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電影來說,我一向喜歡看小眾電影。這並不是我陽春白雪,而是,我發現小眾電影的導演沒把票房當回事兒。總體來說,他們的作品比較自由。
如今小眾電影越來越少,這也不難理解,畢竟人就是人,在名利麵前腿不軟的實屬稀有金屬。但是,這世上還是存在一批這樣的熱血導演,他們就是一根筋到底的“愛我所愛“。拍攝電影《Museum Hours》的Jem Cohen就屬於這類導演。
電影“博物館時光“與其說是一部故事片,不如說是一個他鄉遇到靈魂知己的紀錄,以及對日光之下瑣碎,重複,無奈的修行式默想(contemplation)。
一天,你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讓你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陪同一個好久沒有聯係過的人走完她/他生命最後的旅程。這並不是因為他/她是你的知己或閨密,而是在那個人的通訊錄上,你是唯一的應急聯係人。這就是“博物館時光“發生的背景。
千裏萬裏之外,目睹死亡無情地吞噬著生命。孤寂,渴望被理解的要求達到井噴狀態。
有一個地方,一個你不去找,它就默默獨守的地方——博物館就成為唯一可以麵對,可以無需言語地溝通,可以無需曾經相識的熟悉彼此,可以自由地在它麵前重過前生,再走今世……。
其實,人在各種愛恨情仇中都在尋找。擦肩而過的回眸相望,也許是上帝安排的最美好的心靈相遇。
一個沉默了百年的畫中人,忽然讀懂了你……
一幅被無數來訪者錯過的作品,忽然等來了懂它的人……
“博物館時光“用的不是好萊塢的電影語言和手法,也沒有吸引眼球的畫麵,但是它是思考和渴望,它勢不可擋的讓人無法拒絕。相信:沒有人在這個世界上是孤島,在某個地方,在某個時刻,總有一個人能讀懂你。而且,上帝一直把他/她放在那裏,等待,直到你出現,直到你被徹底解放。
看完“博物館時光“,我不得不向Jem Cohen,這位生於阿富汗的美國導演致敬。為他對電影的熱愛,更為他對人性的關注。Jem Cohen不是好萊塢的寵兒,因為他不認同好萊塢的主流價值。但是,他誠實而不加修飾地捕捉生活,不惜篇幅在影片中思考的堅持,還是為他贏得了電影“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的美譽。
“博物館時光“,謝謝你,讓我和你在這個夏天相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