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在大陸走,和日本人港台人馬來人印尼人處,總覺得,怎麽都是一夥的;和歐美人在一起,再近也是地球村裏的。
東方文明,像個名字。到了希臘羅馬,許多人嘴裏說的“文明”,像是原創。
說東方文明,印加文明,非洲文明,是文明人在給文明做廣告。到了歐美才知道,文明不是Logo, 而是生活方式。從“東方文明”進到歐美,一直做的,就是一點點的不東方。多做一點,舒服快活一點。香蕉人的適宜,能讓人羨到饞。
潤了的,第二代,第n代,仍是山西的和山東的婚,大陸人和日本人過,身心俱在曹。怎麽也得混血。要不然呢?這不是什麽“文明轉型”,而是到宜居的地方,到不分東方西方的地方,到一個公民在異國坐牢,政府一次也不派人去探望,因此國賠千萬刀的地方,生根開花。
聽廣播
法國中文節目,美國之音時事經緯,是香蕉人報道中國。普通話說得千姿百態,大陸事全成了“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俯視圖,很GPS; 大康有話說,王劍時事談,是遠遠伸出一勺,攪和那一鍋粥。都是媒體,都在星鏈之中,就是這樣的兩岔,找哪兒說理去?
聽法國中文電台,聽美國之音時事經緯,是聽中國新聞,就像聽各國新聞。聽台灣的廣播,像聽《流浪者之歌》,詞是支那的詞,那調到了末了,有點南洋味;聽大康有話說,就是聽《新聞聯播》反過來播。
大康節目時事評
論中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地
講述保守主義的傳統特征、
愛國主義的法西斯本質、新
冠疫苗的彌天大謊、器官移
植的驚天黑幕……一切以
恢複普世價值啟蒙的邏輯
與常識為基準,無疑是改革
開放思想的啟蒙補課,讓人
如沐春風。“莫聽穿林打葉
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在
萬馬齊喑的當下,學人無不
沉默壓抑苦不堪言,無奈之
中,能夠聽君吟嘯,跟進時
勢的變遷,了然曆史的脈動,
也不枉黑暗之中漫長的等
待。這便是大康節目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
議:元曲四大家說人間苦難,記苦難的部分,不見得比元史,遼史等好到哪兒去,但詞著實好,曲著實好。元曲以此立身。《大康有說》呢?把他“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地講述保守主義的傳統特征、愛國主義的法西斯本質、新冠疫苗的彌天大謊、器官移植的驚天黑幕”都去掉,還有剩的嗎?
扯開去:解放後至改開後的所有,是不是都有“還有剩的嗎?”這碼子事?互聯網落到這些人手中的結果,差不多是“竹藍打水一場空”。難道不是嗎?
關漢卿有“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的名句。李澤厚總結元曲道:元曲把話說盡了,把情說完了。把話說得直白一點,難聽一點,元曲把唐詩宋詞的詩情畫意整成飲食男女,把“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弄成“多大一點事兒,有什麽難為情的。”讀唐詩至宋詞,情趣不見得往上,但向著精致。從讀宋詞轉入元曲,很上山下鄉。按常理,元曲之後,就應當丟筆,幹點別的了。但———-中國的曆史,文學,思想和由它們組成的社會的本領在於:明知道什麽都完了,但編成“好了歌”接著唱。用罵人的話說叫厚皮豬,上點文采叫“好死不如賴活”。結果,就有了明清小說。所以,它們一出生,就一副賴爬爬的樣。詞是詩的“詩餘”,明清小說則是元曲的沒活說找話說還不及的找不著話就編話說。經典語錄為: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文革和渣時代
文革什麽時候結束?大概率:五零後死盡,六零後患癡呆症,七零後手腳不利索時。
五零後六零後,甚至七零後八零後,就是當下的中國。幾成紅粉,幾成公知,混在一起,組成渣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