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說“中國教師的心理狀態越來越差了”

10 月初,重慶某初中的一位班主任在微信群裏忽然發飆。

  衝著所有家長大罵:“莫挨老子”,“都給老子滾”……

  把大家看懵了。

後來校方通報,這位班主任之所以情緒失控,是因為日常工作壓力大。

  當天一名學生的飯卡不能正常使用。她和家長反複溝通無果,心態崩了。

  

  無獨有偶,廣東一名小學班主任也發過 “無名火”。

  暑假前,她要求學生把《假期安全責任通知書》帶回家,請家長簽字。

  有學生問:媽媽簽行不行?

  這位老師就莫名奇妙地破防了,在課堂上大吼道:

  “爸爸媽媽死了就不用簽,爺爺奶奶死了就不用簽,全家都死了就不用簽!”

  恰巧這段話被同學錄下,家長就拿著錄音舉報到了學校。

  校方說,這位老師平常積極肯幹,責任心強。不知道那天為啥如此失態,學校已將其調離崗位。

  

  事情就這麽解決了。

  可能對她來說,不做班主任也是一種解脫吧。

  每次發生這樣的事,輿論基本分為兩派。

  一派同情老師,認為當班主任太不容易了。

  不僅要忙教學,還要管各種瑣碎班務。就連寒假值班看門,也得老師們親力親為。

  重壓之下情緒失控,實屬人之常情。

  

  另一派吐槽,現在的老師戾氣太重。

  既然為人師表,就應當懷有愛心和耐心,無論如何都不該拿學生當出氣筒。

  

  大家都希望碰到春風化雨的好老師。奈何現實告訴我們,良師可遇而不可求。

  在種種因素的作用下,老師們的脾氣心性越來越難琢磨了。

  

  在諸多旁觀者眼中,當老師是份辛苦但體麵的工作。

  有編製,有寒暑假,還有社會價值。

  可當局者卻覺得學校是座圍城 ——

  上不了岸的人想進來,身在其中的人恨不得立馬卷鋪蓋跑路。因為 “城” 裏的氛圍太過壓抑、致鬱。

  隨便上網逛逛,就能看到不少教師網友聚在一塊兒團建,講述自己從教後的身心變化:

  有的是被奇葩領導氣到小腦萎縮。

  

  有的是被學生、家長暴擊了。

  

  比較極端的案例是:

  某位老師上著課就全身發麻倒在地上,一眾學生全在下麵看笑話。

  而她還因為請假看病被家長罵得狗血淋頭……

  

  不知道這帖子真不真,我希望是假的,否則孺子太不可教也了。

  搞教育是真心忙,也是真心累。2022 年 3 月發布的《全國 “雙減” 成效報告》提到:

 

60.3% 的受訪教師覺得自己課後服務的工作量變大了; 特別是班主任和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幾乎每天都是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半回家。

 

  這跟 996 的私企打工人,沒啥區別。

  於是你會看到,一堆教師在網上開訴苦大會。

  主課、副課老師爭著比慘,都說自己負擔太重了:

  

  有位老師直言,隻有考上編製的那一刻是快樂的;

  現在真是一邊深陷抑鬱,一邊不敢輕生。

  因為他們害怕自己一念之差,不僅會害了家人,還會連累更多無辜的同行 ——

  

  看完這些梗圖和留言,隻覺得他們的精神狀態確實一言難盡。

  

  個人講述隻是冰山一角。

  無數專家學者的調研進一步揭示了凜冽的現實:

  《2022 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顯示,互聯網行業和教培科研行業是抑鬱症的重災區。

  

  老師們調侃,看到這裏,心裏更鬱悶了。

  “因為人家搞互聯網的,至少還有錢……”

  

  而教師編就像孔乙己的長衫,它能讓你站著 emo,卻無法坐著享受人生。

  

  人民大學公布的一項專題報告做了更細致的描述。

  

  其中寫到,1998 至 2020 年間,“女性、中學、大學教師以及東部、東北部地區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惡化較為明顯”。

  盡管 “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總體上有輕微下降趨勢”,但基本麵仍然不容樂觀。

  因為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整體呈緩慢上升趨勢,城市、公辦和西部地區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惡化趨勢較快”;

  也因為目測 “未來五年內,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會持續維持在較高水平”。

  好些媒體把上述結論概括為這樣一句話:

  “中國教師的心理健康,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生活中,家長們總會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孩子的心理健康。

  告誡他們不要自卑,不要嫉妒別人,做一個積極陽光的好少年比什麽都重要。

  可事實上,他們的老師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裏暗暗自卑、暗暗焦慮、暗暗嫉妒……

  被負能量狠狠糾纏。

  

  試想,園丁們如此,花朵們還能好嗎?

  問題真心挺緊迫的。

  

  

  最後,問題自然就來到了 “怎麽辦” 上。

  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師給出的辦法是 “冷處理”:

  學會冷淡,學會劃水,學會愛自己。

  

  橫豎學校不搞降本增效,做個職場老油子也挺好。

  雖說這麽做 “政治不正確”,但似乎已經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選擇了。

  

  長期來看,我們還得找些更靠譜的工作方法,保護老師們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否則,一旦他們隻求自保,隻會讓教育係統充斥著劣幣驅逐良幣的悖論。

  進而導致教育環境越來越差。

  具體的做法有很多。

  比如,減少雜活攤派,讓老師們有足夠的時間專注教學。

  

  又比如,不要把他們想象成完美的 “聖人”,給予他們更多的包容與理解。

  《中國教育報》曾經撰文提到,社會各界對教師群體要求太高了:

  “普通話要向播音員看齊,粉筆字要與書法家不分伯仲”;

  “講課要具有演講者的風采,寫作要有作家的功底”;

  一邊期待教育工作者自覺追求克勤克儉,一邊又希望他們在履行公共服務時如同高級家政無所不能、無所不會。

  怎麽想都是強人所難。

  何必呢?

  過高的要求隻會讓人厭倦工作。要不就是把有限的精力全都浪費在刀背上。

  最後,還是希望 “子涵爸媽” 能夠放過老師。

  多些嚴於律己,少些嚴於律人。

  

  多些溫文爾雅,少些張口就來。

  

  這樣,老師們的心情應該能好很多。

來源:雷斯林

本文來自網絡,不代表博海拾貝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57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