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出版社“心靈工坊”2007年出版的臨終關懷書目 《臨終谘商的藝術》一書中,作者喬治·賴爾提到史密斯和馬赫爾在1993年提出的他們關於善終構成因素的研究發現。這一研究表明,麵對死神,那些走得很安詳的善終者往往表現出以下共同特點:
- 一定程度的控製
- 聆聽痛苦的真相
- 進行生命回顧
- 保持幽默感
- 重要他人的陪伴
- 用身體表達關愛
- 談論靈性議題等
一 一定程度的控製
絕症會奪去個人自我感,病人無法控製他們的病情,身體,環境,周圍情況。盡可能地提供給臨終者更多的掌控是極為重要的事情。讓他們即使無法控製他們的疾病,還可以控製對疾病的態度和感受。(維持病友自尊和"自我感",提供安全感,即是對病友的正麵接納,從而鼓勵病友接受疾病。)
二 聆聽痛苦的真相
想要知道痛苦的真相和想要否認的想法,分別位於病友態度的兩端。但是麵對現實的時刻總會到來。此時對於想要了解真相的個案,我們必須要能和他們分享事實,讓他們知道可能會發生什麽事以及何時會發生,協助個案擬定應對計劃,完成他們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
三 進行生命回顧
通過生命回顧維持個人自我感,確定自己價值和生命意義。
"要安享善終,個人就必須有某種自我完成的感覺,也就是能把生命看成是關聯的,完整的和動態的。並且把臨終過程視為廣泛人生之流中,某種不朽力量的一部分"。(Lifton,1979)讓個案自己設定行動的計劃和時程非常重要,不要勉強病友去做不願意的事情。如果個案認為重要的事情,我們應該全力傾聽。
四 保持幽默感
末期疾病牽涉到相當巨大的變化,許多臨終病患試圖把這種變化的影響壓縮到最小。病患周圍的人對於這種想要維持原貌的努力,卻往往設法予以阻撓。對病患的這種心理,我們應該予以尊重。病友麵對各種壞消息時,保持幽默能讓他們找回一點生病前的自我感。
五 重要他人的陪伴
麵對臨終病患不斷加重的病情,陪伴者時常感覺自己無能為病患做任何事情。陪伴者的無助感常常會導致他們的退縮,然而陪伴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支持。
很多照顧者,陪伴者已經懂得,在臨終病患沒有談話能量和欲望但卻需要持續地陪伴時,安靜地坐在一旁就足夠了。
六 用身體表示關愛
在允許的情況下,輕輕觸摸病患的手,四肢等可以拉近距離,加強聯結,安撫情緒。
七 談論靈性話題
對某些人而言,討論死後生命的問題也很重要。對此,我們要有成熟可靠的認知,以便與臨終者分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