘連我也不知道此係何方,我係何人,不過暫來歇足而已’,湘蓮聽了,冷然如寒冰侵骨,摯出那股雄劍來,將萬根煩惱絲一揮而盡,便隨那道士飄然而去了……”。柳湘蓮乍然目睹尤三姐的剛烈慘死,迷茫中一經點化便幡然醒悟,打破迷關,看破紅塵,了脫生死,可說是又一個有夙慧之人。
前八十回比較重要的夢,在我看來,還有幾處。第十二回賈瑞對王熙鳳的癡心妄想之夢,以“風月寶鑒”象征世人的欲海沉淪,賈瑞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以至於最終枉送了性命。
第二回賈雨村曾提到,在金陵有個甄府,府中的公子甄寶玉性情、舉止和京城的賈寶玉一模一樣,寶玉本不信,但於夢中卻真見到了他自己的鏡像人物甄寶玉,一樣的大觀園,一樣的姐姐妹妹,一樣性情的怡紅公子,真假對應,假亦是真,真亦是假,真所謂“夢裏不知身是客”。
第四十八回的癡香菱的詩詞之夢。本性高潔的苦命女子香菱在被殘酷的命運捉弄後, 依然保有自己的美好和不俗,為學習作詩已到了廢寢忘食的癡魔地步,竟於夢中做出了佳句好詩,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紅樓夢》裏的夢,似幻似真,以夢預警未來。《紅樓夢》的起因就是夢,寶黛的情、尤三姐的情都是夢,秦可卿托付家事也是夢,而作者曹雪芹半生跌宕,一世枯榮,用他的一生鑄就了這一場夢,夢裏的字字句句都是他人生的血淚,既有對權勢、富貴、繁華、愛戀都是一場空的頓悟,也有對正當好年華的小兒女們的青春、美麗和生命的消亡的哀悼,更有對家族盛極而衰的無限感慨。就像書中一僧一道時常點醒的那樣,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假象,但人性中的癡迷、執著、糾纏,這些都是真真切切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假作真時真亦假,癡迷於世道之芸芸眾生,不親身經曆過紅塵中的愛恨又如何能體會和分辨生命的真相?又如何才能從夢中醒來?蘇軾雲,“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又曰,“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但又知此中飽含著多少人生悲欣?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一直在反複強調人生無常,世事無定,到頭一夢,萬境皆空,作者欲以夢示人,但世人依然是癡迷不解者居多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