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18年10月
在世人眼中,“嫵媚”的女人總是帶著光。她們似乎是上天偏愛的女子,舉手投足間都能牽動他人的目光,理應為這份天賦的柔情而自豪與歡悅。
然而,對於淩子來說卻並非如此。
“嫵媚”這兩個字,曾經在她心中是一根深深的刺,讓她困惑、羞赧,甚至抗拒了半生。
一、那個被“嫵媚”定義的少女
那是二十多年前,淩子還在中學。她十六七歲,眼神澄澈,性情靦腆。那時的她,剛剛學會在朦朧的青春中探尋世界,對一切既好奇又羞澀。
那一學期,學校來了幾位剛從師範學院畢業的年輕老師。其中一位姓文的物理老師尤其受歡迎——他不高不矮,神情爽朗,講課生動風趣,總能用最淺顯的語言解釋最抽象的公式。課後,他會在操場上與學生們打籃球,動作矯健,意氣飛揚;夜晚的宿舍中,又常傳出他彈奏電子琴的悠揚旋律。年輕的他,是校園裏獨一無二的存在——既有才氣,又有風度,還有那種令人心動的溫度。
校園裏情竇初開的少女們,自然都暗暗傾慕他。
淩子也不例外。隻是她更為靦腆,從不敢直視他的眼睛。每次被提問,她的心跳便如鼓,話還未出口,臉早已緋紅。
直到有一天,一場小小的爭執打破了這種含蓄的平衡。
多年後,她已記不清當初為何與文老師起了爭執,隻記得第二天便收到他一封厚厚的信——足有四五頁紙。信的內容如今已模糊不清,唯有其中兩個字深深刻在她心底——“嫵媚”。
二、誤解與羞怯
那兩個字,像一道印記,伴隨了她此後的人生。
彼時的淩子,還不懂“嫵媚”的真正含義。她以為那是專屬“壞女人”的詞匯——那些影視劇中濃妝豔抹、笑意曖昧的女子。一個清純得連異性手都未握過的少女,怎麽能被這樣定義?
那段日子,她陷入深深的羞愧與自卑之中。她覺得自己在老師眼中成了輕浮之人,因此不再與文老師多言,也沒有回那封信。期末後,她轉學離開。那份懵懂的暗戀,如晨霧般在時光中消散,隻留下“嫵媚”二字,像一根刺,嵌在心底。
三、被誤讀的溫柔
歲月流轉。
大學時,有個男生給她寫信表白,說她“像月亮,像星光,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亮”。
她拒絕了。
男孩卻回信指責她虛偽:“你明明用那樣的眼神看我。”
淩子怔住了。她一向自守分寸,從未刻意去看誰。可人們卻常說:“你的眼睛會說話,會傳情。”
於是,她愈發小心——行止端莊,言笑克製。即便心中有喜歡的人,也隻藏在心裏,絕不顯露。
她害怕那無心的眼神再被誤解成“嫵媚”,再被曲解為輕佻。
四、嫵媚的真義
如今,淩子已年過四十,早已成為妻子、母親,過著平穩而幸福的生活。奇怪的是,人們仍常用“嫵媚”來形容她。
不過,經曆歲月洗禮後的她,對“嫵媚”二字已有了新的理解。她不再逃避,也不再刺痛。她開始坦然接受人們的評價,甚至能從那字眼中聽出讚美與善意。
有一天,她鼓起勇氣去翻詞典。
辭書上寫著:
“嫵媚,形容女子姿容美好、風姿柔和,舉止神態自然得體,兼具溫婉與魅力。”
那一刻,她笑了。
原來,嫵媚並非妖冶,而是從容與靈氣的交織;
嫵媚不隻是外貌,更是一種氣度,一種歲月沉澱出的優雅。
那曾令她羞怯的兩個字,竟是一種極高的讚譽。
五、她的自白
雖然歲月流逝、如今青春不再,淩子終於明白,那些曾被誤讀、被壓抑的溫柔,其實正是女人的力量。
她看著鏡中的自己,心中升起一股力量,心中默念——
“我的嫵媚,我做主。”
她要做一個“媚而不妖,媚而不俗”的女人,
一個有氣度、有溫度、有靈魂,不被定義也不自我否定的女人。
她釋懷了那個年少的誤會,
也終於與自己的“嫵媚”握手言和。
也許,那封信中的誤解,正是命運的一份饋贈。
它讓她走過自卑與克製,
最終抵達了成熟與安然。
嫵媚,不是迎合目光的柔軟,
而是懂得愛自己之後的光彩。
那年他寫下“嫵媚”,她用了半生釋懷
所有跟帖:
•
吃了沒文化的虧
-youtub-
♂
(0 bytes)
()
10/31/2025 postreply
15:12:37
•
“嫵媚” 一詞居然還會誤會, 這語文水平要低到何種程度? 難以想象! 你要說“妖嬈” 有點兒誤會倒也罷了
-luckystarweiwei-
♀
(0 bytes)
()
11/01/2025 postreply
14:44:26
•
女主當年十六歲時確實學識有限,如今大概也沒什麽長進吧。倒是樓上兩位高人,評論得如此犀利,一針見血
-天芷蘭-
♀
(1004 bytes)
()
11/01/2025 postreply
19:37:30
•
一個檢點的老師不應該給這個年齡的女學生寫信稱其嫵媚。這個女主看起來多少有點不對勁。
-4657238-
♀
(197 bytes)
()
11/01/2025 postreply
21:41:37
•
也覺得老師不檢點。當麵道個歉不就完了,至於四五頁的寫嗎?還好女孩子被嚇跑了。
-廢話多多-
♀
(0 bytes)
()
11/02/2025 postreply
02: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