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來到美國紐約,之後二十來年就一直住在曼哈頓上西區,離湖濱公園和中央公園東西都隻隔著兩條馬路。工作之餘,周末之際,隻要天氣許得,就去那裏悠步。有了孩子,去得更多。他們喜歡西九十一街哈德遜河畔的河馬公園:風景好,孩子多,夏天還有那淋淋濺濺,歡語笑聲。看著他們,我也樂在其中。
曼哈頓道路有它自己的明晰的大格局。住久了的人,或因工作常去的人隻要知道尋路人要去的地方,立即就能按街道的號數、叫法和太陽在不同時間裏的位置告訴他去處的方向和走法。
帶著小幾歲的孩子過馬路,重要的當然是安全,四周看清了,不快不慢穩穩當當地在綠燈引示下走將過去。這樣,行車和路人也能看清你的路數節奏,少了些可能的碰撞,過街於是流暢了許多。蠻橫的也有,隻是少數,對曼哈頓交通的自由暢快影響不大。
這樣的經驗在大多數曼哈頓居民已是常識,幾乎每天都要經曆的。不管在枝杈小路,還是必要過的十字街口,我也以為這是平常。但曼哈頓的十字路口總是給人不一樣的故事,其中打動我又讓我和家人始終感動的是下麵的一個十字路口不平常的小故事。
一個秋日的傍晚,太陽還暖暖地斜照著小街大道,抵托出曼哈頓高樓群宇的燈火珊闌,我們全家從湖濱公園回返。走到西九十六街百老匯大道的十字街口時,看到了百老匯劇場以外的一出無有台詞,無有裝點、無有音樂,無有燈光,無有編導,無有剪輯,無有旁白的永世輝煌。
有兩位約莫九十來歲的姍姍夫婦手挽著手由西向東等著過街的綠燈。綠燈亮,男士走下了路沿,慢慢地轉過身,潺潺地伸出手,緩緩的托著愛妻踏入街麵,等到他穩穩實實地將她的手攏進了自己的臂挽,便放步過街。也有波折和爭執甚至於鬧咀的,但這一刻,他們是相扶相持的:為了一起走過那個街口,回家。
曼哈頓繁忙的街口紅黃綠燈翻得較快的,一般隻有一到一分半的時間通過。這對老夫妻,動作因為年齡自然非常緩慢。從百老匯西邊跨過走上東邊的街沿,他們足足走了五分多鍾。按常理,這樣去走,喇叭就來了,很急很凶的那種,也可能遭罵。但這一天這一刻,曼哈頓以它深底的博愛與胸襟給了這對恩愛夫妻趟過十字街口所需要的一切時間。紅黃綠燈照舊刻板地翻著,交通規則失去了一切該有的功能意義,所有的車輛停下了,所有的行人停下了,所有的聲音停下了。一切變得不可思議地安靜。曼哈頓這個街口的所有人,包括我,以整齊的目光向這兩位老人致以人性大愛最崇高的敬意。
這是我百老匯劇場外見過的,極其平凡日子裏,無法登台奧斯卡的最佳劇景---十字街口,那永世的輝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