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關於極簡主義斷舍離的文章, 其中有一條,就是提倡表達極簡。寫東西、說話,盡可能簡單、直接、清楚。特別要注意不說廢話,不該管的事不要管。
我稱之為思想語言上的斷舍離。
我一直很喜歡古人表達的簡潔和深刻。很多年前爺爺過世時上大學的大哥寫的悼詞用的就是文言文體,我當時還是初中生一個,對大哥的文字功夫崇拜有加。
如果用盡量少的文字能表達一個句子的含義,為何要用多餘的文字添油加醋呢?
作家強調的文字功夫,就好比: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恰到好處的用詞,不拐彎抹角,言簡意賅,既是節約表達的成本,也是對讀者時間和精力的尊重。
還有就是很多人喜歡評頭論足,站在道德的製高點去評判別人的生活方式,殊不知衡量一個社會文明和諧的程度,就是看對於少數有著自己的生活有著與眾不同的選擇的接納程度,隻要個人的選擇不傷害他人,不危害社會,又何來引得眾說紛紜指點是非的道理呢?
每個人都管理好自己,才是最理想的境界。人人都有獲取自己獨立思想人格的自由,有時候我們看一個人或一件事很難站在一個全方位的視角去看待,所以更多時候像是盲人摸象,每個人摸到的大象僅僅是大象龐然大物的一個側麵或者隻是局部一個的點而已。。。
而要想全麵的了解大象的全貌,我們也許要花上一年甚至一生的時間,因為人性本來就複雜,有時候非黑即白的主觀臆斷或者片麵認識恰恰讓我們走不出自己的一片執念空間。
就像一對父子和一隻驢的故事。
一對父子帶著一頭驢準備去市場上把這頭驢賣了。他們牽這驢走在路上,這時候有一個男人說,你們有一頭驢,為什麽要走路呢,幹嘛不騎驢呢?父親為了取悅這個人,於是,讓孩子騎在驢上,父親走路。這時候有一個老婦女說,父親年紀這麽大了,怎麽可以讓他走路呢。父親為了取悅這個人,於是,父親騎驢,讓孩子走路。這時候又有人說,孩子還這麽小,怎麽能讓他走路呢。父親為了取悅這個人,於是,又讓孩子騎在驢上。這時候又有個幽默的人說,你們有兩個人,驢隻有一隻,你們可以抬驢啊。父親為了取悅這個人,於是,父子兩都不騎驢了,他們把驢綁起來,一起抬驢。經過一條小河,過橋的時候,驢害怕水,掙紮起來,驢不小心掉河裏淹死了。
故事裏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度,所以父親被建議來建議去,父子二人和驢也一起被折騰來折騰去,最後也沒賣成驢子。何其可悲!不難看出,路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是自以為會幫到他們,但是沒想到卻影響了他們自己的真實感受。也許他們都沉默一點,不勿下結論,讓他們自己斟酌,輪流分擔路途上的辛苦,也許他們能順利地走到目的地,讓事情完美告終。
生活的複雜性有時候是非一個旁觀者的主觀意願就能改變的,而慎言就是人際交往上的斷舍離。
因為我們,終究誰也不是別人人生舞台的主角。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