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就是我常想的,應該以何種背景知識去看幾百年前的人留下的文化遺產。

昨天我寫簡愛,說我中學直到現在都不覺得簡愛的獨立自尊有啥偉大的,因為我生長的年代和她完全不同了。寫完了忽然覺得不止<簡愛>,其實任何20世紀以前的、當時被譽為石破驚天的觀念,現在看來可能都不怎麽地了。所以這就出現了無數現代人對<紅樓夢>不屑一顧,'賈寶玉是渣男中的戰鬥機'!'寶釵是心機婊!',就是完全以當下的世俗標準去套古人,於是絲毫不能理解為何<紅樓夢>問世以來直到20世紀初這段時期,中國人那麽喜愛賈寶玉這個文學人物。象威尼斯商人這樣的,何止這一部,整個歐洲一千年來壓迫、醜化猶太人的曆史,從繪畫到文字都毫不掩飾地體現,還比賽,看誰歧視的更好更深刻,誰妖魔化的最富有技巧。所以我常想,我們現在的東西,那些被譽為準確地體現了現實思潮的現實主義作品,過幾百年後的人看了,是否也象我們現在看威尼斯商人,看纏足弓鞋一樣的感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