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新天皇登基,引起一位朋友的感慨。日本與英國,二戰中勢不兩立的國家,卻不約而同地保留了皇室,中國本來也有優待清室的,可是,後來沒有能持久。中國人對不喜歡的東西,會斬草除根,趕盡殺絕。
為什麽中國與其他國家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我認為這與文化有關。
當年吳王善待俘虜勾踐,還允許他複國。結果勾踐不知感恩,反而起兵殺死吳王。又比如項羽善待劉邦,願意和平相處,最後卻被劉邦逼死。
在中國文化中,內心仁慈的,常是反麵人物,心狠手辣的,常是正麵人物。
所以,中國不保留皇室,也就不奇怪了。
文化如果有病了,是很難根治的。
新文化運動、文化大革命,都是想治文化病的,新文化運動隻是減輕了病症,文化大革命反而加重了病情。
中國人愛把曆史當成聖經,而中國曆史本來就走的是一條彎路,所以以史為鑒,走的還是彎路。
我其實曆史書看的比較少,不願意多受曆史的影響。我父親以前常勸我多看曆史書,還給我買了不少,從中國辛苦地帶到美國,被我悄悄地扔掉了。
雖然對中國文化病痛心疾首,但也意識到靠自我犧牲並不能治好病。譚嗣同說變法從流血開始,所以他願意流血。但他的流血對改變文化的幫助並不大。
中國這麽大的國家,有改變都是靠外力。
一百年前,國共的興起靠蘇聯,最近幾十年的興起靠美國、靠全球化。
中國在曆史上路走得曲折,富裕常守不住,這點讓人免不了擔心。
現在儒家文化回潮,其實儒家是有糟粕的。沒有人敢挑戰權威,如果上麵人路帶錯了,大家都會遭殃。
中國需要的,是西方的批評性思維。批評性思維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文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