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顆流星劃過天空—— 瘂弦

又一顆流星劃過天空—— 瘂弦


 

 

瘂弦(1932年8月29日—2024年10月11日),本名王慶麟,出生於河南南陽,台灣現代詩人。

 

台灣現代詩巨擘

台灣重量級詩人

台灣現代詩啟發者

他是華文現代詩啟發者,也是推動文化的編輯者

瘂弦為台灣文壇打造黃金盛世 卻感歎「沒有完成自己」

 

這些是近幾日的新聞頭條。瘂弦先生的成就自然有許多更能擔當此任的人來書寫。比較少人知道的是瘂弦先生和豫衡聯中的關聯。

 

詩人陳義芝先生在講述瘂弦先生詩裏的故鄉時,說瘂弦先生是替那幾十萬跨海而來的人抒發了他們自己無法言說的感情。作為那一代人的子女,我是那些無法抒發的夜半嗚噎聲的目擊證人。

紅玉米 —— 瘂弦

宣統那年的風吹著

吹著那串紅玉米

 

它就在屋簷下

掛著

好像整個北方

整個北方的憂鬱

都掛在那兒

 

猶似一些逃學的下午

雪使私塾先生的戒尺冷了

表姊的驢兒就栓在桑樹下麵

 

猶似嗩呐吹起

道士們喃喃著

祖父的亡靈到京城去還沒有回來

 

猶似叫哥哥的葫蘆藏在棉袍裏

一點點淒涼,一點點溫暖

以及銅環滾過崗子

 

遙見外婆家的蕎麥田

便哭了

 

就是那種紅玉米

掛著,久久地

屋簷底下

宣統那年的風吹著

 

你們永不懂得

那樣的紅玉米

 

它掛在那兒的姿態

和它的顏色

我底南方出生的女兒也不懂得

凡爾哈侖也不懂得

 

猶似現在

我已老邁

在記憶的屋簷下

紅玉米掛著

一九五八年的風吹著

紅玉米掛著

 

瘂弦先生離開南陽時16歲,是南都中學學生。跟著學校走到湖南零陵,在那裏離開學校去從軍。為紀念豫衡聯中抵台70周年,所有叔叔、伯伯、阿姨們共同出版了《乳燕南飛——國立豫衡聯合中學流亡餘記》,瘂弦先生也寫了一篇序「往日回憶不勝唏噓」,僅此節錄一段:

 

…政府以河南省為標竿,南陽區的學生要遷到湖南衡陽,人還未到,校名已經想好,稱謂「豫(河南)衡(衡陽)聯中」。後因戰事繼續惡化,一直流亡到越南,被囚禁在集中營,但仍弦歌不輟。

……

在流亡過程中,師生不管走到何處?生活是如何艱困,一有空檔,就開始上課,老師諄諄教誨,學生孜孜不倦的學習,這在中國教育史上可以與「西南聯大」媲美。

 

在《乳燕南飛》之前,已經出版了好幾輯《豫衡通訊》。瘂弦先生也盡所能提供筆墨。僅此節錄一段:

 

海外讀通訊,如聆鄉音。

刊物雖小,但卻像一隻火把,對我南陽「逃」(我至今仍用逃字)出來的同學而言,它是一固光譜,一個熱源,大夥雖然分散在世界各地,但遙見天際這支炬火,就可以借它采光取暖,聚攏我們的情感。

 

2024年10月11日,瘂弦先生化成流星劃過天空,留下一束光,一支炬火。文學詩人的成就自有薪火傳承。

那一段流亡學生的曆史,卻在眼前敘述消失。

我們這一代該如何搶救曆史?

 

 

(圖片來源 網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