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 71 )

來源: 清衣江 2019-02-10 07:01: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987 bytes)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  71 )

 

照片為西師校園及北碚城區風景照片

清晨太陽正莊嚴地從東邊地平線上升起,懸在北碚城附近的縉雲山的上空。這時候不過早晨五點過鍾的光景,在東邊,地平線的一端,一片橘紅色的燦爛的早霞,清楚地勾勒出縉雲山和華鎣山脈另外一些高峰的輪廓,那些高峰連綿不斷,從北起大巴山南麓達州市境內的萬源市南部,南延至重慶永川黃瓜山。

 

我們剛結束了位於我們學校附近的一支高炮部隊的學軍活動後 才返回學校不久 。

 

雖然在學軍活動期間形式上我們的學生生活好像是終結了,但我感覺著我們一輩子都還是學生。深入基層,緊密聯係廣大的工農兵群眾,參加階級鬥爭,參加生產勞動,使自己革命化,勞動化,讓自己永葆革命的青春。這是我們要永遠踐行的一條群眾路線和須保持的一個根本的行動方向。

 

在經過一個月軍訓鍛煉後,我才領悟到這個社會大課堂裏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不到我們生命的終結和與世界告別的那一天,我們真正的學生生活是不會終結的,也不應該終結的。

 

學軍一個月,其影響甚至波及到同學們的方方麵麵,自然學習上也受到一些影響,即便是受到了這樣一些困難的波折,而一直到我們返校,重新恢複課堂教學後,我們在學習上所受到的因停課一個月所產生的影響才有所改觀。

 

雖然我們遇到了這樣一些所預料到波折,但從四月初開始我們還是依舊恢複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了。

 

四月初的一天早晨,我起床後,穿上衣服,坐在我床麵前的一張椅子上,我把頭靠在椅背上,我的眼光射在正對麵的書架上,在那裏立著一排書,裏麵有文革前出版的中國當代詩人郭沫若的詩集《鳳凰涅槃》(《女神》) ,郭小川《團泊窪的秋天》,卞之琳的《斷章》,臧克家《老馬》(《烙印》),  馮 至《十四行》 , 冰 心《繁星》 , 伊 沙《車過黃河》,根 子《白洋澱》,曹葆華《無題三章·一石擊破了水中天地》雲雲。

 

郭沫若《鳳凰涅槃》封麵上印著一對彩色的鳳凰,我好像看到飛來飛去的一對鳳凰,  唱著哀哀的歌聲飛去,銜著枝枝的香木飛來,飛來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後有陰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風凜冽的冰天。我默默地望著這些詩集,我內心也發出了微笑。我的心非常暖和。我對這些詩人們的回憶又鮮活了起來。仿佛這些詩人的麵影始終沒有離開我腦子。我到處都看到他們,想到他們。

 

自 我們三月尾上的最後一天從高炮部隊返校後,才正式告別了軍訓生活,離開軍營才幾天,想不到我的心還在那個地方。回憶起前幾天部隊的指戰員們在軍營大門口送別我們的情景,我有一種就像這些情景才發生在眼前的感覺。

 

我從宿舍的窗口遠眺綠樹圍繞著的運動場,就想起我們在軍營操場上訓練時的情形。這一個月軍訓期間我們到過好些訓練場地,見過好些新奇事物,握過不少戰士溫暖的手,我的心一直受著戰士們友情的擾動,一刻也沒有寧靜過。

 

我過了多少興奮歡樂的日子。可是我從軍營帶來的溫暖和熱情至今還在我的身上和心上發光發熱。而如今好不容易返校上課了,在此時刻我應當收回我那跑野馬似的思想,讓自己收心,徹底告別過去,好好安排自己的時間準備上課了。

 

自四月初開始我們年級的同學們才正式恢複了上專業課。今天早晨八點鍾在外語係大樓四樓我們班的教室裏由李老師給我們講授英美文學課。

 

他在課堂上以連續兩個課時的時間作了近兩個鍾頭的關於英國文學名著閱讀課文的講解。李老師是一位很有一番在語言學上有根底的教授,他在我們班的近三年半多的教學中是沒有用詞典的。

 

做一個高校的英語專業的教師給學生上課沒有用英語詞典,這在同學們看來或許算是稀奇的,但在對於象李老師這樣在高校教育中有豐富教學經驗,在英美文學上很有造詣,博文強記,知識淵博,詞匯量大的人,他至少是不會令人感到驚異的。

 

大學時代的李老師已經是嗜好英語小說的。在當時凡是英美著名作家寫的小說而能夠到手的書,無論原著或譯著,他似乎是沒有不讀的。他的記憶力很強,新讀過的原著小說他能頗詳細地重述出來,這就是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地方。

 

我們外語係英語專業的課程,有一大半乃至以上是設置了英美文學、文化以及 英語語言學等等課程,外語係的學生除了要學習第一外國語外,還要求學習第二外國語。

 

但象我們同學那時因受實際情況的限製,係上沒有條件安排我們選修第二外語,我自己倒是利用成都老鄉周同學的關係,趁此機會自己去他們數學係選修了第二外語日語。

 

畢業後,意想不到的是,我竟還能以此語言用作為一塊敲門磚,敲開了中科院成都分院的求職大門,在中科院成都分院某一研究所謀得一份科技日語翻譯的工作。這簡直算是一樁好運了。說實話,當然這主要還是需依靠關係才能夠招進去的,但這學過日語的因素還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我們一個禮拜的上英語專業課的時間在二三十個鍾點以上。加之李老師教英語的方法是很特別的,他是特別注重精讀。教外國語的教師大概都是大學科班文學碩士,大多是語學專家,又於與學生們所學的學科有涉曆。

 

李老師總愛選一些英美文學上的名著來做課文。上課時的情形與有些老師也不同,先是由李老師講書,他將英語精讀課教學設計策略一項一項向同學們展開。

 

仿寫,仿寫分為句型仿寫和結構仿寫,思辨能力的培養,閱讀過程,是讀者思維不斷與作者思維發生碰撞的過程。然後李老師采取啟發性的教學方法是讓同學們來講書。

 

他不像有的老師隻是指名某某學生站起來把原書讀一節,接著用漢語來翻譯。譯錯了時,或者讓別的同學改正,或者由老師自己來改正。接著又指名第二人讀下去,譯下去。

 

采用這種指名的方法,甚至有的老師是挨著座次指名同學讀課文。那倒還是可以偷懶,不輪到自己名下是可以不必準備。

 

但李老師授課絕不是任意,沒有準備的,他要求同學們無論是上課時或自修時都需要付出自己最大努力不畏 辛苦不懼勞累地刻苦學習這也是他一直執著,嚴格地要求同學們須做到的事情

 

有一次李老師從係上拿了幾章英文的油印錄回來,是從文革時期出版的英文《中國建設》月刊中選出來的幾篇文章,當他拿來向同學們講解時,分外感受著文章清新而樸實的寫作風格。

 

能夠想象得到文章作者那麼興奮地去工廠,下農村采訪後,才寫出了這樣一篇又一篇激動人心的散文和特寫,描繪出社會主義祖國的光輝麵貌和歡樂氣氛,表現出人民公社社員對豐收和勝利的喜悅之情。

 

如今時代變了,環境變了,今天的廣大讀者是工農兵群眾,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讀者也向作者伸出手來,歡迎他們到廣大工農兵群眾中去,希望他們深入實際生活中去采訪,寫出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歌頌偉大的人民,歌頌偉大的領袖的好文章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