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無益-看朋友圈文章有感

來源: whitelily2007 2020-04-14 09:27: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432 bytes)

辯論無益-看朋友圈文章有感

 

辯論無益,它是湍流中的漩渦,讓人陷入。恐懼和焦慮是它的原動力。與人辯,與己辯,辯來辯去,不過是要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

結論在心裏一早就有,隻不過通過辯論強化起來。每多辯一次,所信就更堅定那麽一點,仿佛腳下的路,辯得多了才能離真理更近一點。

每每分析求證、每每總結批判,表麵鏗鏘、內裏虛浮,陷入辯論怪圈而不自知。這種行為說白了,無異於自我催眠。多了,讓人反感。

真理,無需辯。需要辯的,往往不是真理。

眼睛盯著一件事物久了,需要抽離。或變焦、或換個角度、或關心一下它的生長環境。再看,或許能見著不同。

人的主觀是可怕的,它常常左右人的思想,讓人難以跳出自我的習慣思維。人的思維又多少都存在盲點,所以檢查盲點很重要。

然人又是懶惰的,常常怎樣舒服,就怎樣來得出結論。以至於一些東西被無限放大,一些東西又被無限縮小。

另種情形是,看似有觀點,其實什麽觀點也沒有,人雲亦雲。看似很客觀,其實不折不扣的沒擔當。

媒體信息轟炸的年代,我們才是宇宙中真正的孤兒。曾幾何時我們和它們隔著一張報紙的距離,一份電報一封書信的距離。這距離於人的健康有益,甚至可以說是必須的。

正是因為我們和“它們”之間缺乏必要的緩衝,恐懼、焦慮和抑鬱這些隱形殺手,才能順著“它們”悄無聲息地將我們一舉俘獲。

部分覺醒的人們開始在打開和關閉這條通道間徘徊,在權衡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間徘徊。既不願隨波逐流,也不願特立獨行。既不願成為它們的奴隸,又不願麵對與之脫節後產生的空虛感。於是隻好折中,所以若即若離。

人的確不是一種能獨居的物種,在“從前慢”、“返璞歸真”和“極簡”的生活方式沒被打開之前,人們除了從“它們”當中尋找認同感和存在感外,也似乎確實沒有其它選擇,更別說習慣是一股多麽強大的勢力,扯著拽著我們走在一條不歸的路上。

 

(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自從在網上看到 “情商最低的行為,就是不停地講道理” 之後,悟了,從此不再辯論。 -廢話多多- 給 廢話多多 發送悄悄話 廢話多多 的博客首頁 (107 bytes) () 04/14/2020 postreply 10:23:55

很多事,本來就沒有是非,隻有立場。 -夏大雨- 給 夏大雨 發送悄悄話 夏大雨 的博客首頁 (71 bytes) () 04/14/2020 postreply 17:10:18

嗯,是這樣,年齡越大越不願意聽人說教。 -whitelily2007- 給 whitelily2007 發送悄悄話 whitelily2007 的博客首頁 (264 bytes) () 04/14/2020 postreply 18:12:34

必須喜歡聽說教。不然天天被領導說教,豈不是要瘋掉? -夏大雨- 給 夏大雨 發送悄悄話 夏大雨 的博客首頁 (222 bytes) () 04/14/2020 postreply 18:57:30

和諧是平安之本! -NJM- 給 NJM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0 postreply 06:16: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