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女王一世-從階下囚到一代天驕脫胎換骨之心路曆程(4)

來源: 南澗采萍 2019-01-26 09:17: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430 bytes)

瑪麗登基
瑪麗並不是英格蘭第一位以自己的血統問鼎王位的女子。早在12世紀,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Empress Matilda)頭婚嫁給神聖羅馬皇帝,孀居後改嫁法國的昂茹伯爵,即金雀花王朝的太祖。瑪蒂爾達在弟弟海上遇難後於1139年渡過英吉利海峽回英格蘭挑起內戰爭奪王位,雖然贏了,但那時候英格蘭還不能接受女人做國王,所以瑪蒂爾達並沒有加冕,而是由她的兒子在斯蒂芬國王死後繼位成為亨利二世,金雀花王朝的開朝君主,獅心理查王的父親。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回到瑪麗。


瑪麗是英格蘭第一位正式加冕坐上王位的女王。此前簡·格雷雖被推舉為女王,但也是沒有加冕的。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出愛德華六世所料,瑪麗登基後迅速著手將英格蘭拉回羅馬教廷。瑪麗認為自己的登基看是民心所向和正義所趨,全國一大半子民不都站在她的身後支持她推翻了新教徒的王權嗎?而她的表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爾斯五世也在第一時間宣布瑪麗的登基是順行上帝的旨意。

瑪麗迅速下詔,宣布愛德華六世朝代所頒布的所有新教改革舉措全部作廢,並很快頒布了《清算異教徒法案》,勒令全國教堂一律行羅馬禮,所有的彌撒一律不許用英語,隻能用拉丁語。1553年8月18日,瑪麗頒布了《宗教公告》,禁止使用“教皇主義””天主教徒“之類的用詞,規定隻有神職人員才能對《聖經》做出解釋,而且對《聖經》的解釋隻能在教堂或神學院才能進行。非神職人員不允許傳教說教。此令一下,意味著所有的激進派和改革派的宣教都是非法的了。

在這種宗教“逆改革”背景下,此前在愛德華六世時代從比利時瑞士等國家因逃避羅馬教廷迫害來英格蘭避難的宗教改革人士看到了危險,紛紛逃離了一直被他們當作避風港的英格蘭,在倫敦和英國南方定居的大批比利時紡織商們也紛紛舉家離去。

瑪麗將前朝失寵的大主教嘉丁納大主教(Stephen Gardiner)以及一幹被關押的重量級天主教囚犯全部從倫敦塔釋放,恢複了嘉丁納的大主教職位,並任命為她的樞密院首席大臣。而改革派的後期主要領導人、坎特布雷大主教、理想主義學者托馬斯·克蘭默(Thomas Cranmer)則在53年底被以叛國罪被審判。

但最後讓瑪麗失去人心的是她與外婆家的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聯姻。

瑪麗自小受到母後阿拉貢的凱瑟琳的諄諄教誨,心中一直懷著有朝一日繼承大統的理想。況且家族中不乏女君主典範形象,她自己的外祖母就是和外祖父平起平坐的西班牙夫妻君主中的一半。

時年37歲的瑪麗,雖然是英格蘭第一位真正掌權的女君主,但英格蘭沒有人相信一個女人可以獨當一麵掌管國家機器。生性多疑的瑪麗,其親信自然是她在潛氐的原班人馬,但她也不能將愛德華六世朝代留下的樞密院成員全部換掉,畢竟這些個大臣們掌握了管理國家的知識和能力。羽翼尚未豐滿之前,她還得先撇開宗教見解的分歧,因為得靠這些大臣們治理國家啊!

都鐸王朝的君主們都是演戲高手,在登基大典前兩天,瑪麗在她最信任的知己西班牙大使在場時召見了樞密院大臣們。大臣們到齊後,瑪麗刷的一下就跪在了群臣麵前:

“我將自己和整個王國都交付給你們,懇請你們能夠克勤職守,無愧於你們的誓言。”

結果把這些大臣們感動得不知所措,而瑪麗也很快就在樞密院形成一個終於自己的一個大約六、七人親信圈子。這些人當然都是舊交,熱衷於鞏固宗教的“撥亂反正”,而要保住新教改革不會重新抬頭,最保險的舉措就是瑪麗盡快成婚,若生下一男半女,便可將新教徒的伊麗莎白從王位繼承人的名單上劃掉,英格蘭這艘艦艇也將永遠航行在羅馬教廷的懷抱裏。所以瑪麗登基後的第一次樞密院會議議程便是瑪麗的婚姻事宜。

然而,瑪麗和樞密院乃至全英國子民們之間的矛盾就出在這郎君的人選問題上。

作為一個島國,英格蘭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島國情結,他們對歐洲大陸國家天生的不信任,不僅不信任,而且懷有深深的抵觸感。同理,歐洲大陸的貴族和君主們對英格蘭也是多少抱有鄙夷態度,認為盡管英格蘭的女人很漂亮,但男人都是隻會喝啤酒、講粗話的大老粗。

英格蘭從貴族到平民都希望瑪麗女王可以在英格蘭貴族中挑選一位做夫君。瑪麗登基的第二個月,下議院發言人呈遞了一份奏折,捶胸頓足地懇請瑪麗切不可選擇外國王子做夫君,聲稱任何一位外國王子,一旦與瑪麗結了婚,就自然而然成了英格蘭的國王,但外國王子總會有他們自己的打算,不會將英格蘭的利益擺在第一位。他甚至還為瑪麗推選了一位候選人:金雀花王朝後裔、約克王室(House of York)的約克公爵。

但瑪麗卻有她自己的想法。她一個堂堂的嫡公主出身的女王,怎能嫁給一個根本不能與她平起平坐的子民?!當西班牙大使私下詢問她的意見時,瑪麗回答說:一切聽從羅馬皇帝查爾斯表哥的安排。換句話說,瑪麗心裏的人選來自自己的母族西班牙王室。

這對於查爾斯五世來說無疑是正確答案,通過聯姻將英格蘭納入西班牙控製之下是不戰而勝的上上之策。
 
西班牙王子菲利普,後來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提香)

西班牙王室唯一的適齡人選是查爾斯五世的長子非利浦(Philip II of Spain)。菲利普比瑪麗小11歲,他的前妻是葡萄牙公主瑪利亞 (Maria Manuela, Princess of Portugal), 兩人於16歲那年成婚,瑪麗亞次年(1545年)死於產後出血,留下王子卡洛斯 (Don Calors),卡洛斯成為西班牙、葡萄牙、其他幾個歐洲小國以及耶路撒冷的王位繼承人。查爾斯五世試圖通過與瑪麗聯姻將英格蘭也控製在西班牙的勢力之下。

按輩分來說查爾斯五世是瑪麗的表兄,菲利普是瑪麗的表侄。但那個時候歐洲王室之間的聯姻很混亂,王子公主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分配不過來。為了達到政治和經濟目的,考慮不了輩分的問題了。

37歲的瑪麗拒絕了大臣們建議的英格蘭夫婿選擇,一心一意要嫁給小自己11歲的菲利普王子。查爾斯五世雇傭著名的畫家提香(Titian)為菲利普畫像呈獻給瑪麗。

然而,這個政治聯姻在英格蘭受到從上而下的反對,英格蘭人民害怕菲利普會因此成為英格蘭國王,英格蘭因此成為西班牙的附屬國。為了平定民心,瑪麗的條件是 1)菲利普可以擁有英格蘭國王的頭銜,但沒有瑪麗的懿旨無權任命大臣。2)瑪麗去世後菲利普無權繼承英格蘭王位,王位由他們的孩子繼承,3)英格蘭沒有向查爾斯五世提供軍隊幫西班牙打仗的責任。

下麵這兩幅瑪麗的畫像,一幅是1544年,一幅是1554年,相隔十年時間時間,可以看出瑪麗蒼老了許多。這十年對瑪麗來說該是何種的折磨!

瑪麗1544年

瑪麗1554年

可以說菲利普對表姑瑪麗的身體並不感興趣,他自己明確表示這是政治聯姻。但這並不影響瑪麗對菲利普的感情。雙方第一次見麵的兩天之後,1554年7月25日婚禮在西敏寺舉行。婚後菲利普盡丈夫的責任,暫時居住在英格蘭。
 
姐妹翻臉
瑪麗登基後,英格蘭國內反對瑪麗一世的呼聲一直沒有間斷過。尤其是在瑪麗與菲利普婚後,新教徒們更是將他們的目光投向了伊麗莎白公主。對於他們來說,年輕而充滿活力的伊麗莎白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伊麗莎白的母後是英國玫瑰、新教徒,畢竟亨利八世就是因為她而與羅馬教廷決裂的。在瑪麗一意孤行不顧死活地將英格蘭拉回到羅馬教廷時,英格蘭的新教徒將他們的希望寄托在伊麗莎白身上。

您讀到這裏也許會問,為什麽他們會為了宗教而爭得你死我活。理由很簡單,中世紀的人非常畏懼自己死後不能進天堂,無論哪一派掌權,另一派的人都是異教徒,永遠進不了天堂。所以說對他們來說這是生死攸關的大問題。

瑪麗自登基後便開始說服伊麗莎白皈依天主教,伊麗莎白明確表示自己作為臣子對君主的愛不能超過自己作為教徒對上帝的愛。就是在伊麗莎白拗不過瑪麗的軟硬兼施跟著瑪麗做彌撒時,伊麗莎白的表情也是流露出十分的不情願;故此姐妹關係迅速惡化,伊麗莎白選擇遠離王宮,帶著500家丁去她在英格蘭中部的莊園暫住。

新教造

這時候,英格蘭各地新教徒開始造反,更有甚者,他們是打著伊麗莎白的旗號來造反。1554年1月和2月,英國發生了嚴重叛亂。叛軍已經進入了倫敦市區,要不是因為指揮不當、組織不嚴,說不定就已經推翻了瑪麗。

叛軍失敗後,其首領很快被捕。糟糕的是,首領交代伊麗莎白是這次叛軍計劃的一部分,說他們打算說服伊麗莎白嫁給金盞花王朝的後人約克王室的徳文伯爵(Earl  of Deven),取代瑪麗和菲利普。即便他們手裏沒有任何可以定罪伊麗莎白的證據,但就這樣伊麗莎白也是有口難辯。

這時候關在倫敦塔中的簡格雷的父親亨利·格雷也因加入叛亂而被捕,導致瑪麗將關在倫敦塔中的簡·格雷和她的丈夫斬首。在亨利·格雷被斬首的那一天,可能是因為過度驚恐所致,伊麗莎白突然感到身體十分不適,決定和家丁一起啟程返回倫敦。

這一行動被密切監視伊麗莎白的人報告給瑪麗,瑪麗懷疑伊麗莎白是要回倫敦奪權,而且瑪麗的外交顧問、羅馬帝國大使一直勸說瑪麗斬草除根,除掉伊麗莎白,因為隻要她活著,新教徒的叛亂就不會停止。瑪麗的國內大臣們則懷疑伊麗莎白暗中勾結法國大使,圖謀不軌。

伊麗莎白再度成為階下囚

伊麗莎白到底是自己剩下的唯一親人,又是個討人喜歡的小妹妹,故此瑪麗拒絕給保守派大臣們直接答複,也拒絕伊麗莎白的求見。經過三個星期激烈的思想鬥爭後,1554年3月18日,瑪麗決定將伊麗莎白押送倫敦塔,切斷她與外界的聯絡。

那時候囚犯進倫敦塔都是經泰晤士河坐船從地下室一層的犯人出入口進出的。在多次請求麵見瑪麗被拒絕後,伊麗莎白在入獄前給瑪麗寫了一封信,懇求瑪麗開恩,不要輕信“邪惡之人”的挑撥來殺害自己的親妹妹,  “我謙卑地渴求您本人能夠給我片言隻字的答複。(I humblelly crave but only one word of answer from youeself)。但是瑪麗沒有回答,隻是下令將伊麗莎白關在曾經關押伊麗莎白的母親安·波琳的囚室。這對年輕的伊麗莎白來說該是何等的精神折磨。

據記載,伊麗莎白對倫敦塔充滿了恐懼,因為包括她親生母親在內的多少人都是全身完好進去身首異處才出來的。在小船載她去倫敦塔的那一天,大雨傾盆,船從泰晤士河拐彎進了通往倫敦塔的水渠,到達通向地窖的台階。伊麗莎白下船後死死地坐在台階上,被雨淋得又冷又濕、渾身顫抖,可她就是拒絕進入倫敦塔。最後她的奶媽凱特說你好歹進去躲躲雨吧,不然會凍死在這裏的。

坐在倫敦塔監獄台階上的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在倫敦塔被內閣大臣輪番審訊,但也沒找到確鑿證據。叛軍的首領在臨刑前改口,說伊麗莎白公主對反叛並不知情。瑪麗的內閣也並非意見一致,部分大臣說服瑪麗不能殺伊麗莎白尤其是三朝元老威廉·塞索(William Cecil),更是力勸瑪麗伊麗莎白不可殺,殺之會失去民心,恐民眾會造反。

於是伊麗莎白在關押了兩個多月後被釋放,瑪麗派人將她送到牛津郊外的 Woodstock 軟禁。據記載,在她從倫敦到牛津的一路上,老百姓們爭相迎接,很多婦女往她懷裏塞點心和水果,一直塞到她拿不動。

老臣塞索以後成為伊麗莎白一生的良師益友,在登基後更是成為英格蘭內政外交的支柱。但此時的伊麗莎白除了勇氣和耐心,更多的是無奈恐懼與失望。因為很快宮裏就傳出瑪麗懷孕的消息。

下回分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