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葆用鉛筆在木片上打好圖樣,剛想拿鋸子鋸,手裏忽然出現了一架完完整整的飛機模型。
另外任何東西隻要他心裏一喜歡,立刻那東西就會出現在他手上或放到他屋裏。
《寶葫蘆的秘密》裏的王葆,並不開心。
因為他什麽都不用做,想什麽就能來什麽,因此節省了時間。
剩下的大把時間幹什麽?不動手就隻好空想。
想過來想過去,終究因為手上沒事情做,就隻剩了無聊。
再加上大部分東西是寶葫蘆就近順來的,王葆說不清自己東西的出處,對親人朋友也得藏著掖著。
因此他孤獨,因被質疑而產生惶恐。他受不了終日無所事事,而且謊話連篇,最終與寶葫蘆決裂。
是他一開始毛毛躁躁不想按照規矩在科學小組裏進行小製作,總想取巧圖快,挨了批評又不服氣,使得寶葫蘆出現了。寶葫蘆看上去是從外部冒出來的,是王葆一個人從池塘釣上來的。而實際上這就是王葆自己內心的一部分,是和當時的王葆密不可分的。張天翼把無色無影的內心,化為一個有形有聲的物體,是為了讓大家看清楚,內心所願所想大概其是個什麽樣子。這寶葫蘆每個人都會有,而且每個人的都不一樣。在這篇童話裏王葆的寶葫蘆,是他在想方設法表現自己、同時抄近路的過程中,冒出來的點子,想出來可以利用的手段。
寶葫蘆是越來越不加掩飾地鼓勵放縱王葆的隨心所欲,這就是在寫王葆心裏已然是入了坑而且越陷越深,外在是物質極大豐富見人閃爍其辭最後被扒手膜拜。意思是再不懸崖勒馬再接著往下滑就出溜到壞人堆兒裏了。張天翼寫出了這個漸進的過程。並且寫出了人的變化是表裏如一的,外部和內心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等到最後王葆不再能忍受遠離人群,用一個謊言覆蓋另一個謊言,他就隻有開誠布公,懲戒自己的小九九。經曆了丟棄寶葫蘆刀劈寶葫蘆火燒寶葫蘆這一心情反複煎熬的過程,都不能徹底擺脫這一困擾。隻有他在眾人間亮出了寶葫蘆,寶葫蘆才失去法力,王葆才得以與自己的依賴性、投機取巧、和功利心徹底告別。
張天翼的這篇童話,講到了虛榮,講到了誠實。
群體認可的出類拔萃,不能靠不誠實的手段換來。
王葆在家庭同學老師朋友的群體裏的生活,已經變成他的人生的一部分。可以說脫離這個群體,不再被朋友接近被親人關懷,是王葆害怕的事情。他不願意感覺不到自己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獲得表揚時如果沒有競爭對手關注,獲得獎章時如果沒有家人朋友祝福,那還獲給誰看?
寶葫蘆明說了自己就是自私自利的代言人,是不能與人分享的。
王葆在群體裏的活動和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就一定是需要分享的。
這裏是分享不分享的矛盾,是自私與摒棄私心的矛盾。
也許,自私自利不一定會等同於不誠實,並不一定使用賊人的手段。
但在這篇童話中,它們是相等的。
小孩子有了私心,就造成了不能實話實說的後果。
小孩子所想的東西,都是別人擁有的物品。
不是自己的東西而拿到了手,就是偷盜欺詐,就是不誠實。
欺世盜名,就是做賊。
而對於小孩子來說,把事情原委老老實實和盤托出,則表明把自己的內心呈現在大庭廣眾麵前,使代表私心的寶葫蘆便再也無法亦步亦趨地躲藏在身邊,這等於自私自利和不誠實同時被幹幹淨淨地去除了。
自私自利導致不誠實,不誠實會使他人權益受損,後果與做賊異曲同工。這就是張天翼要告誡我們的吧。
裏麵故事講述的手法,尤其是邏輯,寫出得到寶物協助的結果其實是無聊,實在是令人眼前一亮。
一旦不想腳踏實地一板一眼親曆親為,必然想偷懶的辦法;
一旦開始偷懶,必然越來越懶;
一旦好吃懶做成了習慣,必然感覺越來越無聊;
一旦無聊,除非自己洗心革麵,從頭振作,否則無藥可救。
寶葫蘆,或者任何形式的寶物,在張天翼的筆下,就是我們最大的心理弱點,是我們虛浮的、盼望一蹴而就、不想吃苦受累的普遍心態。所有基於此而產生的都不是教人勤勉的手段,而是會致人墮落的助推器。
小孩子的時候怎麽看得懂。
大了還不是一樣,看到阿拉丁神燈,能許三個願望,便心向往之。
從來沒有想過,那神燈精靈能變出的金銀財寶雞鴨魚肉,都從哪兒來。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也隻是記住了一條: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貪婪最終導致一無所獲。
可沒問過,第一開始金魚為報答老漁夫的不逮之恩,給漁婆呈上的新木盆是從哪兒來的?
難道金魚也是從某個地方移過來,再交給漁夫家嗎?
那神燈金魚和寶葫蘆,有什麽區別?
難道世界各國勞動人民的樸素的美好願望,對不勞而獲聽之任之視而不見?
張天翼是想要反駁這種誤導,才寫的《寶葫蘆的秘密》嗎?
他是不會寫芝麻開門一類的故事的,那種貧苦人家曆經波折從強盜手中接手一山洞無主金幣,然後得以翻身並澤及後代的幻想,是無法和他的童話的深刻程度相比的。
他知道寶物從哪裏來,他知道寶物要幹什麽。
於是我記了下來,對一篇童話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