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女王情史記(上)-伊麗莎白一世為何選擇終生不嫁(8)

來源: 南澗采萍 2019-03-01 14:38: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304 bytes)
榮耀女王之練成篇:英格蘭-西班牙之爭(下)

5. 十二天拯救英格蘭

英格蘭方麵在第一時間獲知了無敵艦隊離開裏斯本港的消息,但海上風暴使西班牙艦隊的北上航程十分不順利,在海上航行了兩個多月,於7月20日到達英吉利海峽的西南端,此時海上刮著強勁的東北風,西班牙艦隊辨證中間圓兩邊尖的新月形艦陣向英吉利海峽逆風而上。

位於康沃爾的海岸瞭望哨最先看到了無敵艦隊的影子,立即點燃了報信烽火,於是分散在南部英格蘭山頂上的烽火台接二連三地點燃了烽火,信使快馬加鞭將敵軍入侵的消息向倫敦傳遞。

西班牙的一萬多士兵,隻有上了岸才能發揮作用,但他們的幾次登岸都被英軍擊退。為了誘惑英格蘭士兵登艦,西多尼亞幾次故意將艘軍艦暴露給英軍。但英軍沒上當,而是利用輕型艦艇騷擾西班牙艦隊,幾場惡戰之後,西班牙艦隊於7月27日到達了英吉利海峽的最狹窄處,按計劃在英格蘭多佛的對岸法國卡萊(Calais)海區拋了錨,準備與從南下的西班牙荷蘭總督帕爾馬的地麵部隊匯合。

伊麗莎白任命的英格蘭防禦總指揮官海軍上將查爾斯•霍華德從5月底就駐守在了普利茅斯港等待西班牙大軍的到來。但敵強我弱,謹慎作戰才是上策。從20日到27日,英軍派出輕型艦隊以小股力量跟進與騷擾西班牙艦隊,但都收效甚微。現在時機終於來了,27日英軍方麵派出了裝滿燃燒材料的火燒船衝入敵陣來了個火燒連營,迫使西班牙艦隊不得不緊急起錨向東北方向轉移到臨近法國城市格拉夫林(Gravelines)海區。這裏是英吉利海峽的瓶頸區,英軍想在這裏一決勝負;而西班牙艦隊要想進入泰晤士河,就必須從這裏越過海峽,攻下泰晤士河入海口處的海岬小鎮馬爾蓋特(Margate)。

1588年7月28日星期日,午夜時分,霍華德海軍上將向拋錨在格拉夫林的西班牙艦隊發去八艘火燒船,迫使西班牙艦隊再度起錨在黑夜中向北逃竄。此時西班牙方麵已經在英吉利損失了八艘軍艦,其中一艘是德瑞克爵士的隊伍攻下的。英軍將這些繳獲的西班牙軍艦翻了個底朝天,仔細分析了它們的長處和短處,最後得出結論,這些艦上的大炮射程長,開炮之後換火藥耗時也長,而且這些大船在狹窄的英吉利海峽不如英軍的小型軍艦那樣來去自如。霍華德上將將這些分析結果融合到作戰方案中,命令英軍節省彈藥,靠近敵艦,近距離炮擊西班牙軍艦厚厚的橡木板艦體。混戰中,西班牙艦隊損失大帆船五艘,從進入英吉利海峽遭遇英格蘭海軍後西班牙已經在一個星期時間內失去八艘戰艦,向南返回的退路也已被切斷,加之這時候刮了一個星期的東北風忽然就變成了西南風,向南折返也就成了逆風。西多尼亞公爵不敢戀戰,遂在強勁的西南風的鼓吹下進入了北海(North Sea)。在英軍的追趕下,西班牙艦隊不得不從北上然後折西,計劃繞過蘇格蘭和愛爾蘭進入北大西洋。

格拉夫林一戰英軍大獲全勝,沒損失一艘軍艦,死傷士兵人數也很少。到了8月初,戰事結局已見分曉。從7月20日到7月31日,霍華德海軍上將在12天時間內成功挫敗了歐洲最強大帝國西班牙的入侵,使得敵人連踏上英格蘭疆土的機會都沒有。
西班牙無敵艦隊航線圖。來自於BBC曆史網站英國高中曆史輔導教材。

然而,西多尼亞公爵的壞運氣還沒結束。在艦隊行駛到蘇格蘭的北海岸時,西多尼亞公爵下令以最快的速度返回西班牙。所有戰馬都被扔進海裏以節省艦上的飲水。當艦隊到達愛爾蘭西海岸海區時,海上突然狂風呼嘯,暴雨傾盆,西班牙艦隊在這場暴風雨中折損過半。至此宣告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本次出征以失敗而告終。

縱觀雙反交戰過程,西班牙無敵艦隊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條。

一:指揮不當。無敵艦隊的總指揮西多尼亞公爵缺乏海戰經驗,在進攻計劃上安排失誤,比如說,當他們的新月形艦陣被英格蘭的火船破壞之後,西多尼亞公爵未能做出及時調整。

二:西班牙原先是計劃在荷蘭接上帕爾馬公爵的士兵後再集中兵力全力攻打英格蘭海防線。但由於英格蘭火船隊的騷擾,無敵艦隊無法拋錨,因而沒有時間讓帕爾馬的士兵登艦。

三:西班牙的軍艦過大過重,在狹窄的英吉利海峽和軍艦叢林中無法發揮其炮火優勢。他們的大炮射程高而長,炮彈越過英軍艦隊的上方落入水中,而英軍的輕型軍艦操作方便,可以接近敵艦,直接對著西班牙艦隊的艦體開炮。

四:西班牙軍艦客場作戰,糧草供給隻能靠船上貯藏供應,加之在海上航行兩三個月之後糧草告急但無法補給。而英格蘭是主場作戰,在炮彈和糧草供應上已占上風。

五:惡劣的海上氣候從一開始就對西班牙艦隊不利,造成他們無法找到避風港最戰艦做休整。三個月惡劣齊後中的海上航行加上作戰的損傷,西班牙的所有軍艦都或多或少地承受了機械故障。格拉夫林戰役之後,回到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不到原艦隻數的一半。
 
雙方裝備即策略對比圖,來自於BBC曆史網站英國高中生曆史教材

5. 伊麗莎白的曆史性閱兵演說

1588年,在西班牙無敵艦隊向著英格蘭駛來、英格蘭全民皆兵備戰抵禦之際,伊麗莎白任命了她的一生摯愛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為陸軍總指揮負責陸地戰事,帶領英格蘭軍隊駐紮在埃塞克斯郡的提爾伯雷(Tilbury in Essex)軍營,準備回擊一旦攻破英格蘭海防線登陸的西班牙軍隊,並守衛都城倫敦。萊斯特一上任就立即著手修築工事、整頓軍紀、加強練兵。

作為陸軍軍官和伊麗莎白的樞密院大臣之一,萊斯特伯爵此前一直在荷蘭為伊麗莎白效力。

伊麗莎白的青蛙王子阿朗鬆公爵1583年在安特衛普慘敗致使安特衛普落入帕爾馬公爵之手,加之次年(1584)荷蘭奧蘭治親王被西班牙火槍手刺殺之後,荷蘭政治局勢陷入混亂,英格蘭派兵支援荷蘭新教已不可避免。關鍵時刻還是得靠自己信任的人去衝鋒陷陣。鑒於萊斯特伯爵與荷蘭奧蘭治親王交情甚好,1585年,萊斯特在自己的領地上招兵買馬,收編了他自己和他那些個貴族朋友的親兵,又將自己的莊園地產作為抵押集資2萬5千英鎊,組成了一隻騎士兵團,於年底開拔荷蘭,被南荷蘭聯合省議會推舉為柱國將軍(Governor-General of the United Provinces),在南荷蘭與帕爾馬的西班牙部隊角逐,。1586年底,萊斯特伯爵按計劃回到英格蘭休假,返程之前他做出一個致命的錯誤決定:任命了兩位天主教英國軍官擔任芬特爾(Deventer)和聚特芬(Zutphen)兩城的駐守指揮官。結果這兩人在1587年春天叛變投靠了西班牙總督帕爾馬公爵。是年6月萊斯特回到荷蘭後,因聯合省議會和貴族之間的內部矛盾,未能獲得荷蘭方麵的全力支持,使得他無法收複失去的兩城,因而在軍事上一直處於帕爾馬公爵的下風。萊斯特自動放棄了柱國將軍的頭銜並請求女王將他召回英格蘭。

由於荷蘭出征不利,萊斯特伯爵回到英格蘭後負債累累。借著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這股東風,伊麗莎白決定乘勝追擊,再次派他出征荷蘭,意欲一勞永逸地解決西班牙的荷蘭總督帕爾馬公爵。出征前,為了給萊斯特公爵的部隊打氣,伊麗莎白決定親赴提爾伯雷軍營慰問士兵。

8月8日伊麗莎白的皇家拖船到達提爾伯雷,在她棄船登岸到達軍印的炮樓時,1000匹軍馬加2000名兵士在炮樓處迎接女王陛下的到來。第二天 ,55歲的伊麗莎白身穿一襲輕便鎧甲,騎著一匹高大的白馬,在萊斯特伯爵的陪同下檢閱了軍營,用當時是一位在場者的話來說,她“看上去像一個神聖的將軍“。為表達對女王的敬重,萊斯特本人沒有戴帽子.伊麗莎白在這裏向士兵們發表了她那鼓舞人心流芳後世的著名演說:

“我的好子民們,關心朕安危的大臣們告誡朕, 要謹慎安全,不要衝入持有武裝的人群中,以防奸詐之人圖謀不軌。但是,請你們相信,朕這輩子都不會防範忠誠於朕的子民們。讓獨裁者去害怕吧。在上帝的引導下,朕向來將樹立與保障子民的忠誠之心和歸順之意作為頭等大事來對待;因此,今天朕來到你們中間,好讓你們親眼看到,此番朕的到訪並不是朕心血來潮自娛自樂,而是下定決心要和你們並肩作戰,和你們同進退共生死 – 來為上帝、為朕的王國、為朕的子民,即便是變成灰燼也不忘朕的榮譽和血統。朕知道自己有一副軟弱無力的女人之軀,但朕卻有著一顆國王的心和一副國王的膽氣 – 它們都是屬於英格蘭國王的!試想,西班牙的區區一個帕爾馬,或者任何一位歐洲王子,竟然膽敢侵犯朕的王國邊境。對此,朕的回答是,為了家國的尊嚴,朕會親手拿起武器,做你們的將領、你們的裁判、你們在戰場上所表現出的一切美德的嘉獎者。朕已經知道,你們每一個人的勇敢都值得嘉獎,朕以王子的名義向你們保證,假以時*****們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現在,請你們服從我任命的總指揮,他將代替我領帶你們這隻史古往今來最高貴而賢達的部隊。朕堅信,有你們對總指揮官的服從,有你們在營地裏的步調一致和你們在戰場上的勇往直前,我們很快就會取得更大的勝利,去製服那與上帝作對、與朕的王國和子民作對的敵人。 ”

現將伊麗莎白閱兵演講英文附在下麵,讀者可以從中更真切地了解其中的鼓舞人心之處和伊麗莎白作為都鐸君主輿論高手的語言技巧。

My loving people, we have been persuaded by some that are careful of our safety, to take heed how we commit ourselves to armed multitudes for fear of treachery; but, I do assure you, I do not desire to live to distrust my faithful and loving people. Let tyrants fear, I have always so behaved myself, that under God I have placed my chiefest strength and safeguard in the loyal hearts and goodwill of my subjects; and, therefore, I am come amongst you as you see at this time, not for my recreation and disport, but being resolved, in the midst and heat of battle, to live or die amongst you all – to lay down for my God, and for my kingdoms, and for my people, my honour and my blood even in the dust. I know I have the body of a weak and feeble woman; but I have the heart and stomach of a king – and of a King of England too, and think foul scorn that Parma or Spain, or any prince of Europe, should dare to invade the borders of my realm; to which, rather than any dishonour should grow by me, I myself will take up arms – I myself will be your general, judge, and rewarder of every one of your virtues in the field. I know already, for your forwardness, you have deserved rewards and crowns, and, we do assure you, on the word of a prince, they shall be duly paid you. In the mean time, my lieutenant general shall be in my stead, than whom never prince commanded a more noble or worthy subject; not doubting but by your obedience to my general, by your concord in the camp, and your valour in the field, we shall shortly have a famous victory over those enemies of my God, of my kingdom, and of my people.

 **出處:Damrosh, David, et al. The Longman Anthology of British Literature, Volume 1B: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Third ed. New York: Pearson
 
1588年伊麗莎白女王在提爾伯雷檢閱部隊 

但萊斯特伯爵卻未能成行,因他很快就病倒了,不久便病逝了。對於伊麗莎白來說,萊斯特伯爵的死大概是這場英格蘭-西班牙爭霸戰中最傷心的個人損失。但感情歸感情,經濟賬還是要算清楚的。萊斯特伯爵死後欠了皇家小金庫一大筆錢,伊麗莎白下令將他個人名下的財產公開拍賣以填補空缺。伊麗莎白留下了萊斯特給她的訣別信,保存在自己梳妝盒裏,一直到她死後才被宮女發現,而且在那幅著名的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肖像畫中,伊麗莎白身上戴著的就是萊斯特遺贈給她的大串珍珠項鏈。

6. 神話的誕生

1588年這場保衛戰,為伊麗莎白掙得國際威望,歐洲君主們從此不敢再小瞧她。而她在子民中也成了活著的神話都鐸君主一向是輿論宣傳的高手,伊麗莎白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盡管英格蘭的國庫因為這場海戰造成的虧空而顯得捉襟見肘,伊麗莎白最關心的還是她的子民是不是還一日既往地熱愛她。

1588年聖誕節之前的一天,下午五點左右,天已經擦黑了,一個年輕人在倫敦泰晤士南河岸大道上邊跑邊喊著:快來啊,快來啊,快來看女王啊!原來是女王要在薩默賽特宮的四合院廣場上接見子民。等倫敦老百姓擠滿了廣場後,忽然火把齊齊被點亮,伊麗莎白出現在廣場上,對著人群高呼:

“上帝保佑你們,我的好子民們!”

“上帝保佑女王陛下。”倫敦子民回答道。

“你們可能會有更偉大的王子,但你們不會有更愛民的王子!”伊麗莎白回應道。

英格蘭作為海上爭霸者的神話自此深深地埋進了英格蘭子民的潛意識中,德瑞克和霍金斯這樣的海盜也被老百姓認作是擊敗羅馬天主教廷、守衛真信仰的民族英雄。伊麗莎白在給美第奇家族的佛羅倫薩公爵的信中這樣說:所有這一切跡象就如同日光一樣明顯地表明上帝在祝福朕,祝福朕的王國和朕的子民。
 
榮耀女王伊麗莎白的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肖像
1588年的伊麗莎白,時年55歲。伊麗莎白自從患了水痘之後,可能是臉上留下瘢痕,她開始用濃妝把自己的臉塗成粉白色。
這幅肖像以英格蘭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為背景,伊麗莎白的右手放在一個地球儀上,象征著她的國際地位。王冠象征著伊麗莎白的王權,胸前佩戴的是她的羅伯特遺贈的大王冠象征著伊麗莎白的王權,胸前佩戴的是她的羅伯特遺贈的大串珍珠。

但是,西班牙雖然受到重創,但菲利普二世的帝國夢並沒有就此被遏製,他很快加強了在荷蘭的軍事裝備,而且在1596年和1597年兩番再派艦隊進攻英格蘭,但都被海上風暴打了回去。

7, 後起之秀

萊斯特伯爵的死為伊麗莎白朝廷中的另一位寵臣創造了機會,這位後起之秀就是年方21歲的埃塞克斯伯爵(Earl of Essex)羅伯特•徳弗羅(Robert Devereux, 2nd Earl of Essex),他便是萊斯特伯爵的繼子、前埃塞克斯伯爵夫人(萊斯特伯爵背著伊麗莎白女王所娶的後妻)萊蒂絲•諾裏斯的長子!

(未完待續)

【圖片來自網絡公眾區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