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遊記之二
大不列顛有多大?它曾經的麵積達到“擁有全球26.5%的領土”(維基百科)。據說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地域麵積最大的帝國。英倫有多小?它現在的國土麵積還沒有日本大,隻相當於中國的廣西省麵積。難以想象,當年的蕞爾島國,是如何創造了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曆史的。對此我一直抱著無比的好奇。此次我特意選擇了環繞英倫三島的遊覽,雖然不可能通過兩周的旅行獲得什麽答案,但這趟旅程,確實為我帶來了一些啟發。
旅程的第一站,是聞名於世的英國巨石陣。
巨石陣離倫敦不遠,坐落在一片廣闊的、種滿了麥子的田野中間。隔著老遠,就可以看到那些體型龐大傲然矗立的巨石,眾多的圍繞在巨石周邊的遊客,在巨石的映襯下,顯得十分地渺小。
即使是在科技十分發達的英國,到今天也無法確定,巨石陣到底建於何時,由何人所建?用意何在?它們為什麽是矗立在島國英格蘭而不是歐洲大陸上?難道是這裏具有某種得天獨厚之處嗎?又或者是這裏曾經是史前文明的天選之地嗎?如今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巨石陣大約建於4千多年前。其它有關巨石陣的一切,至今依然神秘莫測。
這堆排列奇特,體型巨大,年代模糊的巨石,不知為何,充滿了某種獨特神秘的魅力。無數好奇的人類,不遠萬裏地前來,崇拜觀賞這些莫名其妙的龐然大物。當我站在巨石陣麵前時,感受到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奇妙和興奮。仿佛這些巨石擁有某種攝人魂魄的神秘力量,人類在它們麵前,有如野草在大樹腳底一般渺小。
接下來我們來到斯特拉斯特——莎士比亞的出生地。我不知道莎士比亞與巨石陣是否有聯係。我大膽猜想,也許莎士比亞曾經瞻仰過這個已經在英國矗立了數千年的石陣,並且從中獲得過某種靈感。或許,他甚至不止一次地在巨石陣停留並沉思,以領悟其永恒的奧秘。我寧願相信這種內在的聯係,因為以莎翁的偉大和神秘,其在人類文明史上占據的地位,完全比肩巨石陣在英國考古學上的地位。
在斯特拉特福停留的大半天裏,我們體驗著小鎮從中世紀保留至今的莎士比亞元素,感受這位將英國文學帶到神一般的殿堂的偉人的點滴遺跡。我當年讀大學時就十分沉迷莎士比亞,幾乎看過所有莎翁戲劇的譯本。莎士比亞的年代,對應的是中國的明代。明代的中國文壇,亦是相當的熱鬧。四大名著中的三部,都是來自明代。相比起三國演義裏無處不在的權謀和詭計,我更喜歡莎士比亞戲劇裏所揭露的人性和思考。想象一下幾百年前的場景:東邊大陸的茶館裏,說書人眉飛色舞地講述著三國競爭霸業的故事;而西部小島的劇場裏,上演著的是憂鬱王子麵對生死的畏懼。前者沉迷於霸業傳承的夢想,後者則質疑人性的黑暗和矛盾。而真正將稱霸全球變成為現實的,是那些劇場觀眾的後代。
若是說莎士比亞代表著英國的軟實力的話,那麽作為人類工業革命的起源地,英國的硬實力也是無以倫比的。在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我們參觀了那裏的泰坦尼克博物館。泰坦尼克沉沒的悲劇世人皆知,但是這座巨輪的建造及其背後所展現的英國工業的強大,恐怕所知的世人甚少。博物館裏,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的泰坦尼克的客艙有多麽的豪華,船體有多麽地龐大,還可以看到非常工整的泰坦尼克的設計圖紙,以及當年的設計工作室。
英國之旅的最後一站,是劍橋。最早認識這裏,是從徐誌摩的詩裏。來了之後發現,這裏比徐誌摩的詩還美。擁有數百年曆史的劍橋,空氣裏散發的都是書卷的氣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三一學院,光是繁多的學院名稱就令人肅然起敬。大理石修建的古老厚重的學院校舍、圖書館、實驗室鱗次櫛比。成群結隊的年輕學子們穿行在曆史悠久的街巷間,也許就在這些人當中,數年以後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我們在著名的劍河上蕩舟,看波光裏的豔影,穿過數十座形狀各異的橋梁,欣賞河邊陽光下的綠草地,聽船夫如數家珍般娓娓介紹曾經在這裏求學,後來蜚聲世界的各界名人:培根,牛頓,我喜歡的英國詩人拜倫,達爾文,哈佛,羅素,圖靈,奧本海默,霍金……還有很多我並不熟悉的,跨越科學文學和政界的許多殿堂級的人物。曆史上,英國王朝的更替充滿了血腥和殺戮,但並沒有禍及劍橋的延續和發展,劍橋大學,從她建立的那一天起,直到今天,從未間斷。七八百年來,無數的學子從這裏走出,他們才是英國得以稱雄世界屹立不倒的真正力量。
與其說大英帝國是衰落了,不如說它是從一個獨領風騷數百年的階段,來到一個曾經滄海的更高領域。它已經不需要世間的領土來彰顯它的偉大,它所具有的強大和韌性,已經通過其文明的流散傳播,滲入進了整個世界。
據說這是當年啟發了牛頓的蘋果樹。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