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女王情史記(上)-伊麗莎白一世為何選擇終生不嫁(3)

來源: 南澗采萍 2019-02-15 10:17: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043 bytes)
貫穿整個中世紀,歐洲各國之間的政治宗教命運就始終是互相牽製和糾纏不清的。即便是今天英格蘭也沒能擺脫歐洲牽製,至少有一半的英國議員也沒忘了要對歐洲事務做出影響,眼下亂成一鍋粥的脫歐留歐之爭也隻不過是這個千年曆史難題的延續罷了。
本篇我們需要把視線擴大到伊麗莎白所麵臨的歐洲國際大局。
 
伊麗莎白一世所在的十六世紀是歐洲宗教改革最血腥的高潮階段,整個歐洲局勢大洗牌。在各國宗教態度漸漸明朗的同時,新教國家與羅馬教廷之間的矛盾赤熱化,就是各國內部的新舊兩派之間也是鬥得你死我活。神聖羅馬帝國對其版圖內的新教國家漸漸失去控製,上麵這張地圖上的黃色版塊和中間的大塊紅色邊界以及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的天主教勢力範圍,但夾在其中間的德國以及北邊的瑞典、瑞士、挪威等國家卻是最激進的新教勢力,英格蘭在伊麗莎白登基後也重返新教改革之路。荷蘭雖然是在天主教西班牙控製之下,但卻以新教為主。蘇格蘭雖然表麵上是天主教君主掌權,但其新教勢力卻也不容小覷,每每給瑪麗女王和她的母後製造不小的麻煩。而此時法國內部的天主教與新舊之間宗教鬥爭則即將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且史上最殘酷的內戰。

這時原先由神聖羅馬皇帝查爾斯五世(英格蘭瑪麗一世的表哥)一人執掌的巨大的奧匈帝國王權也一分為二,其神聖羅馬皇帝、羅馬國王、意大利國王、匈牙利國王、波斯米亞以及奧地利大公之位由其弟奧地利的費丁南德一世(Ferdinand I)繼承,而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勃艮第公爵以及法屬荷蘭十七省大公爵之位則由其子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瑪麗一世的鰥夫)繼承。

費丁南德一世即位後所麵臨的最大威脅是來自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入侵。費丁南德一世本人雖然是天主教徒,但他和伊麗莎白一樣,也在探索一條妥協讓步的中庸之道。他成功地在德國達成了宗教和解,也是歐洲文藝複興的推進者之一。

但其侄子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卻是個同其亡妻瑪麗一世一樣的天主教狂熱分子。他以羅馬教廷的保衛者自居,以恢複神聖羅馬帝國昔日風采為己任,在與新教“異端邪說”作鬥爭上從來就沒有鬆懈過。不幸的是,他所繼承的荷蘭十七省卻是新教運動紮根最深的地區之一。菲利普不僅對荷蘭新教徒毫不留情地采取鎮壓手段,也不斷地插手到法國、德國和英國的宗教紛爭中。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十六世紀六十年代的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成為孤島,君主們也無法保持隔岸觀火的中立態度。到1562年,法國宗教內戰終於爆發,連帶著將我們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一世也拖下了水,還差點毀了她的前程和性命。

這時的法國也是女人掌權,她就是法國王太後凱瑟琳•美第奇( Catherine de' Medici)。美第奇家族(the House of Medici)可謂是中世紀歐洲實力最雄厚的家族,他們靠金融與織布業在十三世紀從意大利的托斯卡納起家,到十五世紀已是歐洲最大的銀行世家。金錢和權利總是手牽手的,到了十六世紀上半葉,美第奇家族已經出了兩個教皇,即教皇裏奧十世(Pope Leo X)與教皇克萊蒙特七世(Pope Clement VII,他就是不批準亨利八世與阿拉貢的凱瑟琳離婚的那位教皇)。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早期與鼎盛時期油畫雕塑作品的主要購買者,他們以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為大本營,對中世紀歐洲的科學與文藝文化發展起到了不容低估的推動作用。
 
凱瑟琳•美第奇的父親是教皇裏奧十世的親侄子洛倫佐•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當時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實際領導者,但他內心並不相信共和製,所以在1532年說服了他的教皇叔叔裏奧十世加封自己為烏比諾公爵(Duke of Urbino),還將自己的非婚生子亞曆山德羅(Alessandro de' Medici)封為第一任佛羅倫薩公爵(Duke of Florence)。

法王佛朗索瓦一世(Francis I of France,1515-1547在位)為了拉攏美第奇家族,將法國顯赫貴族奧韋涅家的瑪德琳郡主(Madeleine de La Tour d'Auvergne)指婚給了洛倫佐•美第奇,凱瑟琳•美第奇是他們的獨生女兒,據說凱瑟琳出生時,她的父母並沒有嫌棄她是女孩,而是和喜歡男孩子一樣喜歡她。

凱瑟琳•美第奇不到兩歲父母便雙雙謝世了,但教皇裏奧十世非常喜歡這個侄孫女,親自過問凱瑟琳的教養與婚配,將凱瑟琳指婚給了佛佛朗索瓦一世的太子亨利(後來繼位成為法王亨利二世,Henry II of France,即蘇格蘭的瑪麗女王的公公)。凱瑟琳•美第奇1533年成為法國王後。

1559年多情浪蕩的亨利二世在一場標槍馬術競賽中被標槍的木頭碎片擊中眼睛,後死於感染。其子登基成為佛朗西斯二世,就是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爾德的丈夫,當時才15歲,40歲的凱瑟琳•美第奇成為法國王台後兼攝政王。不料第二年佛朗西斯二世便夭折了,他剛滿11歲的弟弟查爾斯繼位成為查爾斯九世(Charles IX),仍由王太後凱瑟琳•美第奇繼續攝政。
守寡後穿黑衣的法國王太後凱瑟琳•美第奇,一看就是個獨斷威嚴的女君主。事實證明,她需要有這樣的性格才能活下去,因為她一輩子為法國生了十個孩子,但丈夫和五個兒子卻沒有一個是靠得住的。

此時的法國宮廷主要勢力有兩派,即羅馬天主教基斯家族(House of Guise)與支持激進民族主義新教雨格諾教派(Huguenots)的波旁(House  of Bourbon)家族。這兩家都是旁根錯節樹大根深的世族,手握兵權,坐擁半壁江山,還都在教會裏影響深遠。
 
基斯家族一幹兄弟姐妹中有一個王後(蘇格蘭攝政)兩個公爵、一個侯爵、一個大主教、一個紅衣主教、一個男修道院院長和一個女修道院院長;而波旁家族的五兄弟中則有一個國王(King of Navarre)、兩個伯爵、一個大主教和一個親王(孔代親王,Princes of Condé)。王太後凱瑟琳•美第奇孤兒寡母,是誰也惹不起,為了法蘭西不至於分裂,她不得不在兩派之間不偏不倚。
基斯家族領導人基斯公爵,法王亨利二世的發小。

基斯家族就是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爾德的外婆家,弗朗西斯二世活著的時候,他們的外孫女瑪麗•斯圖爾德是法國王後,弗朗西斯又事事聽從瑪麗的旨意,所以基斯家族可以在法國宮廷通過這對恩愛小夫妻呼風喚雨。佛朗西斯二世的早逝讓這一切落了空,但基斯家族並不就此善罷甘休,他們的女兒還在蘇格蘭做攝政王,加上英格蘭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一直未婚,有朝一日他們的外孫女瑪麗•斯圖爾德完全有可能取代伊麗莎白而登上英格蘭王位。

基斯家族的打算是,逼迫凱瑟琳•美第奇將新寡的18歲的瑪麗•斯圖爾德嫁給她新繼位的小叔子查爾斯九世,這樣基斯家族便可繼續保持他們在法國宮廷的影響力,此時查爾斯九世才11歲這個事實在他們眼裏並不算什麽障礙。

但凱瑟琳•美第奇卻有她自己的打算,她對基斯家族的勢力早有忌憚,而且也不想惹惱波旁家族,所以拒絕了基斯家族的建議。

然而,法國天主教與雨格諾教派之間的內戰還是於1562年全麵爆發了,以至於歐洲各國君主都被迫做出各自的立場選擇。

這才是,無事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這場本來與伊麗莎白毫不相幹的法蘭西內戰卻成了伊麗莎白最大的心頭之患。此時英格蘭議會會員基本上是都是新教徒,正在竭盡全力恢複與鞏固愛德華六世的新教改革成果,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他們都不願意看到基斯家族在法國勢力坐大。於是各種急迫的外交動作就都由不得伊麗莎白作主而緊鑼密鼓地展開了。

波旁家族當然是在第一時間派人來英格蘭遊說,他們的條件是,如果同是新教戰友的英格蘭願意出兵法國協助他們擊敗基斯家族,作為回報,他們願意幫助伊麗莎白奪回英格蘭的法國失地加萊。

伊麗莎白本性不是一個喜歡衝突的人,在國內國際事務上,她一貫采用的策略是拖延,能不做決定就不做決定。但在這件事情上她卻無法保持太久時間的緘默,因為不作為會被歐洲其他君主們看作是示弱,而示弱的結果就是招來外敵。伊麗莎白致函凱瑟琳•美第奇,表示如果需要,她願意在衝突雙方之間進行調解。

從感情上來說,伊麗莎白十分憎惡信奉加爾文主義(Calvinist)的雨格諾派。兩年前出版聲討女君主的《吹響聲討婦女滔天團的第一聲號角》一書的作者蘇格蘭新教教士諾克斯就是加爾文主義的急先鋒。我們後麵講蘇格蘭的瑪麗女王的故事時還會遇到這位諾克斯教士,因他和瑪麗一樣的固執,是瑪麗在蘇格蘭的頭號死敵。

與此同時,已經被婆母遣送回蘇格蘭的瑪麗•斯圖爾德也在乘機謀劃,她派人送書伊麗莎白,希望與伊麗莎白會麵並討論盡早確立她作為伊麗莎白繼承人事宜。伊麗莎白覺得瑪麗畢竟是自己的血親,而且與瑪麗會麵也有可起到撫慰基斯家族的作用,因此便同意並期待與瑪麗的會麵。但是伊麗莎白議會的全體成員一致投票反對兩位女君主會麵,他們認定天主教瑪麗女王是英格蘭最大的威脅。無論如何,繼血腥瑪麗之後,英格蘭不可能再接受一位天主教女君主!

但伊麗莎白卻否決了議會,一意孤行地將她與瑪麗女王的會麵時間定在1562年9月,地點定在諾丁漢。諾丁漢的地方長官接到通知,要求他們在諾丁漢為雙方計劃中的第一次見麵做好接待任務。兩位女王的隨行人員加一起有4000人!

此時,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大軍開始向法國邊境進發,意圖為基斯家族提供後援。危急關頭,雨格諾教派領導人、波旁五兄弟中的老五孔代親王親赴英格蘭再次向伊麗莎白求助,請求伊麗莎白或出人力或出資金支持。
波旁家族領導人之一孔代親王

鑒於孔代親王控製著諾曼底大區,他許諾除了加萊之外,還會為伊麗莎白再獻上加萊以南兩城:第厄普(Dieppe)與利哈佛(Le Harve), 以擴大英格蘭在諾曼底的領地範圍。
法國宗教戰爭的升級意味著伊麗莎白向凱瑟琳•美第奇所建議的調解作用已毫無意義,此時再與蘇格蘭的瑪麗女王會麵無疑會被英格蘭的歐洲新教盟友們看成是敵意,或者是服輸。伊麗莎白意識到此時此刻國家利益高於她的個人感情,於是取消了與瑪麗女王的諾丁漢會晤計劃。不難想象當諾丁漢地方長官接到會晤取消的通知時應該是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實際上此後伊麗莎白和瑪麗這姑侄女君主倆一輩子都沒有麵對麵正視過對方。
 
況且在法國諾曼底一舉獲三城的誘惑力也實在是太大,可以洗去英格蘭丟失法國最後一塊領地的恥辱,大臣們都認為值得一搏。於是1562年9月22日,伊麗莎白與孔代親王在漢普頓簽約,同意向法國出兵6千,外加一大筆貸款為孔代親王解決軍餉的燃眉之急。

對於這個決定,伊麗莎白心裏一定多少有些不安,因為她很快致函蘇格蘭的瑪麗女王,向瑪麗解釋了一通“唇亡齒寒,從道義出發不能袖手旁觀”的大道理。

1562年10月2日,英格蘭軍隊從樸次茅斯(Portsmouth)出海,跨過英吉利海峽到達彼岸的法國。一開始戰事十分順利,英軍很快就拿下了利哈佛城,收複加萊失地似乎指日可待。

按照伊麗莎白的意願,她此次發兵的主要目的是借機收複加萊失地,故此她要求在法英軍務必謹慎,保存實力,不可被無端拖進這場前景十分不明朗的宗教大屠殺之中。然而,赴法英軍指揮官並沒有嚴格遵守女王陛下的命令,而是派出一部分兵力東進90公裏深入到諾曼底腹地的魯昂城(Rouen)協助孔代親王守城。但魯昂被天主教基斯家族部隊攻克,所有英法守城士兵無一幸免地死於刀劍之下。

不久之後在德勒(Dreux)的一戰更是血腥,雙方俱損失慘重,死傷無數,戰事也進入膠著狀態。這種情況下,法國王台後凱瑟琳•美第奇親自出麵調停,促成基斯家族和孔代親王達成協議,作為條件之一,允許法國新教改革派一定限度的宗教自由。而英軍的利益和孔代親王對伊麗莎白所做的許諾則被拋諸腦後。留守在利哈佛的英軍士兵自然是群情激憤,宣誓一定要“狠狠教訓這群出爾反爾的法國公雞們,誓死捍衛女王在法國的利益“。這時候,基斯家族和孔代親王卻聯手反過來攻打利哈佛的英軍。消息傳到倫敦,伊麗莎白大怒,痛斥孔代親王是“奸詐的小人和偽君子”,要求法方“立即歸還加萊,否則英軍絕不撤出利哈佛”。

伊麗莎白命令英國增援海軍艦隊即刻出海,並從英格蘭各地監獄中招攬了一批死囚犯充軍過海去利哈佛增援,以此作為對這些囚犯死刑的赦免。

就這樣英軍在法國一直撐到1563年6月份。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不是有句話叫人要是倒黴了喝口水都能嗆死嗎?入夏後,利哈佛的英軍軍營裏突發瘟疫,將士們接二連三出現發燒、寒顫、頭痛、嘔吐,很快進入脫水昏迷狀態,繼以死亡。每天死亡人數高達五、六十人,到了七月初,整個軍營裏就隻剩下1千多人了。加上法軍又切斷了利哈佛城的供水和糧草,日夜不停地向城牆內開炮。盡管伊麗莎白不斷從英格蘭增兵,但瘟疫對英軍的打擊力遠遠超過法軍大炮的打擊力。英軍總指揮官沃裏克伯爵不得不承認失敗,選擇向法軍交城投降,利哈佛城歸還法軍,幸存的英軍士兵則獲準回國。

但這隻是更大災難的開始。回國的士兵們帶回到英格蘭的不僅是疲憊的身心和挫敗的意誌,他們還帶回了瘟疫。1563年整個夏秋,這些士兵走到哪裏,瘟神就跟到哪裏。僅8月份一個月,倫敦市民的死亡人數就從每周700人上升到每周2000人!這場瘟疫一直拖到年底,所幸11、12月份連續下了幾場大暴雨,將倫敦的大街小巷的汙糟全部滌蕩幹淨,瘟疫這才得到控製。

整個1562/63年讓伊麗莎白明白了兩件事:一,任何時候都不能相信任何外國王子的諾言;二,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易介入於己無關的外國戰事。

從個人角度來說,這場災難也差點要了伊麗莎白的命。入秋之後,她自己也患上了水皰病毒,是否與瘟疫有關無法確認。伊麗莎白一度陷入高燒昏迷,幾乎送命,整個朝野一片驚慌,唯恐伊麗莎白性命不保。幸虧她原本體質就很好,在太醫和嬤嬤的精心照料下總算漸漸康複。但她的這場病,卻再次給了老臣塞索和整個議會借口來加快對伊麗莎白的逼婚節奏,他們擔心一旦伊麗莎白謝世,王位由誰來繼承?因此女王的婚姻以及王位繼承人問題再次成為議會最亟待解決的議題。塞索苦口婆心地勸伊麗莎白要麽趕緊結婚自己生個孩子,要麽盡快指定一位繼承人,免得萬一她死了,整個國家會再次因爭奪王位而陷入內戰。伊麗莎白即沒有同意結婚,也沒有同意指定繼承人。她在議會會議上所做的答複是:我還年輕,你們在我臉上看到的不是皺紋,隻是水痘之後留下的黑斑而已!

康複後的伊麗莎白給自己的好友法國駐英大使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如果允許我追隨自己的天性,我想說的是,做個單身的要飯婆子也遠遠強過做個結了婚的女王。(If I follow the inclination of my nature, it is this: beggar-woman and single, far rather than queen and married.)。

但伊麗莎白畢竟是個聰明的君主,她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與歐洲君主們以及自己議會裏的男人們周璿。既然大家都想要她嫁人,而且國內國外的君主貴族們也都排著隊等著要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那就讓遊戲開始吧!畢竟伊麗莎白才剛滿30歲,宮廷禦醫也確認了她完全有生育能力!
 
(未完待續)
圖片來自網絡公眾區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