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奧、匈三國的逍遙腳步(36)—-進入匈牙利(Hungary)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列車經2個多小時的行駛於上午11:19分到達布達佩斯中心火車站(Budapest Keleti)。列車跨過奧匈邊界後,民宅、環境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少建築的外立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外牆皮剝落現象,甚至不少古老建築也是如此,如此多的古老建築急待修繕,這在捷克和奧地利是很難見到的,可能也是與“鈔票”的問題有關吧…..。車站大廳出口處的目光四射的“閑人”也多了起來,看來不是久留之地,一個Uber直奔預定賓館而去….。這也是龔“老爺”進入布達佩斯的第一印象。
布達佩斯的建築看第一眼就感覺別有一番風味,應該是獨有匈牙利的民族風情吧,她的裝飾花紋、風格,建築物屋頂的造型都那麽的似曾相識,它們似乎來自蒙古草原的蒙古包,帳篷,蒙古男子的頭帽,貴族蒙古婦女的頭飾造型以及裝飾花紋….。看來布達佩斯應該是一個草原文化與歐洲文化高度相融合的產物….。
照片(1)至(3):布達佩斯中心火車站,第3張照片可以看到車站側廊頂部麵層剝落現象
照片(4)至(9):布達佩斯街邊城市建築,第5張照片可以看到草原文化與希臘風格融合的古建築上部缺乏修繕的情況
捷、奧、匈三國的逍遙腳步(37)—-聖斯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Basilica):到達布達佩斯預定賓館後的第一個參觀點就是聖斯蒂芬大教堂….。
聖斯蒂芬大教堂是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座羅馬天主教大教堂。教堂初建於1851年,它以匈牙利第一任國王斯蒂芬(Stephen)(975-1038 年)的名字命名,它一直是埃斯泰爾戈姆-布達佩斯(Estergom-Budapest)地區的羅馬天主教大主教管區。如今,它是現今匈牙利第三大的教堂建築。它是布達佩斯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遺產。教堂由約瑟夫·希爾德(Josef Hild)設計,采用新古典主義風格。1858 年,圓頂倒塌,因此需要徹底拆除已完工的建築,從頭開始重建,初步計劃修改為更具有羅曼式、哥特風格元素的新文藝複興風格的建築。教堂於 1851 年開始修建,持續了 54 年,於1905年正式完工。教堂內部采用富麗堂皇的巴洛克風格裝飾,深紅色人造大理石板與上部金色搭配,整個建築內部凸顯出高貴、富麗、莊重的特質。
照片(1):聖斯蒂芬大教堂正立麵
照片(2):聖斯蒂芬大教堂前臉的希臘風格元素與廣場的地麵彩磚圖案鋪設
照片(3):從大教堂圓頂瞭望台鳥瞰布達佩斯
照片(4)至(9):教堂內部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式裝飾
捷、奧、匈三國的逍遙腳步(38)—-njnj(Szechenyi Chain Bridge):多瑙河流經布達佩斯是從北向南流淌,布達佩斯實際上是兩部分組成,多瑙河右岸的的叫布達(Buda),布達區域的最重要參觀點是“布達城堡(Buda Castle)”,布達城堡河正對岸(左岸)就是佩斯(Pest),老城區大部分都在佩斯區域,龔“老爺”下榻的賓館地處佩斯區域,並與布達城堡隔多瑙河遙遙相對,所以我們的賓館距多瑙河左岸上的塞切尼鏈子橋隻有一分鍾的步行路程。28日是個好天氣,早飯後沿橋漫步行進,嚐嚐多瑙河的新鮮空氣….。 塞切尼鏈子橋(Szechenyi Chain Bridge)是一座橫跨多瑙河的鏈橋,連接布達佩斯的東西兩側,由英國工程師威廉·蒂爾尼·克拉克(William Tierney Clark)1839年設計,工程於1840年動工,由蘇格蘭工程師亞當·克拉克(Adam Clark)監理修建,在建造時它被認為是當時工程的奇跡,這座橋於 1848 年匈牙利革命後的 1849 年通車,成為匈牙利首都第一座永久性橋梁。它的中心跨度為 202 米(663 英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橋梁之一,它也是一座雙側行人道加雙車道“鏈橋”。所謂“鏈橋”從結構形式上來說就是目前常采用的吊索橋。由於當時不存在現代技術的高強吊索係統,所以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其吊索采用分段鉸接多層熱軋鋼板組成,豎向吊杆采用“T”型熱軋型鋼,它和英國倫敦塔橋一樣都是現代吊橋的鼻祖,這些人類思維的閃光都是我們需永遠銘記和崇敬的….。 照片(1):塞切尼鏈子橋 照片(2):塞切尼鏈子橋吊塔 照片(3):塞切尼鏈子橋下部主鋼架吊梁 照片(4),(6):豎向“T”截麵熱軋型鋼吊杆 照片(7),(8):分段鉸接多層熱軋鋼板吊索 照片(8):塞切尼鏈子橋下遊側行人歩道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