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讀過不少的來自中文和英文網站的網文,從其大致的可以歸類的內容、筆調語氣和點擊數以及回帖比例看,基本上可以看出各類網站讀者的閱讀傾向或閱讀興趣之所在,由此也可以粗略地推斷出不同人群的大致的平均文化水準和思維結構來。
平均而言,我的感覺是英文的網文基本上是圍繞著敘事或社會評論的理性討論或觀點概述;中文網的人氣則大多較集中於探究新奇小道、窺視內部故事和情感抒發的散文帖子(至於個別的可以不客氣地貶為無病呻吟的或直接了當說成是情緒泛濫的也無不妥)作一些表象的判斷或無甚意義、不切實際的爭辯,而若要將它們歸類於富於批評精神的、富有哲理討論的就比較勉強了,因為其中論證說理的成分尚屬欠缺、理據也是不充分甚至是貧乏的,而觀點則常是流於偏頗的。所以說那些含有不滿情緒的主要是屬於攻擊(謾罵)性質的強詞奪理甚至是胡攪蠻纏-----當然發泄的快感可能是會有的,而與說理論述基本上是無關了。
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勾勒推斷出一個大致的輪廓來:華人圈網民的思考特征是略為感性的,洋人社會則是理性特征比較明顯些?聲色犬馬的易勞頓於途,長袖善舞的則常乘風輕舟。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認為快樂和幸福是不同的-----不是一回事,快樂至多隻是幸福的一部分,隻是隨著某種活動而或然產生的感覺,而幸福則是由於人向著人之所以為人的目標、完全充分並且常態自然地使用著自己的“功能”所伴隨而來的必然狀態。所以這就讓人們可以看到激發兩者的動機、演繹的過程甚至它們各自的歸屬都是不盡相同的,當然,有的追求者也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我們不難從日常的社會實踐中得知,一個人的思想見識與其行為能力是成正比的,而且大體上是等量的。這也意味著其所能發揮的個人社會影響力也是受其個人的認知能力所規囿的,而對於作為具有社會屬性的人而言,影響力又是何其地重要,它可以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質量、提高我們的社會層次進而可以煥然社會麵貌以一新,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這樣的規囿是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的。如果這個觀點成立的話,讀者是不是會感到有一種招感力在催促著我們在思想的靈性上去為自己、為社會做點什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