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麽有人會喜歡張愛玲,而且會相當喜歡。王蒙就曾經公開宣稱:“不明白為什麽有人說張愛玲的東西好,我實在看不出來她有哪裏好?” 我出國前也不知道居然有那麽多人喜愛張愛玲,原來張迷都是生活在海外。
研究張愛玲的人很多,包括很多女性作家,我讀過王安憶寫讀張愛玲的心得,非常深刻,看得出她花了時間和功夫去研究。不過讀過最好的對張愛玲的評論卻是止庵的,他說:世上隻有兩種作家,說真話的和說謊話的。大多數作家隻寫符合社會主流的文字,即如今非常時髦所謂的正能量,而有些作家隻寫真實的東西,不管大眾喜歡與否。這一類的作家在五四以後是少數,最有名的就是魯迅和張愛玲。
我在高華的曆史筆記裏看到過王實味的故事。王實味原是五四的忠實追隨者,但後來開始追求馬列,1926年在北大入黨,20歲。37年向往革命,來到延安,在張聞天的挑選下參與翻譯馬列的經典著作。42年毛發動整風運動,受到鼓舞,他發表了好幾篇文章來揭露當年延安新生活的陰暗麵,反映了當時大量來延安的知識分子理想破滅後產生的沮喪和失望。當時寫同樣文章的還有丁玲,艾青和蕭軍。整風運動開始後沒多久,風向大變,丁和艾先知先覺,開始轉向,而王懵然不知,於是被揪出來做反麵教材。47年在延安撤退的時候,因為嫌押解他太麻煩,扔進井裏了之。他老婆在1978年才知道這件事,最終於1991年得到平反。
所以在某些文化裏,說真話的並不討喜,運氣不好的,還可能會因此丟了小命。最近方方的日記成為一道異樣的風景,放在其它的地方或者時間點,可能並不會是今天這樣的情形。之所以會吸引人,也隻是她說了一些真話而已。一場災難就是一麵鏡子,很多人平時藏著掖著的真麵孔在這麵鏡子前會一覽無遺。很多人在沉默,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個人的力量畢竟渺小,而有些時候發聲是危險的,那就隻能沉默。但是我們不能遺忘,不能因為遺忘暫時能給我們帶來片刻的歲月靜好而樂於其中,不能讓遺忘成為一種生存機製,畢竟這不隻是一代人的問題。
悠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任何一個朝代最終也隻是其中一朵浪花。借秦觀三個字,去!去!去!
長亭路,塵如霧,春山雖好,朱顏難駐,去去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