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部落記憶》

剛才看到一篇意欲呼籲讀者為民族性認知自我糾偏的網文,其中的觀點認為因為現在的我們不再逢人便介紹說自己是漢人,所以我們就是一個把自己的民族性連同民族的名稱都已經忘了的族群。 閱後有點不同的看法,刊之於此,與大家一起商榷。
 
人之所以需要語言,是因為有交流的需要,而交流的場所就是社會了。有社會,必然就會有規則,規則又會在實踐中形成習慣,這樣的習慣又是因了生活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可以說習慣是效率的產物,這是不以某人某派的主張所轉移的,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是自然地順從著此道的。在人際交往的習慣中,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是自我介紹。而在現實中自我介紹的最基本的要素又必定是各自的地域出處,因為居住地域的所在才是會形成社會習慣的地方,所謂的入鄉隨俗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這樣的介紹一定是以社會所在地域為基本特征的,而不會是以自己是何種血統為特征的,因為在今天血統符號對文化習慣早已沒有了說明作用,舉個例,同為所謂的漢族,北京的與廣州的習性文化相去甚遠了。
 
不以血緣為身份為自我介紹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因為隨著大規模的人口移動、人種融合,血緣不再是也不可能是民族認同的唯一身份。中國一樣,美國也是個在一個以來自歐洲的盎格魯撒克遜族為主幹族群的基礎上加以多個少數民族組成的大國,但就算是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裏,也沒有一個人會在自我介紹時向別人表明自己所屬的族群或血統的,因為這在民族融合的社會裏毫無方便地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意義,介紹說我從哪裏來的------所在地域對文化特征的表達要遠比用血緣關係來表達更清晰,但我們不能就此說他是有數典忘祖或有否定民族個性的意圖,更不會有人說美國政府是在想方設法地把自己盎族的特性抹殺掉。地域認同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社會文化習慣,尤其是在世界文化大融合、人口大流動的今天,刻意地用血統概念去區分社會成份更是一種文明的倒退。再來看中國,我們今天稱謂的華族血統的主幹來自五千年前黃河邊的一個小部落,現在所謂的漢族其實是融合了後來諸多的各族、各部落血統才形成的,而“漢”隻不過又是從漢朝起始加諸於以這群人為主幹的一個族群的稱謂,所以如果這位作者想推介用介紹說自己是漢族的方式來表白自己的種族的話,其實不就是像他不待見的自我介紹為中華民族一樣的道理?不也是根本不能夠準確的嚴謹的如實的反映我們的血統,我們的遺傳和我們的族裔的嗎?今天的中華民族猶如幾千年前的漢族,是處於一樣的行進中的時代概念的,這是一種合和而成的重於血緣成分的文化概念,要具體地說明這個問題隻要輕輕地問一聲:亂華的那五胡十六國哪裏去了?就不言而喻了。讀過曆史的都知道,一個族群是不可能保持它的血統完全一成不變的,現在族群根本無法在嚴格的血統上來加以定義。比如,BOB從美國來,就會自我介紹說我是美國人,如果是綠卡持有者則會說我是中國人,但居住在美國。就算是一個祖居美國的人,也隻會說我是美國人,也許還會自豪地加上一句:我出生在這裏的,但決不會一見麵就介紹說他自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血統的,因為已經無法再用血緣來甄別一個人的特征了。不信?你有機會在大街上對一個美國人說自己是漢人(Han chinese)血統的試試,看看對方會是什麽反應。其實要說對自身民族身份的介意,應該說中國大陸才是最介意這個特征的,大家會記得的是在每家每戶的戶口本上一定會有“籍貫”一欄的,其實這是一個來自舊有社會文化的烙印,在開放的今天已經不太有什麽意義了。在海外,混血了幾代的人,該怎麽填?退一步說,就算你隻想按血統來認族,拍著胸脯說自己是漢人,可誰能有把握說自己還是個百分之百的從漢水邊上走出來的漢人?
 

其次,血緣的認同隨著時代的進步文化的融合也將進一步消失。一般地情況下,世人介紹自己都是以聲明地域所屬來兼顧著表達自己具有的文化習慣、背景特征的,這是最佳也是最簡潔地表明自己文化身份特征的方式,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約定俗成的社會習慣。中華民族不是一個血統概念,而是一個地域文化的概稱。對異國他鄉者,除了漢族,其它少數民族甚至域外的馬來,新加坡人也會自稱為華人一樣(更正一下該作者的說法,這個大中華概念的稱呼不是起自於1949年,而是在民國時期就有了的),這是在用自己認同的文化在表明自己的身份,這就像一個慷概的老美會摟著一個移民的肩膀說:we are all americans一樣------這就是一種除了友好邀請外的族群認同。不過這位作者後來不經意地提到了:民族是除了血緣之外也還是對文化共同體的涵蓋,這樣也就清楚地表明了,用中華民族來概括一個居住在一個地區內的各族認同的習慣文化才是自然形成習慣上約定俗成的概念的要素了,在這個概念上,華夏大地上的子孫被稱為華人當然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就好像我們常會掛在嘴上的合和而成的“美利堅民族”一樣。再舉一例,我們不可能把用德人的血統在喊著說“美國第一”的川普說成是一個“習慣了錯誤認同”的人,因為他被認同的早已不是他的血統了,而是著重於他所屬的國籍和遵從的文化了。在當今文化大融合的世界裏有確認把握和意義的是自己遵從的意識形態文化,甚至連所屬曾經歸屬過的地域屬性也退居為其次了,更不要是血統了。

可以說的是,民族是個隨著人群的移動、國界的變化、婚姻的交合而在時常變動的曆史文化概念。就以我自己為例,十幾代前的祖先因為科舉高中,被朝廷授以道台官職從齊魯之所派往吳越之地,所以在我的身上定有北人的骨髓也有南蠻的血液,既有秦晉的風範也有荊楚的留香。所以我是該用漢人去自稱呢還是應用華族來自述會準確些?反之,除了我上麵說的漢族的形成外,一祖分為三國的英、法、德也一樣,他們是不會說老祖宗是一家的,他們隻是著重於眼下的文化範疇的。所以如果把自己的目光拘泥於一個過去固定的時空裏那是找不到這個民族歸屬概念現在的解釋的。脫離了學術的範疇更是找不到答案的。用遙遠的部落血緣符號來表述自己已經毫無意義了,因為它無法適應當今人文世界對個人完整地描繪自己的要求了,而用地域社會文化特征來自畫卻能符合社會簡潔完整地了解一個人的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文化屬性的需要。人,已經不再隻是生理意義上的部落符號,而是文化形態裏的一個時代原子了,如果逢人便用漢人去替代華人來作一個來自中華民族背景的自我介紹,會被人疑為你是剛從時間隧道穿越回來的古董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