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應景的鼓舞了世界的交響樂

周末聽了一部應景的交響樂:俄國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C大調第七交響樂。

這首樂曲創作於1941年。當時希特勒的德國法西斯軍隊為了取得整個波羅的海的控製權,瓦解人民的反法西斯意誌,向列寧格勒發起了瘋狂的進攻,並揚言要在一個月之內占領並毀滅列寧格勒。然而這次的軍事行動由於蘇聯軍隊的頑強反擊而沒有得逞。在隨後為期872天的圍城戰中,列寧格勒的無數公共設施、食水、能源及糧食供應鏈遭到徹底的破壞,導致該地區空前的大饑荒,造成最多150萬人被餓死。當所有雀鳥、老鼠及寵物被生還者吃光後,城內出現人類同類相食的情況。但是因為列寧格勒人民不屈不撓,艱苦奮戰,終於在1944年8月10日打敗了德軍,取得了列寧格勒保衛戰的全麵勝利。

雖然蘇聯政府包括西方音樂圈都把它看作一部反法西斯的頌歌,但在肖斯塔科維奇的自傳《證言》中,他說到:“《第七交響曲》是戰前設計的,所以,完全不能視為在希特勒進攻下有感而發。侵犯的主題與希特勒的進攻無關。我在創作這個主題時,想到的是人類的另一些敵人。”

或許今天的我們已經無從知曉這些人類的敵人是什麽,但是所有偉大的藝術都可以穿越時空直觸心靈,仿佛是在描繪我們眼前的感受。Corona 病毒就是那個敵人了。從2019年底出現,到今天2020年七月十二號,它已經讓全世界一千兩百多萬的人們被感染,其中五十六萬人死亡。其慘烈狀況超過人類至今為止所有的災難。此時此刻我們再聽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樂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希望當今全世界的人們也能像當年英勇的蘇聯人一樣,堅強不屈服地與病毒抗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各盡所能,Separate but Together, 我們一定會贏! 肖斯塔科維奇在創作《第七交響曲》時說,他要用音樂告訴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們:“為了孩子能在自己國家的草坪上自由奔跑,戰爭還是要繼續。”

為了讓孩子們能在陽光下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自由的奔跑,讓我們繼續separate! 讓我們一起聆聽這一首鼓勵了整個世界的樂章!

 

肖斯塔科維奇:1906-1975,前蘇聯培養出來的第一代作曲家。創作風格大但多變,富於哲理。代表作品有:《第七交響曲》、清唱劇《森林之歌》、歌劇《卡列琳娜·伊茲邁洛娃》、舞劇《黃金時代》、聲樂套曲《猶太民間詩歌選》。1953年,因為在保衛世界和平運動中的巨大影響,肖斯塔科維奇被授予國際和平獎。

他的音樂有時候感覺像貝多芬,是“曠野中的咆哮”,是“對苦難凜冽如刀割的砥問”。他的一生飽經憂患,所有的照片,鮮有笑容,臉上總是神情嚴肅,眉頭深鎖,畏懼的眼睛謹慎地躲在鏡片後,正如他自己所說,“等待槍決是一個折磨了我一輩子的主題。”因為獨裁的斯大林對他一部作品的否認,讓他的後半生都在惴惴不安和惶恐中度過。正如一篇評論他的文章中說的,“無論蘇聯給了他多麽崇高的榮譽,官方如何解讀他的音樂,了解了他的生活才知他的音樂實在是肖斯塔科維奇的感懷觸緒,是長歌當哭!”

 

以下音樂介紹來自百度:

第一樂章 中庸的稍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題”, 描繪的是戰爭之前安寧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穩地奏出主題,接著是肖斯塔科維奇作品中常見的氣息很長的木管獨白。突然,遠方傳來的鼓聲擊碎了和平的美夢,出現了進行曲風格的“戰爭主題”。
第二樂章 稍快的中板,三段體詼諧曲樂章。相傳作曲家這樣描述本樂章:“……這是對愉快的事情,人生快樂插曲的回憶。但悲哀的情緒籠罩著這種回憶……”樂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輕鬆奏出的主樂念,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弦樂器那強烈的節奏背景,還有雙簧管優雅的副樂念等構成。雙簧管的副樂念由低音豎笛接替,豎琴長笛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樂章可以說是最具肖斯塔科維奇風格的音樂。
第三樂章 慢板至最緩板。 自古以來人們都說:“俄羅斯人對自己的祖國和土地有著一種深厚的摯愛。”這一樂章在於表現“對自然的美之敬意”,猶如俄羅斯大地上鬱鬱蔥蔥、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一般。
第四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轉中板。由定音鼓呈示出類似貝多芬“命運主題”動機的短暫導入部後,主題由弦樂器齊奏展示,然後進入自由發展的主部。依照肖斯塔科維奇的本意,這個終樂章在於表現“勝利之來臨”。 最後,第一樂章“人的主題”由銅管樂器強有力地奏出,在排山倒海般的凱歌之後,四個定音鼓奏出樂章的中心主題,全曲結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