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呀你看過來

來源: 心中之城 2020-07-06 19:18:1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952 bytes)

“快要上課了,起來了 “!我仰著脖子,朝樓上還賴在床上睡懶覺的二丫頭嘶喊著,不提高點高音分貝,她是不會把我當回事的。 由於疫情,所有的暑期夏令營都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名目繁多的網課。孩子不願意上這些課。想著這個暑假哪裏都去不了,那就隨便吧。多花點時間在家養養身體也不錯啊,多吃吃,多睡睡。唉,攤上我這不思進取,胸無大誌的媽,哪天孩子沒有金榜題名時,我也有了個理由好安慰自己啊。 話說女兒不願意上網課,作為交換的條件,我們提出了暑假期間的小提琴課不能停,而且每天必須抽時間練琴。 自三月份宅家以來,小提琴課也都改成了老師網上授課。有次跟朋友電話聊天, 說起了最近這段時間網上學樂器的利弊,好處是不用風雨無阻的送娃去老師家了,節省了大半天的時間。時間就是金錢嘛!雖說這省下的錢我都大部分花在了看手機,追劇上, 想來都覺得有一絲絲的慚愧。 壞處呢,除了每月按時交納的學費,除了每周重複著那幾首我們都聽出繭子來的曲子,我還真不知孩子學到點啥?進步了多少?與老師也是保持著遠距離的零交流。這樣的學習還要持續多久。 還是我朋友看得比我開,勸慰我道,”網上學小提琴已經很好了,我家的娃,都上了三個月的體操網課了,想想都是淚啊。“聽完這話,我不得不再次佩服自己的高瞻遠矚,在今年年初就果斷的把女兒的騎馬課給停掉了。要不讓我去哪裏給她牽匹馬回來在家裏練啊!聰明如我!

“來了,來了“!女兒很不情願的揉著半開半閉的眼睛慢吞吞的從樓上走下來。這學琴的道路也是又遠又長啊。還有幾分鍾就要上課了,早飯肯定是趕不及了,算了,你就上完網課直接吃午餐了,省了一頓就當為減肥熱一下身吧。 還迷迷糊糊的女兒先打開琴蓋,拿出了小提琴,用嘴吹了下琴,我不知道這是拉琴人的習慣還是她自創的個人風格,在我看來,這一動作讓我每次看到都帶著懷疑,感覺她開啟的是那多年塵封已久的琴盒,琴上麵應該積滿了灰。不去多想,還是先讓孩子上課吧。

孩子的小提琴老師來自波蘭,是個嬌小玲瓏和藹可親的老太太。年輕時也是貌美如花的女子。在她家客廳壁爐上方的架子上擺放著一個小小的4X6 尺寸的相框。這是架子上唯一的東西,雖然小,確也格外醒目。 泛黃的照片裏,年輕的她手裏拿著一把小提琴,甜蜜的微笑著看著鏡頭,她的身旁站著那位身材高大,穿著白袍,披著肩衣,頭戴著小圓白帽,這應該是電視裏經常看到,羅馬城裏的梵帝岡嘛,咱也懷著顆虔誠的心去朝拜過的。想著猜到個八,九不離十。而老師告訴我,跟她合影的那位是當年的羅馬教宗,她和她的樂團當年在梵帝岡表演,演出結束後,教宗親自接見了他們。所以才有了這張珍貴的相片。因著老師和教宗的故事,當電影 <The Two Popes> (中文名:教宗的承繼) 一出來時,我第一時間去看了。看完後,更堅定了決心,哪怕砸鍋賣鐵,孩子的小提琴課必須繼續下去。。:)

孩子上課的時段,全家都會保持格外的安靜。她不習慣在封閉的房間裏上課或練琴,所以我們在客廳的一角特地給她騰出了一塊地方,指定她在那兒練琴。 而在她上課的一小時裏,我們也都坐在她看不到我們的地方,要麽看書,要麽看手機或電腦。一小時也很快過去的。正打算看看手機還有多久課可以結束了,我也可以起身準備午餐了。。這時客廳 裏飄來了悠悠一曲,那不是著名的《梁祝》嗎?天哪!那不是做夢吧?!老師準備教女兒學習《梁祝》了。聽著老師緩緩的拉出的主旋律,我心如潮水,激動不已,仿佛多年來交出去的學費,連本帶利的賺了回來。這可是五音不全的為娘我,屈指可數的最愛聽的曲子,沒有之一,隻有唯一。更何況,往大了說,哪天女兒在學校登台演奏了《梁祝》,也算是宏揚了中國文化;往小的說,家裏開個爬梯啥的,助興表演一段,這樣既活躍了氣氛,也給足了爹娘的麵子,對,就這麽辦,以後我們去朋友家爬梯,讓她把小提琴也帶著,除了帶美食,我們還準備了精神食物。想想都很美。正在我想入非非時,被一陣掌聲打斷了,原來老公在那興奮地鼓起掌來,莫非他也和我想到一塊去了?嘻嘻

下課了,女兒關了視頻,伸了個大懶腰,接著對天長歎,“這麽長的一節課,累S我了 “。對不起啊,孩子,不是做父母要逼你走音樂的道路,再怎麽說,家裏的鋼琴已經當擺設N年了,難不成要把小提琴也當裝飾掛在牆上嗎?使不得呀,使不得!我趕緊迎上去,想去表揚她一番,誰知她老大不高興的說道,”為什麽老師拉琴的時候,爸爸要鼓掌啊? “ 我趕緊賠個笑臉,忙解釋道,”你爸爸呀,一聽你要學這首我們中國的《梁祝》名曲,心情太激動了。其實我很想說的是,孩子,你爸爸聽得懂的曲子除了這首,也沒別的了。但這話我絕對不能說的,因為父親的高大形象必須保證。:)

古人雲,“兵馬雖未動,糧草可先行”。為了讓女兒更快的進入狀態,我就在她晚上練琴前會找出《梁祝》的曲子放來聽。在中國的小提琴大師們中間,把《梁祝》演繹得最好的是兩位大師:呂思清和俞麗拿。作為第一小提琴手在1959年作品首次公演中,俞麗拿獲得了巨大成功,也為日後推動這首經典不朽之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俞麗拿演奏的《梁祝》,讓人感受到的是一個剛烈的祝英台,她對父親祝員外包辦婚姻的控訴,她對梁山伯的堅貞,她追求愛情的轟轟烈烈,盡在曲中回響,讓人聽了久久難忘。不過,對於我來說,我應該更偏愛呂思清大師演奏的《梁祝》,他把這段淒美的愛情傳說演繹得很浪漫,很唯美,雖然是個悲劇的故事,但曲中展示的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讓人百聽不厭。

一星期過去了,我家的《梁祝》竟然沒啥動靜,連個影子都沒有。我問女兒,“為啥沒聽你練這首曲子呢?”。她回答得倒也很幹脆,“我老師說了,不著急的,要慢慢練。”好吧,那就耐心的等等吧。我心裏默默地對自己說,堅持就是勝利,小提琴的課還是要繼續。。。

 

梁山伯呀,梁山伯,不知哪天你才能和祝英台同窗共讀,至於樓台相會和十八相送會不會更是遙遙無期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