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作家史鐵生是當代文學史上的奇特人物。我略微知道他作品中獨特而豁達的生死觀,《我與地壇》一直在我的讀書列表上,但遲遲未開始閱讀。這次和孩子一起讀,終於得以開啟這本作品。《我與地壇》的散文果然如我期待般豁達而獨特,其中一篇不長的小說《毒藥》卻帶來了更為奇特的閱讀體驗。據說,這個故事的靈感來源於作者養金魚的生活經曆。
這個題目十分引人注目,讓人好奇“毒藥”究竟是什麽,誰服用了它,結果如何。敘述者不急不緩地描繪故事背景:一個與世隔絕的島嶼,島上的人以培育怪異的魚為人生目標,為此癲狂走火入魔。故事的主體是一位陌生老人和島上一位醫生老人之間的對話,揭示了過去五六十年間島上的變遷。兩位老人之間的糾葛源自幾十年前的兩顆名為毒藥、實際上卻並非毒藥的藥丸。最終,故事以陌生老人離島、醫生老人讓他帶走兩位少年以尋求救贖作為結尾。
坦白說,第一遍讀下來,我沒完全看懂這個荒誕的故事。它顯然不止字麵意思,但作者並未直白點明。我查閱了一些豆瓣上的評論,才逐漸理清思路:原來,史鐵生巧妙地玩了一個“毒藥三重奏”。
-
到底什麽是毒藥?
老人之間的對話,是故事明麵上的“毒藥”。結尾揭示,那其實根本不是真正的毒藥,而是醫生老人的一番仁心苦心。藥丸給了年輕人掌控生死的錯覺,卻幫助他擺脫了絕望,重拾生活的意義。
而為了培育更怪異的魚苗,島民給魚喂食各種奇怪的東西,這些行為其實戕害了魚的健康,這也是一種毒藥——故事中明寫的第二層含義。
最後,還有一種未明說的毒藥:島民因沉迷於培育怪魚而放棄繁衍後代。這種消滅新生命的“毒藥”,正是作者最終暗示的最大隱患。 -
誰服了毒藥?為什麽服了?
真正的毒藥,是島民主動服下的“貪欲之毒”。為了名利,他們追求極致,最終讓島嶼陷入災難,社會瀕臨崩潰。這是一個深刻的警示。
而闖島老人,在經曆了生死的掙紮後,逐漸看透了生死:“反正總要死的,為什麽不活著試試呢?”他最終選擇放棄毒藥,不僅重獲生命,還帶走了象征希望的兩位少年。少年無心的好奇之舉,解開了假毒藥的秘密。 -
生還是死?
當年的闖島老人一心求死,但拿到假毒藥後,反而發生了認知轉折。他不再急切求死,為自己和島嶼帶來了生機。這體現了史鐵生一貫的“向死而生”哲學:看透生死,人生反而能從容。醫生的做法也值得稱讚。他麵對求死的年輕人,沒有簡單拒絕或同意,而是用智慧化解了危機,展現了醫者仁心的境界。相比為了怪魚而走火入魔的島民,醫生選擇延續生命,並留下了後代,在生死問題上的眼光顯然更為長遠。
綜合來看,《毒藥》是一篇篇幅不長的寓言式小說,卻包含了作者對人類未來的深刻關切。好的作品不拘泥篇幅,內容恰到好處即可。在我看來,史鐵生這篇寫於四十多年前的作品,即使今天讀來,仍然令人耳目一新、深感震撼,與他的其他作品一樣,展現出跨越時間的生命力。
毒藥易得,解藥難求。史鐵生也許是借這個荒誕故事提醒我們: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一劑毒藥。你是否能辨別它呢?
(完)
借此書評順祝親愛的讀者們在新的2025年豁達人生,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