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巴人》:像孩子爬上母親的膝頭

漆黑的夜,模糊的人形,隻有頭頂燈明亮。乍看像下礦井的工人,仔細再瞧,他們履釘鞋,踏白雪,呼吸沉重,一路向上。這就是紀錄片《夏爾巴人》的篇頭。

攀登珠穆朗瑪,挑戰極限,在當下已經成了時髦的商業運動,女士也上去了,80歲也上去了 ,殘疾人也上去了,還有誰不能上去呢?據悉,僅今年上半年就有200多名從中國一側登上珠峰。尼泊爾方麵則發放了380多張登山許可。於是,在繁華街市在交通要道,在上下班節假日出現的鬧心一幕“堵車”竟然發生在珠峰!幾個月前,被那張珠穆朗瑪峰登頂“堵車”的照片驚到的人肯定不隻是我一個。

兩邊是千米懸崖,前進不能,後退無望,最終有11人倒在勝利衝頂的前一刻。難怪人戲稱珠峰是堵峰了。

人類的足跡踏上地球最高峰也不過66年。1953年,新西蘭的養蜂人艾德蒙.希拉裏在夏爾巴人丹增.諾該的協助下,兩人首次登上珠峰。和善溫良、淳樸謙恭,一口白牙、滿臉微笑的丹增.諾該成了夏爾巴人的形象大使,成了夏爾巴人是一流高山向導的最好宣傳。

隨著科技的發達,登山裝備的精良,人的體能的增強,攀登珠峰不再孤獨,可是你還是離不開夏爾巴人,雖然一切都有登山公司打理妥當,小山一樣的物資依舊都在夏爾巴人的脊背上,你隻要手持登山杖有模有樣跟隨即可。

夏爾巴人,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兩側的一個族群,是伴隨著珠峰攀登漸漸走進人們視線的。他們拿著微薄的薪酬,做著最危險的工作,以生命做代價,迎著死亡,將那些野心勃勃的征服者送上巔峰。

紀錄片《夏爾巴人》有很多鏡頭,讓我們見識了夏爾巴人是如何“伺候”那些登山者的。從登山者休息的帳篷甚至餐廳甚至廁所,直到食品飲料甚至還有茶還有酒,都是夏爾巴人背上去,搭建好的。影片有幾個鏡頭很讓我感慨:清晨,夏爾巴人把熱毛巾遞進登山者的帳篷,那位名叫Tim的紳士接過毛巾一邊擦臉,一邊感歎:苦行啊,隻有熱毛巾和茶!

生活服務不過是太小的case,還有在最危險的路線上搭建梯子,繩索,那條死亡之路昆布冰川時時刻刻有崩塌的可能,登山者隻會途徑三四次,而夏爾巴人需要背著器材裝備折返三四十次!這次遇難正是在昆布冰川,盡管是在氣溫更低相對安全的淩晨,噩夢還是毫無征兆地發生了,一萬四千噸冰雪從天而降,將正在從事搬運的夏爾巴人埋葬,13人死亡3人失蹤。

因夏爾巴人的付出,名利雙收的不僅是那些攀登者,還有尼泊爾政府。珠峰旅遊成了這個蕞爾小國最重要的收入,從中獲利的還有來自西方的那些的精明商人,這個產業鏈的最低端才是夏爾巴人。有資料顯示,登山者繳納的10萬登山美金,大部分歸政府,一部分進了登山公司腰包,夏爾巴人在一個登山季節隻有4千美金收入。

2013年,夏爾巴人與3名西歐登山者發生了衝突,在海拔7000米的地帶鬥毆,此事引起澳大利亞女導演詹妮弗皮多姆的注意,2014年她率隊進入尼泊爾,計劃跟隨登山公司老板羅素和他的夏爾巴團隊拍攝夏爾巴人的真實情況,不料卻趕上了大雪崩,16名夏爾巴人喪命,此事成為導火索,積怨已久的夏爾巴人集體罷工,他們不再是背景裏笑眯眯的好人,年輕的夏爾巴向導們有著比父輩更好的教育素養和見識,他們不再懼怕政府,開始要求自身的保障和權益,詹妮弗皮多姆意外地成了這一事件的見證,這成了《夏爾巴人》這部紀錄片最珍貴的無可取代的一部分內容。

羅素的夏爾巴人團隊是通過有21次登頂經曆的夏爾巴人普巴.塔什直接管理的。影片開始就是普巴.塔什跟家人告別,他已經成功登頂21次,這次如果一切順利,他將成為登頂珠峰最多的人,他應該是奔著這個目標去的。 全家都反對,普巴.塔什說:“我熱愛這個工作”。

然而,災難似乎驚醒了死裏逃生的普巴.塔什,他放棄了珠峰向導的工作,放棄了成為“登頂最多的人”這個榮譽,回到了家庭。影片裏他說,如果我的家人因此不快樂,我賺再多的錢也沒有意義。我寧肯不要破紀錄,隻要健健康康地活著,和家人在一起。

夏爾巴人的罷工有效了,2014年他們寧願舍去一年掙錢的機會,轉而為自己的權益抗爭。

影片最後的字幕顯示:尼泊爾政府最終同意了夏爾巴人的訴求。但是轉年,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引發的珠峰雪崩橫掃基地營,19人遇難,包括10名夏爾巴人。珠峰關閉兩年。

我想起了第一個登頂的夏爾巴人丹增.諾該說的話:攀登珠峰,“人征服不了山,人隻是攀爬上山,像孩子爬上母親的膝頭”

《夏爾巴人》獲得成功,2015年、2016年在不同的專業獎項裏獲獎。確實值得一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人類改變不了想征服的欲望 -LinMu- 給 LinMu 發送悄悄話 LinM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5/2019 postreply 15:26:5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