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簡寫本》
編著:小花榮
前言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今天,逐句逐字通讀《紅樓夢》是件難事,棄之有些遺撼。因而產生了簡寫《紅樓夢》的衝動,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編寫,壓縮2/3篇幅,成了此書,原著78萬字,壓縮後大約24萬字。力圖言簡意賅,在能讓讀者通曉全文的前提下,節省大量時間。這是本人80歲以後的努力嚐試,希望讀者喜歡,其中不妥之處,敬請斧批,不勝感激。
第一回
甄隱士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戀閨秀
話說女媧在大荒山把天補好後,剩下一石棄之此山的青埂峰下。不知經幾世幾劫,此石吸納天地之精華,己通靈性,自來自往,可大可小。
一天,一僧一道來到青埂峰下,看到一塊玉石,晶瑩剔透,扇墜大小,十分可愛。僧托石於手,道:“再刻些字,逐成寶物,攜入人間享受榮華富貴其不妙哉!”石大喜,連聲問:“何時去?去何處?”僧道:“莫間,日後自然明白。”說畢,袖石飄然而去。
又不知過了多少朝代。
一天空空道人經過此地,看到大石上刻著一人一生故事,讀來十分有趣。其中有詩一首:
無才去補天,入塵若幹年。身前身後事,誰能去作傳?再一首: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說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道士便把石頭上的故事抄下來傳入人間。
東南姑蘇城,城內有一座葫蘆廟,廟旁住著一戶甄姓人家,主人甄士隱是鄉宦,整日裏觀花修竹,吟詩作詞。倒也快活。美中不足,年過半百膝下無子,隻有一女年方三歲,乳名英蓮,和夫人封氏一家三口靠鄉下百畝薄田供養生息。
且說一日,因困倦在書房伏案休息的甄士隱恍惚中看到一僧一道從門口經過,且行且談,便跟了上去。聽僧說道:“這冤孽是赤瑕宮待從神瑛,他常常用甘露去澆灌西方河岸的一株繹珠草,這株草得宜精華,變幻成一女子常在河岸遊玩。這神瑛動了凡心,繹珠草得知也要下凡,要用眼淚報答神瑛的灌溉之恩,你說奇也不奇?”聽到這兒,士隱搶前一步,拜曰:“仙人能否展現神瑛之容?”道士取出,原是一塊鮮明美玉,上刻通靈寶玉四字,欲看後邊小字,隻聽“哐嘡”一聲,頓時驚醒,原是一夢!隻見奶媽抱著英蓮推門而入。甄士隱看著粉妝玉琢、乖覺可愛的女兒,喜不自禁地接過英蓮,抱到廟門玩耍。正碰上在廟裏居住的窮懦賈雨村。
這賈雨村是湖州人氏,原是富裕家庭,誰知家道中落,直至家徒四壁,隻剩其一人!賈雨村不甘,借銀進京趕考,立誌重建家業。走到此處,銀兩用盡,隻好借住廟堂,靠賣字為生。平日裏甄士隱沒少接濟他。
今日碰上,士隱邀雨村書房一敘。雨村隨士隱來到書房,茶未吃完,忽報嚴老爺來訪。士隱請雨村自便,急急離去。
雨村正翻書之時,聽窗外有女咳聲,起身向外觀看,隻見-女正摘花,隻見她眉目清秀,儀表不俗,自有動人之處。雨村看呆了。那女原是封氏Y環嬌杏。嬌杏抱花欲走,抬頭知有人看她,雖說此人舊巾破衫,卻膀寬腰圓,劍?星眼,非久困之人。嬌杏回走時,兩次回頭相視。雨村便認為嬌杏有意於他,心中狂喜。
有小童來報,客人留飯,主人無法分身,請自便。雨村回廟不提。
八月十五,士隱邀雨村來院暢飲,兩人把酒觀月,詩意大發!雨村曰:
時逢三五便團圓,
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
人間萬姓仰頭看!
士隱聽了連呼妙哉妙哉!
曰:“仁兄並非久居人下者,現奉上白銀五十兩,兄赴京討得功名,也不負兄這般才華也!”雨村也不推辭,收下銀兩,赴京去了。
元宵佳節,士隱命家仆霍啟抱英蓮去社火觀燈。觀燈時,霍啟因要小解,把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著,回來後不見英蓮蹤影,急得他尋找到半夜也沒找著,知其罪重大,連夜逃走了。
士隱夫妻等了一夜,不見人歸,忙請人尋找,那還有女兒的影子?封氏日夜啼哭,幾欲尋死!士隱也大病了一埸。
三月十五,廟裏小和尚炸供,不填火燃窗欞,大火漫延,燒了半條街。可憐和廟相鄰的甄氏家,燒得片瓦不留。幸人都跑了出來。
士隱無奈,和妻子商量後,變賣家鄉薄田,帶著兩個Y環投奔嶽父去了。
嶽父封肅是個嫌貧愛富之人。見女婿這般模樣,有些看不起。好在還有賣田之銀,勉強安頓下來。錢用盡,封肅免不了惡語相加。未出半年,士隱就憔悴不堪。
一天,士隱拄拐外出,見一跛腳道人,邊走邊念:“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金錢忘不了,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愛,君亡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子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女誰見了?”
士隱向前施禮道:“隻聽你滿嘴好了好了,何謂好?何謂了?”跛道大笑曰: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士隱是聰慧之人,即看透人生。用數語回解“好了歌”。即曰:“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埸。蛛絲兒結滿雕梁,綠沙今又在蓬窗上。說什麽脂正濃粉正香,為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霄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膀。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沙帽小,至使鎖枷扛。昨嫌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埸,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吟畢,搶過道士的褡褳,隨道士而去!
封氏得知,大哭一場,隻好和兩個丫環賣些針絲度日。
一天,Y環嬌杏在門口賣針絲,忽聽鳴鑼之聲,眾人都說新太爺到仼。嬌杏立身門內向外張望,隻見軍牢快手一對對過去以後,大橋抬著一位官員過來。嬌杏楞了楞,自想這位官員好麵善,好像在哪裏見過!一時竟想不起來。
晚間,有人砸門,高喊:“本府大人喚主人問話!"
封肅聽了,嚇得目瞪口呆。
網圖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