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的書房》

李敖是大師,他的“大”來自於他博大的、多樣性的讀書方法和思考習慣。

人們思維的單一性和多樣性的分水嶺可以反映在態度上。前者的態度可用“看過了”、“讀過了”、“到過了”來表達,後者的態度可用“想過了”、“研究過了”、“聯係上了”來觀察到。

別小看了這隻字之差,卻代表了感知到心智的距離。這樣的距離,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從旅遊、學習、為人處事這樣的平常事中察覺到。

大陸的一些高校生習慣於照章宣讀,而很少用心智去研討,從比例上講這樣的學生在畢業後很少能出成果的。而國外的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一般都具有獨立思考探索的能力,上了社會就能出成果的比例就很大。所以常常會有華人的高學曆給洋人的低學曆打工的事例,這常常是帶有普遍性的現象。

在大陸“學非所用”在過去是就業麵過窄的無奈,而現在卻是一種無奈的個人素質下的必然。

李敖在陽明山上有座麵積過百平米的私人書房。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李敖在這裏漫步過曆史、有過沉思、做過研究、出過思想,所有的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在這裏的這些藏書,它們成了李敖的助手。
 
現在李敖已經仙逝,可那些書還在,不過在那顆智慧的頭腦離開之後,那些書又回到了“書”的狀態,它們僅僅是書而已----不過是書而已。它們需要心智的能力才能走完從“書”到“博大”的距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